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3.
阅读过去、记住历史,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主题。“革命传统教育文”作为教材,走近学生的时候,可以教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关于“革命传统教育文”的语文价值,我想,至少有两点:一是教材的共性价值——积累语言、提升语感。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一些现象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技术是什么”众多解说给人们造成的迷惑或偏见,通过典型定义举例和对教育与技术关系的论证,对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现实与本质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正确解读美国教育技术的新认识,论述了科学现实地确认中国的“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创新思路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试论“教育的质”与“教育的本质”之间的不同禹志兰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着把“教育的质”和“教育的本质”两概念等同起来的观点。我认为,不能正确区分这两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概念的科学表述、“教育本质”的探讨有重要影响。本文试着从哲学角度探...  相似文献   

6.
将“北京教育”改称为“首都教育”意味着什么?它们都是同一地区的教育。称谓的更改只是“异名而同义”呢?还是另有深意在?在新词汇蜂起的时代,笔者愿以学习的态度,试图品味一下“首都教育”这个新概念。笔者认为,将“北京教育”明确标示为“首都教育”,恐怕不能认为本来北京即首都,称之也无妨吧,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实际上,只有当“北京教育”向着“首都教育”的基本特质迈进时,才有必要进行更名。一般而言,“首都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些重要的特征:1.该教育应当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典型体现。北京,是一个地区性的概念;首都,虽然也是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什么     
“教育”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教育”的丰富内涵,又有谁能道得尽,说得明呢?“教育”在古汉语中是“上施下效”的意思,在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在德语中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既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命脉。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国人而言 ,教育就是“教书”、“教知识” ,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就是“素质”的培养 ,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温故知新”、“因材施教” ,就是“学而优则仕” ,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或许是我们对于“什么是教育”所能想出的基本的回答 ,这些答案或来自传统 ,或来自领袖话语 ,或来自对教育的最简单的认识。这些答案的某种合理性自不待言 ,关键在于 ,它们是否来自我们内心的思索 ?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教育”是一个与我们的教育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我们…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教育主要矛盾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矛盾?近年来见诸文本和领导讲话的一般表述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矛盾。很明显,这是由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套过来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何谓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所蕴藏的基本内涵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围绕同一个概念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述?终身教育的地位又为何有逐渐被终身学习所取代的趋向?关于这一问题目前仍还处在一种较为模糊的认识状态。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清,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述理念对实践所产生的指导作用。因此对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及其蕴涵于概念之中的本质特征作一番梳理和研究则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2.
沿着人是什么与教育是什么的路径追问下去,可以发现:适应与引领是对两种不同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的结果。适应性教育以社会为中心,认为教育是适应社会的工具,利用确定性知识、灌输式教育、维持性学习、量化考核等方式可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与此对应,引领式教育认为人是社会的中心,通过教育可以实现人的解放并引领社会的目的,不确定性知识、对话式教育、创新性学习、发展性评价是达成这种目的的主要方式。在以人文本的社会中,需要在兼顾适应的同时以引领为主,充分释放教育的积极力量,实现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的教育督导体系有着不同于我国的特色.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西兰的教育概况及教育督导特征,认为这种督导体系对我国教育督导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股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浪潮正在向我们涌来,它在更新教育的物质形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并提出种种新问题迫使我们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变教育?是什么导致了教育技术应用上的误区?信息技术的这些应用对学生和教师已经和将要带来什么影响?人在新技术创造的新环境中究竟如何生存……存在的差异决定思维的差异,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的人们与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们以教育现代化为追求的思考与行动过程中,正是这些有差异的思维与答案,使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对话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adaption arouses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branch of social science, which is mainly dealing with maladjustment within a host culture. As the matter of fac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reasing amount of foreign experts and teachers come to Chin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While bringing in advanced teaching ideas to local colleges and enjoying exotic Chinese culture, they are also suffering culture shock of different degrees. The thesis is trying to find out: 1) What are the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levels of foreign teachers in Pingdingsh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 What factors may affect their adaptation? 3) What should we do to improve their adaptation levels?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 practical study is conducted based on Taylor'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model theory.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17.
Joseph Schwab,curriculum, curriculum studies and educational refor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Practical 1’ paper combines Schwab’s abiding concern, for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 with another abiding concern, for how we think about what we do. The Practical 1 is the first of a set of four ‘practical’ essays. These in turn are the product of his thinking about college education and his ideas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inquiry applied to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al 1. What Schwab said about education was considered provocative at its time. What Schwab was doing has continuing value. He would, no doubt, say different thing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but what he was doing as he said them would remain close to the original.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是什么 ?有各种界说和诠释。各种界说都有时代的背景和作者的判断。怎么正确地理解这些界说 ,需要厘清和分析。本文希望通过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育的价值功能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EP anchor levels and achievement levels? How are the processes different for creating these levels? What points of controversy surround use of these levels for reporting achievement? Will having standards for NAEP promote improve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定义逻辑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的定义,可以通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可能是什么?"这样三个相互联系但考虑行文的原由不得不分开阐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阐释."教育可能是什么?"的命题为认识"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