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蕾 《山东教育》2008,(7):124-125
一、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7月1日这天,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为了创设教育情景,教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小朋友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说得起劲,孩子们的眼睛却都盯着那个蛋糕。老师继续她的说教:“大家要记住,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听了这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不住地向窗外望。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孩子们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依旧不起作用,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不住地向窗外望。教师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指名问:“你到底在看什么呢?”孩子焦急地回答:“党为啥还不来呀?”……  相似文献   

2.
这是几个月前的事。  那天,是媛媛(系化名)的生日。她的妈妈跑了好几个商店,为她买生日蛋糕,弄得满 头大汗,送来了,媛媛还是不满意,认为它没以前同伴过生日时的蛋糕大。我竭力劝说,可 媛媛就是哭闹不止。看到小朋友从小就有这股摆阔、比阔的歪风,我感到问题很严重。怎样 纠正幼儿这种比阔的歪风呢?我眼睛一亮,终于有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郑重地宣布:“ 孩子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也是老师的生日。”孩子们听后,眼睛都瞪得大 大的。  “你们看,老师并没有让妈妈买生日蛋糕呀。”“对呀。”“是没有呀!”“…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相似文献   

4.
陈韬 《上海教育》2014,(19):54-55
智慧是一种润滑剂 有着六年班主任阅历的冯志兰原本是个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精耕细作的“样板教师”,孩子们在她的管教下很乖很听话,整体成绩也不错,但冯志兰总感到孩子们的脸上似乎总是缺少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听到一位小学教师谈及:一次,她在一年级上语文课,当谈到向日葵向太阳时,有个小朋友站起来偏着脑袋问:“老师!向日葵向不向月亮呀?”面对学生这种“奇怪”的提问,教师不是感到为难,而是感到很高兴。认为这正是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反映,是件好事。尽管教师也一时回答不上来,并不束手无策,而是因势利导地启发说:“同学  相似文献   

6.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孩子们要么叽叽喳喳,要么在床上动来动去,我即使大声阻止,也难以安静下来。一次,程程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睡觉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了?”“窗户关上了呀?”我很奇怪。“不是。是小眼睛。”原来她把小眼睛当作小窗户,多么富有想象!我指指眼睛和嘴巴,马上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小窗户’,闭上‘小门户’好  相似文献   

7.
我,只知道她叫“碧莹老师”,因为孩子的家长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她,便认定这“碧”,肯定是碧绿碧绿的“碧”,那“莹”必然是晶莹透彻的“莹”了。碧莹老师,二十出头,一家小小幼儿园的教师。她刚从幼师毕业没几年,能歌善舞,天真活泼。她有一颗童心,她爱孩子们。初春,某日上午。碧莹老师领着孩子们做“角色”游戏。内容是让孩子们了解交通规则的一些基本常识。她和孩子们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某地一所幼稚园教师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校园绘一幅画。当看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画中描摹的是学校的哪些建筑。老师冥思苦想,反复揣摹,忽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画的是一幅鸟瞰图! 我国某小学,来了一位美国的女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三个月的美术教学。有一次她出了一个主题”快乐的节  相似文献   

9.
四五十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大街第一小学的校园。一位和蔼可亲的女老师,迎接他们。孩子们向家长说声“再见”,走进教室。从这一天起,他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同学们好!”女教师笑容可掬,亲切地望着孩子们。“你们怎么称呼我呀?”“叫刘老师。”对,她是刘敏贞老师,50多岁,面目慈祥,精神奕奕。在她34年的教师生涯中,教过20多个一年级,被评为特级教师。刚才那些送孩子的家长中。就有不少是她教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门上发出声音。是医生进来了。“早安和再见,医生,”冉·阿让说,“这是我可怜的孩子们。”马吕斯走近医生,他只向他说了两个字:“先生?……”但说时的神情等于完整地提了一个问题。医生向他丢了一个有表情的眼色作回答。“因为这种事使人感到不愉快,”冉·阿让说,“这不能成为自己对上帝不公正的一种借口。”大家静默无言,所有人的心都感到沉重。冉·阿让转向珂赛特,向她凝视着,好像要把她的形象带到永生里去那样。他虽己沉入黑暗深处,但望着珂赛特他还会出神。这个温柔的容貌使他苍白的脸发出光芒,墓窟因而也有着它的光彩。医生为他诊脉。…  相似文献   

