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作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目之所及、心之所感,轻松愉快地诉诸笔端,让那情与景、人与事,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季节轮回,心灵的感受与畅想,涓涓流淌于字里行间,与人分享。笔者以为,只有在教学中有效搭建习作与生活的桥梁,疏通表达生  相似文献   

2.
3.
不知从几时起,我们的学生变得异常地乖巧懂事。他们总是悄悄地看着老师的眼色,总是那么谨小慎微,生怕自己说错了哪句话,从而“触犯”了老师们的尊严。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的个性在揣摩中逐渐消磨,思维在谨慎中逐渐僵化,灵性在拘束中逐渐消失。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思维的火花在自由的探索中点燃?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高矮》一课时,所发生的一切带给了我许多启示。那节课引入时,为了能够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黑…  相似文献   

4.
1.慎用批评。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他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作为父母的我们伤透了脑筋。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让人捉摸不透,明明是一句良言,孩子却不搭不理,有时话稍微多点,孩子就表现出一种非常厌烦的样子,而一点不合孩子心意的话,孩子会强烈地反抗,表现出极其敌对的情绪,或和你保持沉默,不再和你交流了。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二,虽然不明着抵抗你,可就是不和你交流,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他现在究竟在想什么。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课是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肩负着社会育德的责任。但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品德课脱离社会生活,学生收获甚微。本文提出以品德课课程性质为基础,利用品德课的活动性质,进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达成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整体性思想,让品德课的学习生动活泼,富有意义,成为具有实效性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7.
王莹 《家庭与家教》2004,(11):40-41
一次我跟6岁的小女儿艾尼尔闲聊,为了使我吃惊,她放松了警惕,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怎么对付老跟我开玩笑的小男孩吗?我掀起裙子把他们都吓跑了。”我反问了她一句“真的?”艾尼尔明显觉察到了我的愕然、生气的表情,发现说漏了嘴,然后就像小乌龟一下缩进了壳,怎么也不肯开口了。我后悔又失去了一次听听孩子真实生活和思想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张卿 《辅导员》2009,(13):91-91
习作就是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目之所及、心之所想轻松愉快地诉诸笔端,让那情与景、人与事、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季节轮回、心灵的感受与畅想,涓涓流淌于字里行间,与人分享。只有在教学中有效搭建习作与生活的桥梁,疏通表达生活的通道,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再现生活,才能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实现“我手写我心”。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不足20%,而且写出来的作文模式化严重,成人化味浓,虚假化成风,童真流失,童意丧失,童悄缺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指导,写法上的限制过于繁多。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务必要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链接,真正地把语文教学由课堂引向社会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又如何与生活链接,最终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必须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它表面上看来似乎好教好学,实际上是难教难学,难就难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与生活相链接。  相似文献   

12.
三四岁的孩子母语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流中,很自然学会了语言。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如何让语文识字教学与生活链接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角度上看,教育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艺术。有效的心灵沟通不但可以化解学生心头的阴霾,疏散学生郁结的情绪,而且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启动学生进取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感,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同时,赋作文教学以生活为载体,让孩子敞开灵性的大门。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到作文就“榨汁”,学生作文的灵气和创造力跑得无影无踪,写出的作文黯然无色,缺少童真童趣。众所周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的空间愈大,作文的领域就愈广。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我们应该赋予语文一种全新的概念——语文与生活同在。  相似文献   

18.
刘伟星 《辅导员》2009,(23):29-29
语文课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生命的质量、未来公民的素质以及复兴民族的希望。我们怎能不关注?回眸语文教学,笔者的感受是:链接生活、激扬生命,创设智慧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必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语文教学的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