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是生命体最小单位,细胞死亡可分为病理性死亡和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细胞膜或溶酶体破裂导致细胞死亡,以炎症渗出为特点。细胞生理性死亡是细胞遵循自身的新陈代谢规律正常死亡,没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52-55,59
在《红楼梦》的文本世界中,贾宝玉既以一个忧郁的、神经脆弱的诗人的身份抒发着对死亡的悲悼,又以一个孤独的、痛苦的哲人的姿态言说着死亡本身对于生存的意义。在贾宝玉的死亡观中,“死亡”既不是一种属灵的非人形式的彼世生活,也绝不是生命的简单终结,它是人内在的规定性,它本身就是生命,就是今世生活。在文化史的层面上,可以说贾宝玉的死亡哲学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和设计上,依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被弃”士人在精神上自我拯救的常规策略。  相似文献   

3.
死亡制约     
那把生灭的钥匙,是秘藏于宇宙之外的超宇宙之中。那里茫无涯际,谁能超越这有限宇宙的天寿,而伸出手去把握呢?  相似文献   

4.
细胞程序化死亡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一种形式。它在机体发育、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死亡态度和死亡标准历史演变的探讨,阐明了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人类对自己的本质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理性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讨论死亡问题。假若人能实现长生不老、不死的“美梦”,分析可见,这将使人失去作为人存在的一切意义,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由此反映出死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人对“我”死后的绝对无知,死亡的真实意义在于“我死”,而不是“他死”;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应建立“我正在死亡”的死亡观,并将其作为我的积极人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死亡舞蹈     
刘昕晨 《小学生》2006,(1):19-19
新奇,新鲜,动物也可以当我们的老师。在动物故事中你会发现许多奇妙的原则。白鼬隐藏在水池附近,突然,它开始在水池边快速奔跑起来,为了觅食而离开巢穴的骨顶鸡妈妈骚动起来慌忙逃向巢中;但白鼬却抢先钻入巢中。虽然它的外形比骨顶鸡妈妈要小得多,但却并不惧怕骨顶鸡妈妈。  相似文献   

8.
死亡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校仅有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有死亡伦理内容。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广东一些高校已将死亡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死亡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一些主要观点和基本经验,旨在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为制定出适合高职生死亡教育的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普拉东诺夫作品中充满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死亡意象,反映了作家对生命和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普拉东诺夫作品死亡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普拉东诺夫独特艺术世界的探索和对其深刻艺术思想内涵的挖掘。普拉东诺夫创作中的死亡主题就如他的笔下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一样,呈现出多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段建辉 《现代语文》2009,(11):118-119
福楼拜的小说描绘了大量的死亡现象,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死亡情节。本文将从人物死亡过程的现实性和自杀情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而挖掘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11.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假设死亡     
我假设,我正躺在床上,死神一步步地走近,明天我将死去。 我想,在死亡之前,我总得做些什么吧?我突然忆起,先前答应给儿子买一辆遥控电动车,我总是推说忙,一直没有买。因此,儿子常在楼梯道上等待着我下班的脚步。看到我两手空空,他总是一副失落的表情。所以,在我死去之前,我要给儿子买一辆遥控电动车,不然,那将是我永远的遗憾。  相似文献   

13.
浅析死亡     
死亡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自然现象,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赋予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基于死亡在各门类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给予死亡一个多视角的含义和概念。无奈要建立科学的死亡观和人生观,把握人类对死亡认识和研究的社会变化规律,纠正我们对死亡现象片面的、固定的消极反映,树立积极地、科学的死亡观念。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死亡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古希腊的死亡观。要使哲学摆脱死亡的控制,必须依据其他的死亡观,即基督教的死亡观。即使克服了死亡的控制,哲学本身的死亡也在所难免,因为哲学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死亡意识     
一 "死亡意识"作为一个名词,它只是一种能指,指的是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死亡的认识和体验,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的普遍意识,它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死亡意识"的所指则是丰富多样的,也难以有一个固定的内涵,它具有高度的主体性,每个不同的个体基于自己的主体情况都有不同的死亡意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在每个人之间也决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思考,是其哲学的核心,故尔他的哲学又被称为“死亡哲学”。在他看来,死比生更根本,人活着就是以一种向死亡存在的方式活着。本文就试图从海德格尔对人、对死亡的特殊性说明入手.来分析有关死亡的本体论意义,以及产生这种思考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论死亡恐惧--"我"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产生死亡意识,由死亡意识导致死亡恐惧。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我”死,人怕因失去自我而陷入绝对的虚无是死亡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主要有:长生之道、宗教慰籍、哲学思索、成就不朽、及时行乐。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一生中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的主题包括“死亡”和“永生”。本文依据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及其死亡诗中的不朽之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来反映她对于“死亡”和“永生”异于常人的思索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文教资料》2008,(18):26-28
在蒋韵的小说中,死亡是出现最多的场景,也是生命的极致,是一种独特美丽的意象.作家通过对死亡的精心描绘,审美处理,传达她对生命的独特体味,呼唤人们去追寻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从而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20.
死亡计划     
普林斯从医院走出来的那一刻,几乎迈不开腿。刚刚医院大夫进行CT扫描后做出诊断,他不幸地患上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最多只能再活三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