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储蓄功能及特点,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愿选择学习地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突破了“学分互认”的瓶颈,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补充。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变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王江美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102-103
学分银行不但能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还能拓展高等教育资源,是实现学分互认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分银行构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基于学分银行的学分互认机制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盈盈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8-31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在完善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建构学分银行,是成人教育改革的一个有效的抓手,它有助于学习者的多元发展、教学资源共享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学分银行,应从拓展办学渠道,弹性设置课程、实施学分累计和学分认证互通等方面着手,同时需要国家提供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在世界广为传播,并且逐渐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重要内容。要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在各种不同层次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架起一座学习立交桥,使完成学业的过程更畅通更顺达。"学分银行"制度是在当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产生的。"学分银行"制度包含有四个组成因素:学分银行系统、课程遴选系统、兑转功能以及评审机构,各机构职能按照存储学分机制以及汇兑转换学分机制执行。"学分银行"是建立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之上的,是组成及构建我国教育机制全方位发展所提供的制度上的保证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进展提供了历时述评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开展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引发了"学分银行",它的建立将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高等教育机会。虽然在我国"学分银行"仅试行于职业教育,但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学分银行"思想导向下,开放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化发展,高职教育促进开放教育职业化发展。当代社会教育需求导致两种类型的教育互相促进并不断融合,如何搭建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融合"立交桥"是目前学历教育的研究热点。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通过对高职教育、开放教育中该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三方面进行逐章对比分析,探索两种类型的教育之间的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结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6,(1):41-47
学分银行制度是构建灵活多样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开放大学办学的要件之一。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设主体和参与主体,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入学分银行的时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同步性,开放大学在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时应该认识和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正确的时段选择合适的协同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分银行建设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行业形态不断改变、新业态源源不断出现,社会对人才培养也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开放教育中,综合实践教学虽然处在战略性地位,但是在学习者专业技能培养中,往往只偏重于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存在流于形式、学习内容陈旧、实践资源缺失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为了适应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开放教育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施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和实践基地弱化等问题,提出开放教育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应以“学分银行”理念为基础,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以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6年提出“搭建开放教育课程平台”的教学改革目标,其基本架构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分层次设置模块化课程、从低到高各学历层次课程相互衔接、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课程(项目)与学历教育课程互认。由此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可以自主选课,通过终身学习累积学分,按照自己的现实需要分阶段获取课程结业证书或各类培训证书、以及各种层次的学历证书。本文旨在分析通过课程平台实现学分银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开放教育机构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承载者,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运行方式,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命题。首先应从开放教育机构建设学分银行的可行性分析入手,其次对建设路径做出系统分析,最后针对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提出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模式的三大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13.
王春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91-92
倡导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催生了学分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本文针对非学历教育实现学分互认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展开对构建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高校推行学分互认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现状,以及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几种学分互认模式,发现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教育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工作已势在必行,而使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需要我们尽快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扩大学分互认的深度和广度,使各类教育能够相互衔接,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6.
李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112-114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之时,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在各高校展开。实施高校间学分互认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关于学分互认的经验不足、实施条件不完善,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学习较为成熟而完善的欧、美、澳等国外学分互认机制的模式,对于指导我国高校的学分互认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茅徐斌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2-14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学分互认机制,校际之间的合作也不够深入和广泛,因此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体系的研究,引入学分银行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如何使学分制顺利推广,使学分互认成为现实,使成人高等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分互认不仅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学术活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北京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浙江高教园区学生跨校选课等典型的学分互认实践案例,总结出我国目前学分互认的通用模式包括跨校选课、合作开设辅修专业、学生校际交流等模式,并对我国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实践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论“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跃平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9
学分银行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是设立权威的学分评估认证机构,我国宜立法规定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成立“国家学分银行学分认证中心”,由国家开放大学在全国授权若干地方电大建立地区性的学分认证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制定标准化的课程框架、学分评估认证和转换规则及程序等也是“学分银行”得以运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