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遇到巨大危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与羌族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性的深度分析,进而揭示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具体难题,最终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和加强宣传三个方面提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使羌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河歌的传承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微型系统.基于都柳江流域的侗族河歌的三次田野调查,依据系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河歌现存的活态传承机制要从传承人、传承动机、传承场域、传承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在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实现民歌艺术长久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面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引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是大学文化传承功能的具体践行,是其专业建设的创新和特色。文章从实训原则、实训内容、实训成效三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艺术设计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取得了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民族文化教育、武术本质文化教育和武术运动技术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学校武术教育新理念,旨在为利用教育系统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武术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秀林马火会原是一种娱神活动,包括若干环节,核心部分是马火表演。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传承方式保守、传承人老龄化且青黄不接等问题。与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似,保护马火应综合运用施与式、开发式和发展式三种模式。透视马火的传承与保护,还有若干问题值得探究,比如保护中的市场饥饿策略与先发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提高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增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构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完整体系;建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表现在组织与制度支持上,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学校层面,主要是搭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各类组织平台;在学者层面,主要是发挥科研优势做好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在学生层面,主要是激发学生群体热情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传承问题更为直接和迫切.在传承问题上,必须重视和讨论三个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课程配置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师徒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相关企业和传承人的重要使命。构建政府、企业和传承人传承保护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研究表明:政府、企业和传承人各自策略的选择受到其他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三方在演化博弈进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以期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考虑三方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增加超额收益、合理确立超额收益分配系数、提升政府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将有利于企业和传承人朝着理想状态演化收敛;减少政府监管支付成本将有利于政府朝着理想状态演化收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一项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童蒙读物教育遗产价值的研究也折射出我国当下保护教育遗产的诸多问题,主要是教育遗产的保存、继承和发展,教育遗产的扬弃以及教育遗产价值的重新发掘等。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保护问题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要的就是要重视法律保护。中国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河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依托民族自治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强调文化资源是基础,文化创意是核心,文化科技是助力.根据现代文化产业内涵,梳理总结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指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正好有效契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这既搭建了四川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又使珍贵的非遗文化得到发展保护.可见,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非遗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展现.由于社会变迁和全球文化趋同化,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生境破碎化、受众群体缩减化、传/继承人断层化、社区保护意识弱化等困境.为此,在旅游发展中,需要对其进行“生活化”利用,还原或部分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社会情境,对其进行开放式利用,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地,真实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续的生活情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专项资金补助机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使得旅游者能够在“惯常”生活情境中真实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其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国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人们对遗产重视意识的不足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中国的世界遗产有不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遗产的设立是为了保护 ,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其原真性吸引游客。反对杀鸡取卵的做法 ,切实保护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毕节市彝、苗、蒙古、回、汉等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延传至今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毕节各民族在生产生活的智慧和结晶,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内涵突出;相互影响,美美与共;活态传承,熠熠生辉.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理论上讨论了保护濒危语言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未来文明的基因.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理论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以吴桥杂技为个案,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探讨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文祥 《海外英语》2014,(4):169-171,188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er first provided the overal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eritag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cradle of Qin Qiang Opera, to generall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intangible heritages; then he described Qin Qiang Opera from its historic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after applying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s and possible risks of pressures or even disappearance,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work out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ignificant intangible heritage.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我们发现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江西客住县广昌县的“孟戏”为例,提出了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的新思路,并介绍了具体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