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学科,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综合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担负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阎巧云 《辅导员》2013,(Z2):29-30
一、基本观点我们认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的渴望,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一)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其个性包括主体性、创造性和独特性三部分。其中,主体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创造性、独特性都由其生发开来。我们将个体主体性分为三个维度:主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主体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能动性和主动  相似文献   

3.
易斌 《教书育人》2004,(10):36-37
一、主体性含义及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主体性,即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类通过自我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本能.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不是由可遗传的物质形成的,而是表现型、获得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的发生、发展和完善是由人的内在需要驱动的,即认知、情感和意志的需要.但这还不足以使潜在的主体性因素成为现实的主体性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和呈现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是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其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4.
一、主体性含义及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主体性,即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类通过自我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本能。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不是由可遗传的物质形成的,而是表现型、获得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主体性的发生、发展和完善是由人的内在需要驱动的,即认知、情感和意志的需要。但这还不足以使潜在的主体性因素成为现实的主体性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和呈现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是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  相似文献   

5.
阎巧云 《辅导员》2013,(16):29-30
<正>一、基本观点我们认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的渴望,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一)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其个性包括主体性、创造性和独特性三部分。其中,主体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创造性、独特性都由其生发开来。我们将个体主体性分为三个维度:主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主体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能动性和主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工具学科,担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基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为培养对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面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认为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学问,它既有其它科学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语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同它自身的系统相吻合,符合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规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才会扎实、有效。那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只有充分发挥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告诉我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个体。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给以充分地展现并促其发展,就成了现代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和注意的问题。什么叫创造性学习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创造性学习有五个特点:1.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2.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3.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4.学生能主动地安排学习,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来自创造性的活动动机,看有没有创造性的结果。什么叫创造性教育,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校长的领导下,创设一种能够使人创新、创造的环境,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教育。作为以创性教育为目的的现代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要使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并促进其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主渠道。然不同的学科各有不同的特点,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着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教学的受体始终是人,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有何特点?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差异性、发展性等、在这诸多特点中,主体性是根本,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其他各个特点均来自或作用于主体,以主体为中心——全体性是各个主体的集合:全面性的载体是人;差异性来自各个主体……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素质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其主体性,就是既要培养其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因素。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11.
应该全面理解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是:语文教学活动始终有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他们各自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向。而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的发挥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们最终的学习状态。语文学科作为教育的基础工具学科,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罗秀凤 《考试周刊》2012,(33):35-35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体验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其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主体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与动物相区别的特点之一,是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主体性发展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主体性发展教育。通常,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外乎由三大块构成:语文基础知识目标、语文能力(读写听说)目标、思想教育(主要是单纯的政治教育)目标。这样的语文教学定位,其教学模式必然跳不出“授—受”式,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必然往往是“只单纯注意到知识获取的逻辑必然性,却难以揭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应不同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要体现出中职语文的学习特点。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对知识、学习和教学提出的新的思想观点,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是当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调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新的方法论思想,对中职学校语文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体性不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历史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因而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也不否定历史主体的选择性。选择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历史过程是由主体的选择构成的,历史规律是通过主体的选择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能动的选择性的统一;主体性的实质是主体以自身的根据对自身活动的自觉的选择这样一种性质。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坚持主全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主体是一个关系范畴,只有发生了主客体关系的地方,才有主体。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主体,是在他同自然、社会以及他自身发生的主客体关系中确立的。主体性的内涵应包括整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两个层面,在个体主体性层面上对主体性内涵的把握更有意义和价值,更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因此,笔者文中所论及的主体性,也是倾向于从个体主体性层面去把握主体性的内涵,所强调的是,学生是完整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责权主体。学生的主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人的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意义建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身份和主体性不是天生的、先验的存在,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本质属性,是后天获得的本质力量,人作为主体在现实中是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现实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外部环境的改造是同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价值引导和意义建构来改造主观世界,改善认知图示和优化品德结构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目的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个人都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着自在和自为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贺军 《天津教育》2021,(5):62-6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核心素养,是其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责任感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金美先生在 80年代就关注着主体性问题 ,并积极参与讨论 ,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主体性问题的研究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和演化自己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意见 ,写成了一部较有学术水准的专著 :《主体性 :在认识论的视野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月版 ) ,这部著作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主体性研究的发端和发展 ,对我国有关主体性问题的各种意见作了富有主见的评论。譬如 ,针对我国有的学者提出的“世界就是物质 ,主体也不过是一种物质 ;主体与客体的区别 ,只不过是物质形态的不同”这种荒谬的所谓“物…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在当前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文化生成、能力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习活动的其他人或组织等,分别作为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活动的主体出现。所以,只要参加了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人或组织等,都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语文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在语文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在处理同外部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选择性学习的主体均有权选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