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暗示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示是权威者以语态、体态、环境对受示者直接影响的过程。它没有逻辑推理 ,没有理性思考 ,但其影响力有时可称得上是巨大的。这就是暗示的奇妙之处。在学校里存在两种情况 :一方面 ,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三好生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赞赏 ,得到正面暗示 ,使他们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 ,成绩差的“差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 ,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 ,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 ,往往使“差生”丧失自信心 ,伤害自尊心 ,产生自卑、自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使他们把自己归在“差生”类 ,以“差生”的标准来行…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3.
浅谈差生的转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生”常被人歧视。“差生”多班主任工作也越难做。而且差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校管理制度抵触,而往往辍学。究竟怎样去做差生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差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差”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其改正。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翻墙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倒数第几。找他谈话,他却闭口…  相似文献   

4.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5.
在对待差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差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差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少部分差生在智力上、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差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成为差生的学习障碍,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因此,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 一、差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所谓差生就是后进生,有的表现为成绩差,有的表现为思想落后和行为习惯差,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差生的教育方式多以生、冷、硬、顶和围、追、堵、截的方式为主,差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漠视甚至诋毁。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差生更差。我们要用“天生你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对差生高看一眼,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温暖他们,用好办法去疏导他们,这样差生势必会得以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辅差三步曲     
根据素质教育“三全”要求,辅差工作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怎样辅差呢?本人常弹三步曲:即,辅差生的心灵;辅差生的良好习惯;辅差生的学习方法。一、辅“心灵”,献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师生心灵的联系带。怎样爱呢?1.了解病因,对症下药。要转化好差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差生的病因,寻找转化“良药”。要知道他们差在哪里,差…  相似文献   

8.
“差生”在各个学科都有,一直是任课老师的心病,家长的烦恼。“差生”往往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好做小动作。本文以“差生”为对象,分析其造成语言学习差的个人因素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教师如何与差生谈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一意思,用不同言语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品行差、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引起老师的不悦。老师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愤怒之时,脱口而出,“你这个屡教不改的东西,就不能争口气吗?”;“你一点出息都没有了,我也随便你了。”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其效果只能使差生仅存的一点自尊丧失殆尽。差生往往会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己:“我天生不行。”;“我反正不聪明,学也学不好。”于是就“破罐破摔”,丧失他们本来就很微弱的一点自信。如果教师经常用批评、数落、埋怨、压服、斥责的话语教育差生,那势必会使他们对你由不信任而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学生被迫改变了一些不良行为,也不过是暂时的。没有真正调动内部动力而产生的新行为是难以  相似文献   

10.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11.
很多差生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消除差生的逆反心理,就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一、有些差生因常犯错误而常挨批评,甚至受到嫌弃或歧视。部分教师在批评差生时动辄采取“翻老帐”、“揭老底”的做法,使他们十分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待由此原因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中应避免“翻老帐”,那样会加重差生的精神负担,使他们丧失进步的信心,并造成师生感情上的疏远。应该掌握分寸,注意方式,同时更多地关心爱护他们,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多加鼓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13.
“差生”一词何时出现,无从考究,但似乎时间并不遥远。虽然现在类似“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口头的共识,使得“差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但在部分从教者的观念里、嘴巴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消失。“差生”一词告诉了我们什么?它隐含着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鄙视“。差生”,这个由某些教育者强加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称呼,明显地包含着鄙视,它暴露了部分教育者责任意识的淡化。他们嘴上常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关爱每个学生,促进共同发展,但遇到学生考试成绩或平时表现不如意时却常以“他是差…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差生”往往智能并不低,只是心理疾病较多。由于他们从小在家庭中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在甜水里。没有经受过任何挫折,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等心理。而在学校的大家庭中,受到严格的校纪约束,心里不免有压抑感。有时他们违反校规校纪,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接受不了,天长日久,就产生逆反心理,即心理疾病。自卑、孤独、狂燥,破罐子破摔,甚至有意顶撞老师。如果处在这个时候老师还要变本加厉地冷落、批评,那就会使他们的心理疾病愈加严重。笔者认为,对“差生”施以感化教育,才能使差生走出心理误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16.
防差、转差“十要”一、师爱──是转差的前提。教师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差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二、调查──是转差的基础。通过调查,摸清形成差生的真正原因,特别要摸清他们数学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差生”工作——班主任工作艺术之一四川省汶川县威州中学吴开秀一、何谓“差生”任何一个班都免不了有“差生”。所谓“差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双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双差...  相似文献   

18.
努力实现差生的良性转化是初中化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差生的致差原因,通常可以将差生分为三类。第一类——非智力因素致差生。他们约占差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以男生居多。这类差生的智力并不差,只是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理想,但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常表现出很高的智力水平。由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他们怕学、厌学。对这些学生如教育不力,他们便会干扰正常教学的进行,造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20.
杜宗辉 《小学生》2010,(1):41-42
1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