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母语学习应该是简单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母语的化身,但是有这样的教师吗?有这样的教学吗?母语教育能找到回家的路吗?草根教师看云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师为了渲染气氛,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朗读情境:"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朗读水平很高,电视台特意到我们班来招聘播音员。你们想当播音员吗?你们想到电视台露一手吗?老师预祝你们成功。"  相似文献   

3.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1,(90):57-57
母语是可感的,感受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快乐地诵读意蕴灵秀的句子,何其舒畅。只有通过朗读这样一条诗意的途径才能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孔融让梨呢?生1: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从他让梨,我们看到他身上有一种谦让的品质.生2: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习好的品质.师:生活中你会这样做吗?会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开始拓展文本)(大多数同学举手)师:我们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谈谈好吗?生1:我不会让!如果我很想吃那个大的梨,不可以吗?我最小,哥哥们不应该让着我吗?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很高,但无法用英语与教师顺利交谈,教师提出的问题听不懂、答不上,所学的英语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反思一下:这样的英语教学成功吗?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我所在的学校虽是村小.但教科研的氛围一直很浓.每学期都会开展课堂研讨活动。近几年特别把朗读训练提上了研讨日程.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充分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母语是可亲的.现在语文教师都懂得.触摸母语的最好方法是读.语文教学也正通过朗读这样一个诗意的途径把学生带进母语温暖的怀抱。  相似文献   

7.
李仁甫 《师道》2003,(4):25-25
如今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和诗歌的分量加大,使朗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的学校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其实,即使没有这样的现实,人们同样应该重视朗读教学。有人说,朗读可以体验音韵之美。有人说,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有人说,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有人说朗读可以增添学生的书卷气,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我还是要问,朗读难道没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了吗?我们知道,新课程观强调交往和对话,而交往和对话不仅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与文本、作…  相似文献   

8.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诚惶诚恐,举步维艰。面对语文教学,我常常陷人一种困顿、痛苦中难以自拔,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学养?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真正的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还常常拷问自己:你是在培养只能应试的考生,还是在培养真正有语文能力的学生?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吗?你的学生能说爱写吗?你有无语文思想的高度?有无独到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语文视界?你自身是否具有富赡、深厚的语文素养?今天,你有资格做语文教师吗?  相似文献   

9.
李霞 《河北教育》2002,(5):32-32
朗读,是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朗读。但是,笔者最近听一位教师上《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对这样的朗读训练不无忧虑:环节一:生:轻读第一小节。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生:(读)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读得很正确,但毫无条件艰苦之感)师:不行,应该把四个“没…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07,(11):42-43
在一所幼儿园里,我看到了这样的教具——逼真的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这个模型的一半是各种内脏模型组合成人体真实的解剖结构,一半是我们日常见到的人体形态,并且模型中的各种内脏模型是可以活动的,幼儿可以自由摘取、观察。在一个中班活动中,教师就是利用这样的模型为幼儿讲解了人体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随着教师来回摘取各个器官模型向幼儿讲解,班中幼儿的表情不尽相同。一个女孩子忽然哭了起来,教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鼓励她说:“妞妞乖,不哭。你要勇敢,这是假的,我们在学知识。” 对于这样的情景,我困惑了:应该把科学的知识这样教给孩子吗?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的孩子因为害怕而不能接受时,教师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甲:你会打电话吗?乙:这谁不会?拿起话筒,拨号、接通,喂,张三,今天我让你到我家来唱卡拉OK,不见不散。完了,挂上电话。甲:你这样打电话不符合要求。乙:怎么不符合要求啦?甲:你也不问一下,就知道接电话的人一定是张三吗?再说你也应该自报一下家门呀!否则对方怎么知道你是谁呢?乙:那我就这样说:“喂,你是张三吗?我是李四,今天……”甲:停!你这样说话太生硬,语气应该温和一些,要用礼貌用语。接通电话后,你先要说:“请问,这里是张三家吗?”对方回答:“是的。”你再问:“他在家吗?”如果接电话的人不是张三,…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夏天,在接手高二文科重点班的第一堂课上,我给弟子们朗读了我写的《母语的悲哀》: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扪心自问,深受母语养育之恩的我们。还有几个配做她问心无愧的孝子?悲哉,母语!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了童志斌先生的文章《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之后,对文中的一些观点颇有质疑。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讲述”?亲近母语理念下的“讲述”有什么意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对孩子“讲述”的要领和实质?讲述和讲故事有哪些不一样?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吴放 《山东教育》2002,(33):24-25
吴放老师:您好。请问教师应该如何对待攻击性强、合作能力差的幼儿?这类幼儿每天打小朋友,常常惹得幼儿、家长都来告状,教师最感到头疼。您有解决的办法吗?谢谢。王兰王兰老师:你好。我很理解你提问题时的心情,因为在我过去十来年的教学工作中,也曾不时地接触到这样的幼儿。我想这恐怕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遇到的情况。仔细分析起来,造成一个孩子攻击性强的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个。一是孩子的性格,也就是说,孩子个性强,易冲动,遇到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时,会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与别的幼儿产生冲突与矛盾。再一个原因也许是…  相似文献   

19.
课间,听到有孩子竟然朗读着恶搞的诗作,稚嫩的童声萦绕耳际,让我总觉得有些不协调:一方面,背诵诗文,就是为了表达时的运用,孩子们能够活用,这是可喜的;另一方面,经典诗文,被这样恶搞,纯洁的思想步入“恶”的泥潭,又怎能结出真善美的果实呢?看来,作为教师,对于恶搞,应该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恰当活用诗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任务。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朗读指导方法却单调、机械。我在听课过程中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教学如何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