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草有脚吗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雨点儿)一课。当老师让学生仿照中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用“从”说话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教师也相机鼓励。“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真好!”。“蚂蚁从洞里钻出来了。”“你知道得真多!”这时一个男孩腼腆地说:“小草从地里爬出来。”  相似文献   

2.
现在,学生们总把“做作业”说成“写作业”,不少教师亦然,每每听来,总觉别扭。“做作业”与“写作业”虽只一字之异,其实反映了教学方法的不同。现在小学生每天的抄写作业很多:抄写生字词,有的抄写十遍,还有抄写几百字课文的,低年级抄,高年级也抄。大量的抄写效果如何呢?请看一例:邻居一女孩,上小学四年级,一次抄写一篇近二百字的课文,已抄了三遍。这篇课  相似文献   

3.
<正>一、情景描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教师1课堂再现: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  相似文献   

4.
近日,参加了一个市级音乐课堂研讨活动,听了几位同行执教的欣赏课和教唱课。其中有两节课,内容“丰富”,看上去“很美”。一位教师执教的是《樱花》一课。从新课导入到情境创设,从学唱歌曲到拓展延伸,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呈现。一节课下来,制作精美的课件贯穿始终,毫不脱节。整节课,教师忙于电脑操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范唱、配弹也都由电脑“代办”。坐在一旁听课的一位计算机教师打趣地说:“这样的音乐课,我也能上!”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听一位教师执教《纸船和风筝》(人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一文,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我的反思。在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范读课文,并问学生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都分别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小松鼠和小熊之间之间的情谊,它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老师随即给予了表扬,夸奖学生说得很好。接着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像电视主持人一样标准。”老师听到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老师谢谢你!”也许受到第二位同学的启发,第三位同学更起劲了:“老师,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有感…  相似文献   

6.
秦梅 《四川教育》2003,(12):42-43
一天,有两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交本子,看见我正在备“飞行表演”(即“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于是好奇地问我:“我们要学习这课吗?”我笑了笑说:“是啊,你看飞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呢。”“老师,飞机也能表演节目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学生抢着说:“当然能,我在电视里见过。但如果飞得像书上画的这么近,恐怕早就撞到一起了!”我一愣,不由得停下了我正在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啊,一个学生没见过书上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认为书上的情景是假的,这样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再看看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我陷入了沉思……我重新考虑了这节…  相似文献   

7.
我教小学英语多年,很喜欢自己的职业。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开发学生智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一、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每讲一课书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创造情景,形成学习语言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去学习。比如,在讲第二册第三课对话时,我结合对话内容,设置了一个找铅笔的情景:开始我着急地自言自语说“Where′s my pencil?”学生说:“Is it in your pencil-box?”我这时看看自己铅笔盒说“No,it isn′t in my pencil-box.”学生又说:“Is it under your book?”我又看看书  相似文献   

8.
过去≠现在     
“报告,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课代表刘宏宇搬着一摞整齐的作业本走进了办公室。“老师,都交齐了。”“很好。”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开学初那一幕情景又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新学期第一次做作业,班主任王老师让我自己选一个课代表。“选谁呢?”不是班主任的我,对同学们不太熟悉。“就先随便点一个吧。”我环视了一周,看到一个大眼睛的男孩。“就你吧。”我指着他说。“哈……”教室里突然响起一片哄笑声。“老师,他从来都不交作业。”“老师,他考试老不及格。”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着。这时,刚才还瞪着大眼睛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我校三年级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当老师问及学生的理想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科学家”“医生”……答案丰富多彩。突然,一位头发稍黄的男孩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想当……当奶牛。”“哈哈……”班里顿时哄笑起来。“你还想当大马呢!”一大个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起我的反思。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  相似文献   

