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语文课堂的探秘是记沅止境的。对于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一课及“主题教学”,孙春福、张康桥二位老师表示了肯定和赞扬(见本刊今年第1、3期),新颖的观点令人茅塞顿开。本期“争鸣”栏目的三篇文章,则是不同角度的质疑和建议。 感谢窦老师极具先锋精神的自我超越,感谢张康桥、王晓春、王玺玉等老师对“依赖”“追问到底”的较真精神。独立思考,是我们教学生涯和人生长途上永恒的路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的语言的更高的境界语言是人的工具,这在理论上是清楚的,可在小语教学实践中却又是模糊的。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而非人本身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常常匍匐  相似文献   

3.
4.
认真研读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教学案例,我们发现,在窦老师的系列课例中《,珍珠鸟》有着明显的突破与创造。一《、珍珠鸟》教学的实践突破(一)走向了建构新型的人与语言的关系。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为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为归宿,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匍匐  相似文献   

5.
一、语言与人 语言与人的关系,在大多数小语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用语言来规范人。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珍珠鸟》的教学不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什么”,“信赖,就还它什么”的句式说话,及至改编教材。在这里始终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用语言来训练学生。而在通常的教学中,因缺乏关于“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缺少了自己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是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或者只是变换一下句式等,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窦老师的课上,因为有了关于“信赖”的思辨,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精彩发言,由此主题教学从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语言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对语文课堂的探秘是永无止境的。对于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一课及“主题教学”,孙春福、张康桥二位老师表示了肯定和赞扬(见本刊今年第1、3期),新颖的观点令人茅塞顿开。本期“争鸣”栏目的三篇文章,则是不同角度的质疑和建议。感谢窦老师极具先锋精神的自我超越,感谢张康桥、王晓春、王玺玉等老师对“信赖”“追问到底”的较真精神。独立思考,是我们教学生涯和人生长途上永恒的路标。  相似文献   

7.
(生齐读补充材料——自居易的《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引出课题。围绕“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三句话,边读边体会珍珠鸟形态的“小巧玲珑”和性情上的“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8.
9.
张微 《中国德育》2007,(12):76-77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拦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1.
贾宪章 《青年教师》2007,(10):29-31
如果把阅读教学看作是一棵大树,那么,师生们参与其中的方式和状况恰恰为其挺拔、繁茂、成长、收获创造了必需的条件。又因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带有强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的文体特点、文美之处、言语训练增长点,把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文章撷取笔者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的前后两次教学课例,谈谈自己在借助文本,实践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所思所得。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听过不少青年教师的教学大赛,也听过不少名师的示范教学,执教的多是经典教材、写景抒情、童话寓言一类的文章。听《晏子使楚》(以下简称《晏》),还是头一回。  相似文献   

15.
许庆丽 《广西教育》2012,(24):68-68
一直以来,我好像还没有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名家的教学专著。这次在陈特的推荐下,终于读完了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着她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领悟她的语文教学魅力,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被她不老的激情,创新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教学奋力从传统和各种思想的围城中突围,但我们也看到,语文教学依旧有些迷茫,找不到自己的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各种各样的理念和口号中徘徊——最突出的表现是,没有思想、缺乏情感的语文教学在当前依然大行其道。语文课究竟怎么上?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简述) 课始.窦老师以白居易的《鸟》等诗“引入人与鸟的话题”.让学生抓住本.体会珍珠鸟的特点。学生对“小”,“小家伙”等词语进行玩味,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接着,窦老师从珍珠鸟由“胆小到胆大”的原因置疑,引导学生理解“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学生通过对“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等一系列句子的反复诵读和鉴赏评价.体会到“我”为赢得信赖的主观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的含义为何呢?“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义。“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理解则包含着澄清、修正,以及不断扩大的断定。为了理解,并不需要配戴另一个人的眼镜,只需要进入对话、进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课时形同狮子搏兔。兔微不足道,本不值一搏;然锁定此目标,勇猛精进,全力以赴,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可于昏眩中,窥见别样的意志。——郭初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