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诗、乐、舞的交融缔造了中国诗歌这朵奇葩。无论是《诗经》还是《九歌》,无论是《乐府诗集》还是唐诗,无一不打上了乐舞诗的烙印。乐舞诗的发展渐渐走出祭祀的束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因之,娱乐性得以更多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清代洪升<长生殿>下场集唐诗无论是内容上的贴合还是形式上的齐整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值得关注.本文从下场诗的演变概况,下场集唐诗四句组合是否完美、与作品的该出内容是否贴合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浅谈<长生殿>的下场集唐诗.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而唐诗更是我国古代文化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连鲁迅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后就没好诗了,但也着实说明唐朝是我国集大成的时期,所以说读唐诗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刘芩 《文教资料》2011,(36):207-209
在唐诗这一艺术高峰之后宋诗也作出了许多的创新,无论是从内容题材上还是从文学主张上都进行了尝试并且颇有成就。然而,在唐诗之后的突围中,宋诗有面临了许多尴尬的境地。本文从“模仿”和“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文字为诗”这两大创新方法上分析了宋诗在改革出新上的僵局。  相似文献   

5.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中引用了大量唐诗。这些唐诗的运用,使得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还是形式的整饬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基于此,从时代成因以及作品内容两方面来分析《长生殿》中引用唐诗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近体诗的高峰。无论是题材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达到了异彩纷呈的繁荣时代。唐代诗人吸取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借鉴并熔铸了姊妹艺术的手法与技巧,使唐诗的艺术臻于完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艺术的娴熟,多样的风格,生动地再现了无数难状之境,难述之情。  相似文献   

7.
早在盛唐诗吹响序曲的大半个世纪之前,魏征就富有远见地憧憬过:“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气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然而,令人更加神往的还是一个多世纪之后,整个盛唐诗所取得的成功,不但实现了这一理想,而且超越了这一理想。盛唐诗,无论是其艺术还是其内容,比较南北朝诗的“两长”,都有着质的优异。更重要的是,全体大于部分之和.盛唐诗的特质,比较魏征所提出的“合其两长”的理想,具有全新的极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9.
顾云鹏 《语文天地》2011,(11):59-60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就已经写尽了,所以宋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上,使之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为我们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王之涣的诗题作《登鹳鹊楼》。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却将这一诗题改作《登鹳雀楼》。这是不是说原来的诗题错了? 徐州 何梅 王之涣的这首诗题,向有异文。一作《登鹳雀楼》,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词典》等;一作《登鹳鹊楼》,如《唐诗解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这里的“新鲜生动”是关键。同理可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毫无新鲜生动之感,那教与学必然是失败的。因此,对于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是诗或是其他文学样式)的学习,笔者都认为不可单刀直入、简单敷衍地完成讲解了事,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唐诗英译也有百年历史。本文比较研究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翻译,表明在唐诗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唐诗的意美是译诗三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对如何才能达到意美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三百首》的乐府诗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本文运用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的诗史互证的方法,对《唐诗三百首》中的乐府诗进行了史料分析和提取,并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从唐代的战争、政策、社会意识、社会风气、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为了教育好下一代,精心拟出家训,这些家训无论是诗是联还是文,都含义隽永、感人至深。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诗《示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而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另一座高峰。但是由于唐诗已经达到无法超越的高度,无论艺术表现上还是内容题材上宋诗都无法与唐诗相媲美,所以宋人选择了另辟蹊径。宋代诗人为了突破唐诗的束缚,自成一家,通过交融、借鉴、整合、改造,通过移花接木式的文学联姻,孕育出了一代"诗界维新"的奇葩,形成了"以议论为诗"的特征。而这其中又以苏轼、黄庭坚的诗歌为代表,从而使宋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具体研究宋诗"以议论为诗"的起源发展,并探究该特征的形成因素,同时分析该特征的功过。  相似文献   

17.
《本事诗》是唐代第一部记录唐诗本事的专著,开启了诗之本事这一类别书目的先河,对唐后记录、总结各朝各代詩詞本事,乃至对"诗话"、"词话"等新的题材类型的创作都有范例式、启发性的影响。此后,大量文人依此体例、经过自主生发的著作愈加丰富。本事诗的风格得以形成,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诗序》及最初各家说诗著作;二是源于魏晋的志怪、志人小说和唐朝的清谈小说和传奇;三是源于史志、传记,口头传说。  相似文献   

18.
在放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题:背诵唐诗(越多越好),开学我们来比赛!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故意说:"今天下午我们比赛背诗怎么样,达到20首的奖励10个本子!"几位成绩好的学生马上高举小手表示同意,但大多同学由于贪玩,可能背的不多,所以底气不足,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个财东,见一女子美貌多才,便附庸风雅,以诗挑逗说:“唐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是有情还是无情?”才女见他来意不善,恬不  相似文献   

20.
杨洁 《中文自修》2024,(5):21-24
<正>怀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怀乡的诗歌。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无论是初唐、中唐,还是晚唐,都有很多杰出的诗人创作了怀乡诗。他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但无论身在何处,却总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品味这份怀乡情,有助于我们读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