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需要重视非物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明确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开发教育教学基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在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时,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普查和筛选,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需要重视非物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明确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开发教育教学基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在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时,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普查和筛选,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教学时空封闭、教学手段单一、人文精神缺失等弊端。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高校教师,可以探索从以下几方面开发课程资源:转化教师的科研成果以拓展课程资源的深度;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者以开发他们经验结构中业已存在的资源;寻找课程资源的原初形式以建设案例库。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现代主义所设定的课程观念,开发课程资源是当下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化教师的科研成果以拓展课程资源的深度;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者以开发他们经验结构中已存在的资源;寻找课程资源的原初形式以建设案例库;整合课程资源建构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利用现代技术媒体存取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5.
无形课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易被忽视但又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资源,主要包括人文环境、教育主体内在特质以及声誉等资源。无形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样性、再生性、间接性和具体性等特征,其开发途径有: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对无形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立足校内资源,促进校内外无形资源的整合、优化;重视主体内在资源,挖掘师生自身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把握课程资源内涵、外延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六方面建议:1.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2.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3.努力开发、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4.关注校内隐性课程资源;5.注重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6.重视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于这种考虑,文章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四个新理念:提升专业性,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弘扬主体性,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加强开放性,开发城市社区课程资源;推崇多元性,开发农村乡土校本课程资源。只有树立这些新理念,才有利于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研究概述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课程理论界正式探讨课程资源问题至今,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在课程资源的基本性质方面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及来源、课程资源的层次结构、特点;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主要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价值取向、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的发展、开发的原则、途径及模式、实践开发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研究的发展路径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统筹与协调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整体性思维和生态思维;对学科教学开发研究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学科课程资源具有消费与生产一体的属性。学科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开发是伴随学科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源累积增长,体现出课程改革自身系统再生产与完善的机制性功能。学科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包括校内资源的自主开发和二度开发,充分体现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学习、教学实践、潜在资源、学校价值、课程管理、教学主体的紧密关联。学科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开发重在课程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利用,将教师、学生等最生动的课程资源进行跨时空的整合,促进学科教育的模式创新和课堂优化。应该充分认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所处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等的外部环境影响,警惕课程资源中的层级化与符号暴力现象,充分发掘学科课程资源校本化开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以课程资源为依托,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达成的保障。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体育课程资源的定义入手,分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实用性等原则,并指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小学教师教育面临“入口”即生源、培养过程(包括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就业出路和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等四方面的困惑。广西教师教育发展应当从政策支撑、综合培养、课程设置、师范学校的转型以及教师队伍的质量保障五个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上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因而两国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的结构调整以及核心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中美两国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一体化,更要在培训方案、课程设置上真正实行一体化。设置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必须充分整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优势,扬长避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要遵循开放性、前瞻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建构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职前培养课程和与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职后培养课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常见流程。从联合招生、建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混编师资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等方面构建"双主体"育人环境。在"双主体"育人环境下,指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明确校企联合成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共同制订教学课程体系,执行校内外交叉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行之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修课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调查研究发现,选修课实施成就明显:教师对选修课及其模式认同较高;实验进展良好;师资培训多样;课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同时,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选修模式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选修课教材不够成熟;实施乏力;师资培训不足;学分认定有失严肃;课程管理软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改进选修课实施的对策有:进一步优化选修课程模式;加强选修教材建设;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建立独立的选修课评价体系,加强学分认定的指导、监管;完善选修制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为选修课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6.
"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应在课程功能、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课改"对<学科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深入中学研究"课改",应成为"课改"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实践者、研究者,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各具特色,美国注重教师专业化,英国注重合格教师资格标准化,澳大利亚注重专业实践体验化。同时,三国也呈现出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些共性,包括创建开放灵活的课程模块,强化大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关注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适应了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世界性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体现了较高的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frequently collaborate within teacher communities in schools. This requires teacher education to prepare student teachers by developing the necessary community competence. The present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pay attention to and aim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mpetence in the intended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ed curriculum and the attained curriculum. Various types of data are gathered and analysed in respect of these three curriculum representations. It appears that community competence is weakly conceptualised in the intended curriculum. In the implemented, and especially the attained curriculum, this results in no systematic and explicit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9.
Us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for the same subjects is always a confounding factor in studies investigating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er qualitie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high schools with a standards-based curriculum delivered over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Utiliz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in a course offered through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which has a standards-oriented curriculum delivered online.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226 teachers and 3299 students from Networking Academies located in the US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ertain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degree, and primary teaching field do not have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20.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对传统师范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面对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改革,师范院校只有树立应用型教师培养理念,明确应用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构建应用型教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上的优势,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