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政府本位”观念仍未改变、高校自主权有限、中介组织发展薄弱等问题,对此,依照公共治理的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大学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培育创新意识,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凝聚民族自信心,传承社会文明的策源地。高等教育是准公共物品,与一般企业相比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培育创新意识,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凝聚民族自信心,传承社会文明的策源地.高等教育是准公共物品,与一般企业相比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责任伦理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对社会现实独特的把握方式,为我们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操作范式。高等教育投入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除了受制于经济基础外,它在宏观上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则与社会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念、道德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洇渗着的责任伦理问题非常突出。面对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等教育各投入主体要成为利益和义务共同体,有必要把各自的伦理责任置于责任伦理视野下加以厘清和明晰。  相似文献   

7.
责任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主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伦理是一种伦理新维度,是一种前瞻性责任。教育改革是一项道德实践活动,应该遵循责任伦理。在责任伦理的视角下,教育改革的不同主体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为了确保责任的实现,还需要建立一些制度,主要是决策前的制衡机制、民主监督制以及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过程即人为过程,亦即不同主体独立与交互作用过程。从上述认知立场出发,关注主体、探讨主体行为与相互之间关系,便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必然的方法论选择。教师教育责任主体概念的提出,系角色因素、立法因素、研究者认知因素、实践因素的多重考量结果,其意义在于:改变我国教师教育主体阐释的前提性问题,实现传统提问方式、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助学制度是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制度,而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正是确保助学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重要保证。文章着眼于司法视野。探讨了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在国家高等教育助学制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图书馆具有公益事业属性,其效益的产生具有间接性、持久性、缓释性特点,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导致图书馆主体因为激励机制的缺失而缺位的现象.图书馆主体包括政府、图书馆行业组织、图书馆人等,只有明确图书馆主体,明晰各主体的责任,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两种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行政评估模式和政府宏观调控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评价模式.本文分别从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论证了两种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和两种模式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第三部门和市场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舵手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可能。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治理模式预期目标的多层次性。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内部架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治理的动力系统由网络内部驱动和外围推动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决策面临着民主化、回应性、协调性、科学性的持续压力。传统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具有目标政府主导、价值效率偏好、内容片面性缺陷的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的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走向包括政策制订、政策执行、质量效果评估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评估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评估主体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各评估主体利益冲突;评估主体缺乏专业素养。针对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完善对策:运用治理理论协调各评估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各评估主体的专业素养;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教育政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公共教育政策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在个体社会身份改变主要依赖学校教育的今天,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在公共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又起到了核心作用,解构区域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创新公共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及其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能否接受公正、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呼唤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最经常的就是交往活动,使活动的双方主体都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可以说双赢是主体间性的宗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自身的价值和合理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和张扬,普通教育也将视角从重视单子式的主体性转向重视主体间性。本应最具主体间性的高等教育却严重缺乏主体间性。这种缺乏主要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表现出来。这种缺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致命的。因此,高等教育中不得不发出对主体间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责任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是受到产品缺陷损害的一切受害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主要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在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制造者,但不包括产品的设计人、运输者、仓储者和受害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单一的体制下,社会力量被排斥于办学和投资主体之外,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办学效益、办学水平低下,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群众对于高等教育 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未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而要正确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首先要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质,即高等教育管理并不是学校的一小部分,而是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有了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之后,学校管理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基于此,文章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三个主体:学生、教师及行政部门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力求高等教育管理能够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法没有专门设置法律责任一章,但应对高等教育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有全面的认识:高等教育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化;国家成为高等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行政法律责任比例较大;高校、教师和学生权利的进一步明确,权利意味着责任。本文认为,在违法责任的实现方面,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追究法律责任的条件,拓宽法律责任实现的途径,要注重追究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并为加强监督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