11.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我园幼儿睡的是“席梦思”床垫,老师一放下床垫子,孩子们便把它当成了“蹦蹦床”,在上面又跳又叫,寝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我大声喊:“别吵了!躺好!安静!”也无济于事,真是让人头疼。一次睡午觉,陈小康小朋友跑来问我:“老师,睡觉时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窗户关上了呀。”我很奇怪。“不是,是眼睛!”原来她把眼睛当作小窗户,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呀!她的话启发了我,我立刻指着眼睛和嘴巴,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小窗户’,闭上‘小门户’,好…  相似文献   

12.
吃完饭后孩子们坐在桌边,每个人都很开心。孩子们彼此玩耍、“聊天”。为了好好利用这片刻的安静时光,我给劳拉拿了一本大的目录册,里面有很多图片,我鼓励她翻着看。当她翻阅目录册时,全神贯注,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图片。她饶有兴趣地翻阅着图片,翻页时,她的动作非常小心翼翼。她是那么全神贯注,为了不打扰她,我没有介入,只是注视着她。她指着印有男人和女人的图片,嘴里轻声念叨着“爸爸”和“妈妈”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记忆中,有一双特别的眼睛总是直愣愣地盯着我。那是小新的眼睛。小新是班级里一个表现很普通的孩子。谈过很多次话,效果也一般。每次班干部处理她上课走神、违反纪律、破坏规则等行为,她总是很不客气地威胁他们——“等着瞧!”她成了班级的一个小“刺头”。我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每个学期都为孩子们拍5000张以上的照片,这不仅仅是他们青春的留痕,更是成长的印记。孩子们笑着说,这就是他们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用眼睛“说话”,用眼睛“传情”,用眼睛“解惑”,使其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益。教师要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眼神”,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要能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上,“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比如,当学生的眼睛总是凝视着某一点时,多半是思想开了小差;  相似文献   

15.
爱是首位     
一所小学要招聘一位新教师,可参加面试的却有五位。面试那天是星期天,校长找了几名学生在校门口迎接新教师,并安排一位老师躲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摄下面试教师迈进校门时的举手投足。每位新教师走进校门时,孩子们都亲切地问候一声“老师好”,可教师们的表现却各异。第一位似乎没听见孩子的问候,什么反应也没有,径直向办公楼走去。第二位只是心不在焉地冲孩子们点点头。她可能在专心地想怎样做才能顺利通过面试。第三位回答了一个“好”字,就再没理孩子。第四位回了一句“小朋友们也好”,并送给孩子们一个笑脸。第五位也亲切地问候了一下…  相似文献   

16.
礼物     
门,轻轻地推开了,她走了进来。这,是最后一堂课,明天实习就结束,她就要回校了。她象往常一样,面带微笑,登上讲台,但立刻,她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往日欢乐的孩子们,都无声地抽泣着,挂在脸上的泪珠,一滴一滴地落在桌面上。他们抬着头,用真挚的星星般的眼睛看着她。不知谁先便咽着喊了一声:“老师,留下吧!留下来教我们!”全班顿时泣不成声,只模枷地听见呜呜咽咽的声音,“留下来吧,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两个幼儿打架,老师制止说:“打!你们再打一次给我看看。”谁知,两个幼儿却越打越凶。又有一次,上课时一个幼儿对老师说要小便,其他幼儿也跟着说:“老师,我也要小便。”教师很生气,说:“去去,你们全部去!”哪知孩子们都当真了,一起朝外跑。这两个教师本意都是想制止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2004,(7)
小孩子对枯燥的数学公式提不起兴趣,这一直是令哈丽雅特·鲍尔感到头疼的问题。直到1986年的一天,她在教一群孩子学习乘法口诀时,突然来了灵感。鲍尔把乘法口诀编成歌词,然后又为其谱上曲子,学生们都给吸引住了。鲍尔说,学生们很喜欢这首歌,热切地反复背诵,从此再也不会忘记。如今,鲍尔已经成了美国最有名的教师之一。对她来说,搭飞机旅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因为她要去全国各地向人们传授自己教育小学学生的方法,她把这种方法称为“全身参与”法。这一切都是从1986年那天开始的。那一天,鲍尔突然意识到,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就必须使课程变成…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把爱和光明带进孩子们的心灵,有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一点一滴都令人敬仰,我庆幸自己就是一名教师,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坛,当我看着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我要无愧于一名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陈玲玲 《今日教育》2009,(12):19-21
【旁白】清晨:每天早晨出门前,陈玲玲一定要再照照镜子,拢拢头发、撑开眼眶、揉揉脸颊,要给孩子们一张最美好的面容。已经到盲校两年了.陈玲玲总是记不住其实她的孩子们根本看不见她的面容。最初是不习惯.后来是因为和孩子们太熟悉了。这群孩子心里似乎都有一双眼睛——老师今天精神吗?是满脸笑容,还是板着面孔?他们真的都“看”得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