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年轻记者反问我:“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费力,费时间,出稿慢,还不如赶赶场子,看看现成材料,抓些短平快的。是呀,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会得到什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讲课时打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轻记者问我:“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费力,费时间,出稿慢,不如赶赶场子,看看现成材料,抓些‘短平快’。”是呀,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会得到什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讲课时,打了一个比喻:“涉深水者得珍珠。”珍珠者.宝中之宝也。多么诱人!珍珠是什么?是你奉献给读者的精品力作。一篇精品力作,十元、几十元稿费,不等于它就是青菜、萝卜;文稿拍卖,谁出十万、几十万,也不等于就是慧眼识真金。优秀的作品令人百读不厌,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灵。这样的作品,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相似文献   

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5):28-29
吃鱼的好处 甲:“你知道吃鱼有什么好处吗?”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通用网址的拥有者,轻松地在网络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通用网址到底有什么魅力?通用网址和域名、搜索引擎有什么区别?通用网址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通用网址的注册管理机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CNNIC客户服务部副主任杨雪。记者:什么是通用网址?杨:简单讲,通用网址是一种通过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自然语言直接访问特定网站的技术。例如,输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就可以直接到达WWW.CNNIC.NET.CN网站。记者:通用网址和目前所使用的域名(包括西文…  相似文献   

5.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采访是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电视采访中,绝大部分信息又来自记者的口头提问。不同的记者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两位电视记者在对电影名星潘虹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道:“你最近拍了一部《XXXX》影片,观众反映很好,不知你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是否继续拍一部新片呢?”潘虹回答道:“我非常感谢观众对我的喜爱,至于下一步做什么还要看具体情况。”另一位记者问道:“潘虹,你与刘晓庆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影坛上两面影帜,但后来刘晓庆却不断地通过一些新闻事件来提高自己的影响,相对来讲,…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新闻世界》2008,(1):31-31
姚明智慧的言语曾被球迷们津津乐道。比如—— 有人问:长得高有什么好处?姚明答:“上面的空气新鲜点。”  相似文献   

8.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送李永得和徐璐前往他们下榻的长城饭店的路上,陈佐洱向两位台湾记者诚恳表态:在祖国大陆准备采访什么?有什么要求?我会尽一切努力来协助。而对李永得和徐璐来说,出发前吴丰山曾对他们说,“只要进入大陆就是成功”,因此事前的采访计划并不周详,大致列了北京、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几个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为才能有位?主持人:阿昆开场白俗话说:砂锅不打不漏,道理不讲不透。关于“有为才能有位”的辩率,经过三轮已相当深刻,不仅对什么是“位”进行了广泛探讨,而且对“为”也进行了深入推敲。更令人欣喜的是本朝有三位外地读者参与论辩,他们或在南国柳州,或在大都上...  相似文献   

11.
一说起特写镜头,人们脑海中即会想到:在空中飞动的子弹、武打中掏出的暗器、情景剧中往水杯中下毒、爱情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眼泪等等。那么,特写究竟是什么,它的特点和功用又有哪些呢?笔通过多年深入一线的采访经验观察和了解到特写其实是一种很具有“写意”特征的表现手段,用好了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观其 《青年记者》2007,(3):63-63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把整天挂在嘴边的东西丢了? 一天晚饭后,我在电脑前敲字改稿子。动画片时间还没到,儿子跑到书房指着我蝙辑的杂志问:“这个对人有什么好处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4.
胡宏文 《今传媒》2006,(10X):44-45
期刊要适应市场竞争,关键靠质量。要使期刊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必须依赖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加强期刊质量管理,应突出抓好哪个方面、哪个环节?期刊质量管理有没有“纲”?什么为“纲”?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但对期刊社的社长、主编大有好处,对每位期刊工作大有好处,而且对出版管理部门、期刊主管单位也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二类广告”:新闻还是广告?殒石某天有友人来访,正好电视屏幕上出现这样的镜头:一位面貌熟悉、长相秀丽的小姐,手执话筒在采访一位滋补品“男壮”的服用者。这位身强体壮的男士侃侃而谈,自称服用“男壮”以后“夫妻生活”如何惬意,他的妻子如何满意,等等。我的友...  相似文献   

16.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比如说吧,余本无官无职,小小一名编辑匠而已,每发人家一稿,就有人问:“你小子得了他什么好处?”业余时间,帮人家写点家信、指点怎么写文章之类,也有人追问:“你得了什么好处?”好处、好处,开口闭口就是好处。果真是人人都在为“好处”而活着吗?我当这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几十余年矣,照“好处论”者之说,早就该腰缠万贯了。何至今日仍如此穷酸,连一身像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采访中扮演着中心角色。提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是对记者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政治立场、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检验。 学会提问,先要敢于问,然后要善于问。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有人说,搞新闻的人要有“点子”,带着点子去采访才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大海捞针,事倍功半。可也有人说,应当有什么事写什么搞,如果带着“点子”去采访,往往容易造假。请问,到底能不能带着“点子”去采访?54676部队赵志军赵志军同志:要回答你提的J,1题,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点子”。有的通讯员通过认真学习上级的宣传精神和新闻单位的宣传计划(或者叫报道提示,宣传打算),从而根据本部队的实际,列出几条选题重点,壬。果把这些选题重点叫“点子”,我看带着这些“点子”去采访,确实有助于在采访中准确地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给新华社的题词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人再深人”。谈到深入,对省委机关报的驻站记者来说,似乎这是一个无需多谈的题目,因为驻站记者天天驻在地方,天天都在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经常性地下到基层采访,有什么不深入的呢?其实,未必下到基层就“深入”了,这里有一个动腿、动手、动脑、动心的过程,尤其是驻站记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的特殊性,更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深入”进去,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一、亲与疏:生活方式的共融性 处于一种特…  相似文献   

20.
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一位女生说:“你要什么?我去买。” 另一位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