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复”这种修辞方式,人们经常谈的是“同语反复”。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里给反复下的定义是:“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  相似文献   

2.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 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4.
周秉钧先生主编的“古汉语丛书”之一,李维琦先生著的《修辞学》,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读后,觉得该书颇富创新精神,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成就和特色。一、建立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古汉语修辞学体系。汉语修辞学体系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和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此后的修辞学研究基本上是对它们的调整和修补。比较来说,李先生的《修辞学》在体系上作了两点突破。第一,取消传统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重新区别为“一般修  相似文献   

5.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 ,还是辞格呢?对此 ,学者们持不同的观点 ,黄民裕先生《辞格汇编》、《汉语语法修辞辞典》都认为“象征”是辞格 ,而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和《写作大辞典》都未将“象征”看作辞格。我们知道 ,作为辞格 ,它要利用语言因素 ,以语言单位为基础 ,因为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不能将艺术手法、艺术创作方法同辞格混为一谈。否则 ,会抹煞文艺学同语言学的界限。象征 ,从总的情况来看 ,它不符合辞格的性质。象征不着重对语言因素的利用 ,在通常情况下 ,象征义不是由某一两个语…  相似文献   

6.
修辞三问     
修辞在我国很早就有研究,孔子的《论语·卫灵公》里便有“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要求,在《宪问》章里更提出具体的修辞途径:“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象这些珍贵的修辞学遗产,在80年代先后出版的几本中国修辞学史中都有精要的摘述.又如由袁晖宗廷虎两位主编的《汉语修辞学史》、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以及早期出版的新加坡郑子瑜教授的《中国修辞学史稿》都十分重视我国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文则》(南宋·陈骙著).820年前,作者(浙江临海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在这一大背景下,众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力图从汉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汉语修辞,就汉语修辞和汉文化之间的关系,汉语修辞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笔者认为: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众多论著中,对汉语修辞和汉文化论述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的高品位的文化修辞学专著.《通论》受到语言学界的极高评价,许多文章赞扬它视野开阔,角度新颖内容博大精深,是“面向21世纪的修辞学”(《云梦学刊》1997年第3期徐丹晖文).本文试图就《通论》关于文化与修辞的论述,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郭绍虞先生在其《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中将动词“V-V”结构视为动量结构,书中有关论析似有可疑之处。下面作些讨论。量词是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的单位,量词和数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动词组合成动量结构,这种结构表述动词所形成的量,仍是一种短语。《新探》谈到“动量词的较早形式”时说:“数限于‘一’的,如‘等一等’、‘歇一歇’、‘看一看’、‘去一去’之类。”(第402页)我们认为,这种“V-V”结构不宜视为动量结构,它实际上是动词对称重叠式“VV”结构的变体,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映衬     
本文就映衬这一修辞格,对一些修辞学著作加以评论,提出了对映衬的看法。指出了《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自相矛盾之处,对《修辞学发凡》的错误举例也予以论证,对《修辞》和《修辞讲话》也有所评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以实用为目的,在解释某种语言现象时,常同时涉及词义、文字、音韵、语法、修辞、作文和校勘等方面的内容.“前人的语法研究,一方面和训诂学(词义学)相结合,另方面和修辞学相结合,这两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界限.”多角度研究语言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学成为系统独立的学科,但由于马氏揭示“华文义例”是为了指导人们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应该重视修辞过程的研究,因为修辞过程中蕴涵着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涵盖着所有的修辞现象。只有深入研究修辞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才能正确全面地界定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也才能建构起适应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科学而严密的修辞学新体系。探讨以往的修辞研究,我们认为对修辞过程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修辞学的发展。正如宗廷虎先生所批评的“过去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仅仅着眼于表达者,实际上只研究表达修辞学。这样只探讨了言语交际的一端而不是全过程。”(宗廷虎《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向何处发展》载《修辞学…  相似文献   

12.
王希杰先生的新版《汉语修辞学》在修订的过程中,坚持了四个基本修订原则,一是“三一”修辞理论的统观原则,二是编写体例基本不变的原则,三是经典用例与现时用例并重的原则,四是语言表述更为严密的原则。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修订本《汉语修辞学》才在原版所建构的修辞理论体系的基本上创建了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情系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已被海内外誉之为“千古不朽的巨作”。在它出版50周年时,复旦大学召开了全国性的纪念会,出版了《<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今年是《发凡》出版60周年,杭州大学倪宝元教授寄来了《情系修辞》。这虽是他一个人的“心花奉献”,但也未尝不是中国修辞学会、华东修辞学会、《修辞学习》杂志的“心花奉献”。因为他是顾问、是会长、是主编。他研究修辞较早,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有的著名修辞家,最近,商务印书馆为他出版的《汉语修辞新篇章——从名家改笔中学习修辞》很能体现陈望道先生务实的治学精神。他为了完成此书,作了上万张卡片,内容新,方法新,系统新,开一代修辞的新风!他学习陈望道先生可谓学到了家。在纪念《修辞学发凡》60周年的同时,我们应当从倪宝元先生的纪念文章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成熟的、全面的著作,然而其中的个另日部分也值得进一步商榷。如作为积极修辞辞格的“节缩、警策”是否成立?本文结合对“修辞”概念的本质分析,就“节缩、警策”作为修辞格是否成立作一探讨,使两者相互印证,以期能引起此方面的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语文》2001,(7):4-4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社论,题目是,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语文界习惯上把它称作“六&;#183;六社论”)。这篇社论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后批准发表的。它的发表宣告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社论发表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社论和《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在全社会掀起了重视汉语运用规范和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篇社论曾经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修辞研究同一种语义关系的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不同表达方式中做出抉择,肯定积极的变异,否定消极的变异.结构、语义、表达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语言研究永恒的主题.《修辞学发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构建了科学的汉语修辞学消极修辞、积极修辞理论体系;《现代汉语修辞学》创新源于张先生的普遍联系的系统思想.修辞学应该继承陈望道、张弓等先生的学术思想,在普遍联系的基础上结合结构语义研究表达.  相似文献   

18.
简讯两则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举行年会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首届年会于1981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在杭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和特邀、列席代表共78人,提交论文46篇。年会讨论了修辞学的对象、语言美、修辞教学、修辞研究方法、文学作品语言分析等问题。年会期间,讨论决定编辑出版《修辞学习》季刊、《修辞学论丛》和“修辞丛书”。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报任安书》修辞手法运用出色,值得认真分析、总结,其中婉曲、引用、排偶、比喻等代表了汉初修辞运用的最高水平,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报任安书》也反映了司马迁强调“情欲信,辞欲巧”和“综合”的修辞观,对汉语修辞学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一、“较物”修辞格是张弓先生的创见 张弓先生是中国修辞学界的老前辈,生前是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较物”修辞格是张弓先生重要的创见之一。“较物”作为一种修辞格,张弓先生早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修辞学》中就已提出,1963年出版《现代汉语修辞学》时,又作了进一步阐明。 有些人认为“较物”这种修辞格就是比喻,不必另立一类,这是没有看到“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