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的偏向和影响 课程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以内安排的思品教育,主要指社会、法律基础、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教学。这些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统一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统一安排,具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普遍强制性,以专门的学习科目来体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德育课程的内涵分析 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高校提供给学生的"两课"或开设的其它德育课程,而且包括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意志、道德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内容或因素.根据对课程组织的划分,高校德育课程一般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高校德育课程的内涵分析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存在的目标笼统、内容零散、形式僵化、评价单一等问题,山东省烟台第五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与实施。首先是基于学校教育哲学凝练德育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并基于此设定序列目标,建立“三域五维”进阶式道德素养目标体系;其次是采用模块化思路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主题性学习等形式推进课程实施;再次是改进评价方式,通过多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最后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保障德育活动课程真实落地。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校除学科课程外,以内隐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世界大学城是目前国内基于云计算的规模较大的线上教育平台之一.利用世界大学城具有的互动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点开发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既契合隐性德育课程“全天候”“随时随地”“潜隐性”的本征,又强化了高职德育的实效性.具体可从学校德育、岗位德育、自我德育三大德育模块进行全方位的隐性德育课程内容设置,并在环境、制度、情景、心理、文化五大层面充分实现资源集成,最终达到内化其价值观念、规范意识、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7.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环境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所带来的冲击和困惑,学校德育的滞后性日益显露出来.以往那种以外压式的环境控制为手段,以训诫式的显性教育为特征,以单向灌输式的抽象说教为方式的传统德育模式,越来越偏离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道德认知规律,结果导致德育目标与德育效果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事中学德育研训管理工作,在长期的调研和考察中,发现很多学校缺少德育课程化支持,因而德育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此,笔者认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现学校德育课程化。一、德育课程化的价值和意义1.德育课程化的内涵解读。什么是德育课程化呢?德育课程化,就是在明确国家教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三级德育课程和评价体系,凭借教育管理者对教育准确而深刻的理解,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落实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化,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投入强化而实效不力的成因,若从课程层面以思,则隐性德育课程问题上的疏忽无颖是其深层次内在根源。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德育课程,它包括正式课程与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而德育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若从目标层面反思,则德育程度目标的匮乏无疑是其内在深层次根据。故在继续发挥内容目标的传统与优势的前提下,德育程度目标的导入并与内容目标相匹配,至少在德育目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验研究。 选择我省“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三年制全日制高级中学部分学校参加实验研究。 活动性德育课程(相对知识性或理论性德育课程),包括展会(夕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等。 活动性德育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德育活动。活动性德育课程具有活动性、系统性、适应性和联系性的特点。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德育主导课程,理论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基础课程。 一、课题由来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校成长型德育是指:以初中生的精神成长为核心,构建“德育成长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双轨并行,以期实现学校德育的大课程化。在实践中,学校对德育内容进行系统融合,坚持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持续培育,打破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德育的壁垒,谋求精神成长的大发展,走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共通之处,班本德育课程与历史学科之间可以构建相互支撑的关系,这使两者融合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班本德育课程与历史学科实现融合的策略是在内容上把握两者的契合点和整合度,利用多种有效融合形式,对实施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价,形成德育合力。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渗透在学校的每个层面和每个环节之中。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通过一系列自发自觉的行为活动,实现德育的功能,达到德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一种通过施加品德、道德教育,改善和调节心理认知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的活动过程,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既是学校德育的目标组成,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独立课程,因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势必对提高两方面的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和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的国际视野中重新审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类课程,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乃至于一体化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德育类课程应该回归到学科的本位,成为侧重于认知学习的课程。在课程总目标上,要从侧重于态度学习的目标转变为侧重于认知学习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应分为知识、技能、态度三维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主要目标;技能目标是第二目标;态度目标是最终目标。对课程内容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证,要建构贯穿始终的统一主题线索和精心提炼的基本内容要素。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本德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本"是一个外来词,英语表述为school-base.校本教育的提出,源于"校本课程"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开发中的运用.校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学校其他活动中,便可以形成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模式等,这些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育."校本德育"就是指立足于本校,在深入研究本校德育实际、充分挖掘本校德育资源、组合有关德育要素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学校特色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它是对校本教育内涵的拓展和挖掘.  相似文献   

16.
走出知识德育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德育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取向及科学主义的兴盛而引起的,并导致了德育内容与形式、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割裂.走出知识德育的主要思路是平衡学校教育制度建构的价值理念,正确认识知识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认知性课程,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品德规范的知识、观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我国中小学设置的名称不一的各种正规德育课程,如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公民课、时事政策等都属于认知性课程。认知性德育课程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德育课程中基础的和主要的课程类型,是中小学唯一有专门教材和教师、有固定教学时间的德育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活动方式。德育的认知性课程,具有教学活动独立  相似文献   

18.
<正>校本课程是指能够适应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学校特色和地方特性等环境因素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职业学校应认真思考如何从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出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要求,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课程体系。一、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需要所建立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体系。既包括学校、班集体的精神、人际关系、制度、物质、环境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如主题活动、传统活动、团队活动等;还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的其他课程。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指在学校环境里、教育主体(教师)使教育客体(学生)产生合乎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一致的行为过程。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从教学的途径来看,可分为德育课程休系和非德育课程体系两大类。了解它们的结构与实践及相互关系,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德育体系的基本结构 德育体系的基本结构是由教育影响源、教育影响和教育影响的客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大纲》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这些要求都是概括性的,不便于教学操作,必须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本文笔者对此方面作些探讨,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一、德育目标与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德教育的课程。因此,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包括认知的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其中包含了对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按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