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愤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 "奋青""粪青"是由元信息"愤青"通过编码和解码双重程序而产生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人的相互反应,产生了一褒一贬的修辞变异.以下将针对这三个词的修辞进行阐述,以便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论文摘要英译的人际修辞特征,通过比较语言学论文摘要英译与汉语摘要原文及英语本族语者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特征,分析摘要英译的作者身份建构。在宏观层面,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明显受到汉语人际修辞规约的影响,高频使用"引入目的""描述方法""陈述结果"三大核心语步凸显作者的"研究者"身份;在微观层面,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受英语本族语者学术文化传统和实践规约影响,多使用"第一人称自指结构"在语篇中自我呈现,多用"论断动词"凸显作者的"论辩者""阐释者""评论者"身份。可见,摘要英译作者身份建构如同语言使用一般,是不断顺应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及学术社团人际修辞规约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绍群 《现代语文》2006,(6):113-114
"扎堆"一词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有几种不同的惯用格式,意义上由"凑在一块儿"发展到"成堆""集中""集中于""堆积于",这是用已有的词语来表达已有的现象和新出现的现象,也是语言简洁性原则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5.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BCC语料库搜索到的210条例句进行分析,发现构式"有一种X叫Y"中变项"X"与"Y"之间的外延逻辑关系在呈连续统状态逐渐变异,即从单包含关系演变为双包含关系、相交和相离关系,常项"有""一种""叫"也产生了语法化,这些共同构成"有一种X叫Y"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经过分析,发现"借同解释"和"跨域等同"是构式发生演变的修辞动因,而常项"有""一种""叫"的语法化为修辞动因的实现奠定了语义基础,同时认知语用学中关联理论为修辞动因的实现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编辑修辞行为,就是编辑对特定文稿的语言优化行为。这种修辞行为是一种角色行为,一种他人替代式修辞行为。编辑修辞行为应遵循尊重原则:尊重作者的本意、尊重作者的修辞权力与添色原则:为原作增色。学术期刊编辑的修辞追求表现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微观方面追求规范、关联、简练、流畅,宏观方面追求庄重、平实。  相似文献   

8.
一、包公·关公·济公 姓名是个人的标志,主要起称呼和区别的作用.一部分姓名具有修辞价值,例如"诸葛亮""曹操""阿斗""阿Q"等,他们在言语中可以发挥修辞作用,产生修辞效果.对于用人名进行修辞的言语现象进行语义分析,都不能脱离对民俗文化的阐释.例如:某报刊发新华社播发的一则新闻,其双行标题是:<上午是"包公",中午是"关公",晚上是"济公"--浙江两干部结伴嫖娼>.  相似文献   

9.
雷芳 《现代语文》2007,(9):53-54
关于镶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列举了其中的三种类型:"镶字""嵌字"和"拼字法"[1],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但没有给"镶嵌"下定义.以后又出现了很多"镶嵌"的定义,例如,"镶嵌是把一些特定的词或短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镶进或嵌入诗文或对联中去的一种修辞手法"[3];"镶嵌,指的是为了某种修辞目的而把某些字词插入话语(文本)之中"[7];"所谓'镶嵌'是一种为着表意的婉转含蓄或是耐人寻味的机趣而有意将某些特定的字词镶嵌于语句之中的修辞策略"[8]等等.在这些定义中大都可以找到<修辞学发凡>中所下定义的影子,但都并不完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博大,知识点密集,要在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是相当复杂、困难而又至关重要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认为,应坚持"准""趣""超""推"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被X"的用法屡见不鲜,例如"被自杀""被幸福""被小三"等。这种用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字句",但它和"被字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X"句式是传统"被字句"的演变,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本文受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以及陆俭明《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的启发,简要分析了"被X"这一修辞构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种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不断涌现,譬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等,掀起一股股参观学习的热潮.许多校长在参观学习后,并没取得真经,反而在众多的"拿来主义"中逐渐丧失了独立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丢掉了工作的真情.如何在教育创新的大潮流下与时俱进?校长应努力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陆羽在《茶经》中实施了意指概念和接合实践两种修辞策略,他提出了"经""嘉""精""俭""洁"等意指概念,并通过接合实践,搭造了儒学话语阐释框架,赋予意指概念丰富的儒学内涵。《茶经》通过话语修辞建构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很快就得到了中国主流社会和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并一跃成为流行中国茶界的主流话语,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今天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语境下,《茶经》所传递的茶文化理念仍然得到人们的尊奉与认可,这不能不归功于陆羽卓有成效的修辞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三圈三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改革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圈""中圈""外圈"三层德育空间中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建立可操作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德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一方面,能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养、高超的职业技能,又具备职业发展潜能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宏观德育育人理念与中观及微观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可以让中观制度、微观运作得到宏观理念的引领,同时中观制度及微观运作的实践也可以反哺宏观育人理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产生最佳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词语的锤炼,古人之"炼字",是我国传统修辞艺术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选用尽可能恰当的词语,简练而又生动地表达意义。词语锤炼的要求是:不仅词语要用得准确,而且还要用得尽可能好。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换成"过""到""落""临"等都不算错,但效果都不如"绿"字。王安石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词中选择了"绿",取得了最好的表达效果,可以说是词语锤炼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王维 《文教资料》2012,(8):24-26
比喻的原则是比喻中的两物须相似,但只能部分相似。分喻即可看做由此原则着眼而给比喻的别称。曲喻是在比喻的基础上类推、将两物不相似处推为相似的修辞。故而分喻与曲喻绝不如《钱锺书〈谈艺录〉读本》所言是"同一种修辞手法"。《钱锺书〈谈艺录〉读本》对"劫灰飞尽古今平""石涧冻波声""春风吹鬓影""清泪如铅水"四句的解释也不正确。"劫灰飞尽古今平""石涧冻波声"并非曲喻;"春风吹鬓影"或可勉强算作曲喻,但不以曲喻解之为佳;"清泪如铅水"可解作曲喻,然而有其特别之处。钱锺书先生举以上四句皆着眼于"类推而更进一层"而非"比喻而更有曲折"。  相似文献   

17.
"连及"实际上是一种修辞现象,其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偏义复词的产生上。本文以"羊羔""羔羊"为例具体论证了"连及"修辞方式的运用如何作用于词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皮皮鼠今天可遇到麻烦啦,原来他做作业时遇到了拦路虎:"请你写出几个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应关注文本阅读中的读写结合,通过"语言内化""结构迁移""角色体验""修辞增色"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古人早就有了反思意识.在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应用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