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妇女问题历来受到进步作家的关注。千百年来,反映妇女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戕害以及妇女追求自身幸福、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成了一个源远流长、风行不衰的主题。文学艺术的宝库中,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甘蹂躏、勇于反抗的叛逆女性形象。在这些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5.
妇女受压迫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压迫面前,女性表现出不同的反抗态势。美狄亚以“杀子惩夫”的残暴手段表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被称为“女巫”;而珀涅罗珀则在对丈夫无休止的企盼中摧残了自我,从而获得了在男性道德中超稳定的品格和崇高评价。她们的反抗分别代表了妇女在追求自我幸福的过程中的两个极端:“美狄亚型”和“珀涅罗珀”型。她们或妥协,或反抗,都以悲剧而告终。这昭示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可奈何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尝尽辛酸,劳动妇女更是备遭欺凌。除家庭中的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有来自“高衙内”之流的暴力掠取和“张驴儿”一类的流氓侵扰。有压迫就有反抗。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妇女的反抗绵延不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在一向关注妇女命运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汉乐府《陌上桑》就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慧、坚贞不渝的女性——罗敷的形象,谱写了一首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不畏权贵抗暴拒侮的赞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众多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在汉代文学作品中,刘兰芝、秦罗敷、胡姬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诗人的笔下,她们都是美的化身,她们的身上,都闪烁着对不公平待遇极力反抗的斗争光芒。  相似文献   

8.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该书通过对一系列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揭示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的觉醒和反抗,其中反抗意识最为强烈的便是索菲亚这一人物。索菲亚是传统黑人男性眼中黑人女性的"异类",她面对黑人男性和白人的压迫奋起反抗,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尊重以及不掺杂任何歧视的纯粹的爱情。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广大的黑人妇女宣告:若想获得自由和独立,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服从"。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早期的妇女观比较保守.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俄国妇女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后来不仅改变了早期保守的妇女观,而且在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反抗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宋元话本小说与元杂剧中底层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女性的作品。从宋元话本小说和元杂剧总剧目来看,有关女性主题的篇幅各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白派的代表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没有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识。尽管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死亡归咎于其丈夫——英国著名诗人泰德.休斯,但笔者始终认为,她早年怨恨父亲的辞世,青年纠结于母亲教育的期盼,成年后深陷在被丈夫抛弃的悲伤中无法自拔,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亲近的三个人,共同构成了中介普拉斯生命的"凶手"。三重重压,既是这位才女迸发才情的点金石,也是加速这个可怜女人走向灭亡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横跨南北宋的著名词人 ,在其几乎所有的后期词篇中 ,都流露出浓厚而执着的怀乡情结。作为时代的见证人 ,她深情地倾诉了历经劫难后对故国、亡夫、旧时的悼念和追怀之情 ,从而使其怀乡词体现出突出的独特性、丰赡性。尤为值得肯定的是 ,她的这类作品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鲜明的爱国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周婉如是晚清黔西北有名的女诗人,她才华横溢、心怀壮志,有着当时闺阁中人所不及的胸怀和气质。但诗人生不逢时,那个时代没有给一个女性提供驰骋壮志的机会,她只能郁郁地在闺阁中终老一生。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造成了周婉如的人生悲剧,体现在她的诗歌中,就表现出身束闺阁、功业难成和知音难寻、青春易逝所产生的悲愤和忧愁,虽然她的诗歌中也有一定的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但并没有起到消解的作用,反而使她的悲剧意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词在她一生的创作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颂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的开始     
She hung her head as she trudged through the hall, attempting to block out the ceaseless chants that followed her every step. They made faces, jeered her,and poked fun at her. Her hair and her clothes, her intelligence and her artistic nature-they were all abnormal.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中期和后期词中,处处在写“愁”,本从李清照现存词中抉出带愁字的词句,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写愁名篇进行评析鉴赏,探讨其不同时期词的风格,进而揭示这位非凡女词人心灵和作品的独特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