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尤为重要,有了土地农民就有了生存来源,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广西土地整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广西土地整理的主要动因是:人多地少,优质耕地锐减;农村土地无序流转,缺乏规模经营;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土地整理运作途径主要有:加强土地利用实施总体规划的力度;根据各地的实际选择整理模式;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3.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4.
柔软的耕耘     
童年时代,家里务农,种了许多作物,不管是要种什么,父亲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松土地。如果是种稻子或甘蔗,就用牛犁,一行一行地把土地翻过来,再翻过去,最少要把两尺深的硬土整个松过一遍。父亲的说法是:"土地是有地力的,种过的土地表层已经耗去地力,所以要把有地力的沙土,从深的地方翻出来。而且,僵硬的土地是什么作物也不能种植的,柔软的土地才是有用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西周时代土地制度的内容和性质历来就是先秦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种学术流派观点分歧争论的焦点之一。关于西周土地制度的内容,虽然学术界都认为当时存在着一定的土地分配制度,但分配的具体办法如何?土地的分配者是谁?这在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众所周知,古代土地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贵族领主将土地分配给农奴,如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也有国家政府将土地分配给其编户齐民,如中国隋唐时的“均田制”;还有由村社共同体将土地分配给共同体成员,如民主改革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人口经济思想中,商鞅对人口与土地的论述最有创见。他认识到人口与土地是富国强兵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人口与土地的数量比必须相适应,才能发挥人口与土地的最佳经济作用。因此,他认为必须制定土地规划和人口使用分配方案,合理使用人口与土地。商鞅对人口与土地相互关系及其与富国关系的论述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土地国有制的性质 土地,是几千年来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劳动、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面貌。我国历代的土地所有制有各种形态,如果按其根本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两大类。在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氏族共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解放以后,史学界对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遗憾的是,在至今流行的影响很大的一些著作和大中学历史教材中,对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却存在着种种自相矛盾的模糊的说法,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永佃权     
永佃权是指佃户对所租佃的土地,有永远耕种的权力,也就是说有永远使用的权力。如果土地所有权变更了,但使用权不能变。这种一田二主的土地制度,在明清徽州地区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市场体系,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对近年来土地市场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目前土地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新形势下科学完善土地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少年来,我国亿万农民在狭小的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寄托着农民的希望,是他们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也是最后的生活保障。然而,土地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幻无常、市场的诡秘难测,更有社会的风险。尤其是迄今为止,对于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农民似乎一直没有控制能力。有多少农民能说得清自己劳作的土地究竟是归谁所有?又有多少农民能有把握地说自己今天耕种的土地明天不会属于别人?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属人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公有制、私有制、永赁制、国有制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中唐前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宋代是沿着中唐以后的路线发展的。关于这一变革的具体内容,目前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是均田制的破坏和庄园制的发达,而另一部分史学家则认为是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衰落和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兴起。我同意后一种意见。我认为北宋以后,沿着中唐以后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趋势,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的标志是足以反映依附关系减轻的租佃关系已正式而普遍地立了。在宋代,不仅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了变化,而且在它的影响下,国家土地所有制也起了相应的变化。这  相似文献   

13.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但土地问题又是农村最为敏感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在推动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策的科学性.土地资本化是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首要选择,有型规范的资本化土地市场是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对策,农业发展要素与土地规模经营有机结合是必备条件,完善的支持机制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5.
赵晓 《教学和研究参考》2004,(2):47-48,F003
从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分类来看,主要有3类:一是土地资产的显性流失与土地资产的隐性流失。土地资产显性流失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应得的收益流入土地使用者,土地开发者或其它企业或个人的手中,形成国家土地收益的有形损失。土地资产隐性流失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权益虽然没有被其它单位和个人获取,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受到侵犯,但土地资产的实际流失却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赵丹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98-10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少有作家像端木蕻良那样深爱着土地。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土地系列小说中,他热情地歌颂故乡的黑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朴实坚强的人民。他小说中的土地、草原、大江等土地系列意象是他土地情结的自然呈现,渗透着他对故乡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但形成他土地情结的更深层原因则是他潜意识中与土地的那种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是“地母”原型作用于心理经验的情感外露。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是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速度虽然有所加快,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的运作不够规范、农民利益常常受到损失、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协调与土地流转有关的诸多矛盾需要借助于土地流转运行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促进土地流转的激励引导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的约束监督机制、保护土地流转的纠纷仲裁机制、保障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断完善的土地征收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土地征收法的主要发展变化有:从单行法转变为诸法合体,“土地征收”概念取代了“土地征用”概念,土地征收审批权不断地被上收,补偿标准不断地被提高。土地征收法的完善方向是: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公共利益范围,科学地设置土地征收审批机关,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被征收入公正补偿,有效地保障被征收入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19.
土地这种自然存在的非劳动创造的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价格,也存在价值。在现实中,有土地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土地都是以商品的身份在流动,土地有价格,也具有价值。教育用地价值分为实际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18):123-124
现行城乡土地权利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加剧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但是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土地二元权利结构体系,促进城乡土地市场一化,才能促进城乡平等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