11.
善待锐气     
刚走上讲台时,我打定主意,要推陈出新,给学生一个惊喜。于是我制定了许多措施:在教学中穿插游戏,用启发式教学,多让学生动脑动手,课外不布置太多作业……一时间,许多学生喊着爱上我的课,我心里也美滋滋的。一天,一位教师告诉我:“校长对你有意见。”我茫然了。他说:“你刚来,不知道学校的规矩,千万别玩新的……”我当时想,反正学生拥护,怕什么。一个月后,学校进行了月考,我的学生考试成绩列全镇倒数第三。面对结果,我心里很沮丧:我没偷懒,学生怎么会考得这么差?这时,一位中年教师告诉我:“别人逼着学生多背书,多做作业,做不完作业就要罚。而…  相似文献   

12.
(某校对外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内容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执教者是某校的骨干教师;时间是4月×日;地点为六年级某班教室;参加者皆为各中心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师。)思考之一:教师是引路人还是主宰者?课是从老师的谈话开始的:“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同学们知道去哪里吗?”学生们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在老师身上,等待着老师的好消息。老师高兴地说:“这次去的是上海野生动物园。”接着出示一张上海地图,“老师从地图上查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在上海的浦东地区,你们高兴吗?”“高兴!”师生的配合比较默契,可我的心里有点空落落的。课…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口 头说话)的一种课型,是培养学生智力、口语表达和为 学生写作文奠定基础的练习课。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交际不起来,不肯说、不会说 以及说话不通畅或是千篇一律地照着第一个说,而说 的主体往往变成了教师,很多时候都代学生说了,学 生变成了听客。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一种“哑 巴”课,特别是对农村小学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口语交 际”课中说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肯说、爱说、争说 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内容是Fun W ith English5B Unit6AtaPE Lesson中的第一课时。走进课堂,我看到的只有学生和学生坐着的凳子———一堂没有课桌的英语课。一时间,我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在教学“line”一词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一条线以及站在线上的一排男孩。(这样的形象教学法,给下一步学生的操练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操练时,当教师说“This group:Stand in oneline,please.”时,学生很快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排成一排;当教师说“Thatgroup:Stand in two lines,please.”时,学生也很快地离开座位,整齐地排成两排。从学生离开位置到按命令站好…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学校教育职责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必须从分析学生入手。尽管“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呼喊声已经遍布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但它们的共同特征———“学为主体”的思想并未渗透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先请看下面三个事实 :事实1 :一位高级教师与一位5岁男孩的对话。教师 :“你是谁的儿子 ?”男孩 :“我是我爸的儿子” ;教师 :“你爸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爸是我妈的儿子” ;教师 :“你妈又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妈是我的儿子。”于是这位高级教师就得出结论 :这孩子长大后绝对自私…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拒绝浪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再现昨天看到某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忘了。大意是说,班里有两个学生很少完成作业,又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对付”教师,让教师们很头痛。一天,两个学生又没做作业,课任教师很生气,于是把学生叫到了办公室。两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里无动于衷。教师心想,这次看你们还能编出什么理由。一个学生说:“找不到作业本了。”另一个学生说:“钢笔忘拿了。”这位教师对他们的谎话,本想和往日一样批评一顿,转念一想:何不给批评“变变”脸呢?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听到一个案例说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问学生:“乌鸦嘴里的那块肉被狐狸骗走,她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一男孩的发言与众不同:“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丛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随着哄堂大笑,教师愣了一下,说:“这是一只乐观向上的乌鸦.失去了东西不气馁.继续努力可以重新获得。  相似文献   

18.
案例:“认识大约几时”在一次数学新教材课改专题研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一年级第一册“钟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课件直观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紧接着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深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新知。课堂情景描述:认识7时整后,教师用课件同时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水的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一学生马上说: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看…  相似文献   

20.
朱华贤 《师道》2007,(3):36-37
在本地教坛新秀评比的考核中,一位候选人执教《牛的母爱》一课。接近尾声处,教师先要大家回忆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然后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什么?”要求学生当众大声地说出来。一个学生说:“此时此刻,我最想对母亲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另一个学生说:“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妈妈,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妈妈。”又一个接着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