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字学词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深读课文的基础。但我们不少老师在这一环节上往往用力不足,轻描淡写,也有些老师干脆省掉这一环节,直接带领学生阅读感悟。等到课文上完,学生还读不通课文,还有许多字词不理解。忽视识字学词的阅读课是不完整的阅读课,  相似文献   

2.
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设计举隅辽宁李洪谟看图学词学句肩负识字、写字和阅读的双重任务。它借助图画和汉语拼音学习字、词、句,上承看图读拼音识字,下接看图学文,是识字与学文之间的过渡,重点是学词学句。《我是中国人》这一课可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节:看图读句子。...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听了几节中高年级的阅读课,发现一种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上得不伦不类:没有识字学词的教学环节,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而新课导入、了解时代背景、简介作者、读通读顺课文和精读课文等环节却一应俱全。面对这样的课,笔者心存疑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5.
烟台牟平区实验小学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音像闲读”,是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计算机及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大家知道,小学生入学时一般不识字或者只认识几个汉字。小学二丰级学完,也只能识一千六百个左右的汉字。“不识字便不能读书”。因此,汉语拼音学完以后,学生只能阅读汉字加注音的课文和课外读物,这无论在闭读的质上还是在阅读的量上,都受“识字不多”的影响。目前,小学已开始装备电视机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音像阅读”实验,就是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  相似文献   

6.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或她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识字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课为此专门耗时少则七八分,多则十几分,似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可是,如果不单独安排教学生识记字词这一环节,结合课文教学,那又会影响到全篇教材连贯地理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冲淡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活动。那能否将阅读与识字有效结合起来呢?在思考中,我找到了教学二者的相融点——多读。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老师上英语阅读课时,不自觉地就把阅读课当成了语法课,或者只是回答完课本上现成的几个问题之后,就开始挖掘课本中的短语和语法结构,完全不理会教材编写者设计这节阅读课的意图,也不管通过这节阅读课,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如何对英语阅读课进行问题设计,如何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来层层推进阅读课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学会读书掌握规律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学会读书,笔者将阅读的方法编成顺口溜,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初读课文扣课题,不识字词查字典,关键词句划线,主要内容讲一遍;二读课文理思路,段落层次分清楚,质疑问难勤思考,理解段意定中心;三读课文抓写作,课文特点找一找,这样写法为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将下一环节引出来,也就是要用到过渡。一般的老师都会用"背好了生字词,我们来读一下课文,""刚才同学们练了一下读课文,下面我们来找一个学生单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等类似于这样的话语。这种说法不是说不行,但总让人感觉有些生硬,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艺术性,不适宜今后的教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谈阅读课教学吴家璋阅读课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别人写的文章(课文),以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识字要靠阅读来巩固,作文也要靠阅读来打基础,而纵观近年的统考、中考卷宗,其阅读题的...  相似文献   

12.
闲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读书实践,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1.独立自学,适当引导阅读课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没有识字任务,词、句、段的训练低于讲读课。教学中可以凭借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也可设计少量思考题,布置学生阅读、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就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检查、讨论,作适当引导。如:在闭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要正确理解放事的寓意这个难…  相似文献   

13.
早读课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语感的绝佳时间。重视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写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笔者把早读课变成“三步曲”,即先读再说后自学。第一是读。读什么呢?就是读对话读课文。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个巩固,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个认识。至于怎么读,在这一环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齐声朗读,读出气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差生无法读完对话或者课文。如果自由读的话,那么往往会因为无法顺利读完而失去信心,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所以齐读旨在帮助差生,让差生也…  相似文献   

14.
庄丽霞 《现代语文》2008,(11):26-27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教材的课文,面对的是上好阅读课。如果是任教高一、高二的教师,花在阅读课的时间有80%(20%为作文课),约有400节语文阅读课。这样一算,教师上的阅读指导课不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比较长,效果应该较明显,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离开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分析一篇文章,很少有人能有目的、有条理阅读,更遑论有体会。  相似文献   

15.
周莉 《广西教育》2013,(42):65-65
纵观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是教材规定详细讲解的课文,还是自读、略读课文,教学时都变成了传统的“讲解课”。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认识阅读课,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使学生对阅读课排斥、厌恶,  相似文献   

16.
中年级的识字教材编排形式相同,均为“随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将识字寓于阅读之中,便于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便于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使之变为自己的语言,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 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兼顾认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听了一节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课,课题是《我爱故乡的杨梅》。这节课上得好。好在老师摆脱了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按三类课文的教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习时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活泼;教师点拨得当,教得生动扎实。  相似文献   

18.
“看图读拼音识字”,是义务教育小学第一册语文的一种重要类型的课文。它安排在“汉语拼音”教学之后,在“看图学词学句”之前,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通过诵读大量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启后;①开始识字,打好识字的基础;②开始阅读,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③图文结合,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阵地。因此,在教学阅读课文时,应该让学生把讲读课文上学到的基本功和读书的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处处体现由"扶"到"放"的独立阅读的精神,使学生从"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但是,所谓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是上一节课学了什么方法,这一节课就运用什么方法,而应该将多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不难发现许多低年级教师会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识字。通常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集中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反复让学生认读。有的还要求学生说出词意。当学生把每个生字都读准、认识之后再来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