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毛振永从山东寿光、入伍来到1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部队领导根据毛振永爱好书法这一特长,将他分到了该站军人俱乐部电影组当电影放映员。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和领导。战友的鼓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决心在书法艺术这条崎岖道路上走下去,学好这门艺术为部队服务。入伍3年来,毛振永除了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外,业余时间不是研究字帖就是埋头练字。为了节省纸、墨,毛振永夏天常用木枝笔蘸清水在水泥地面上练,冬天在雪地上练,在废旧报纸上练,坚持写,天天临,~点一画,一丝不苟,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刻也…  相似文献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年方二十六岁的烟台警备区某团俱乐部战士韩国栋,去年仲秋团在家乡即墨市老酒节期间举办了个人国画展,成了故里名人。市长和他合了影,家乡小报称誉他「绿色画家」。少年时,韩国栋就爱画画。每次放学回家,他伏在炕上照着*本掉了皮的小人书画呀、描呀,没纸了,他偷母亲买的烧钱纸画。百终被母亲发现,小小屁股挨了一顿打。村子东头有家染房,他拿着几个药瓶子去甜甜地叫几声婶子、大爷,便有了画色盛回来,在蛤涮皮里调好涂画上,那画也极有看头。参军后的韩国栋学画画出了名。部队驻地中学有位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  相似文献   

3.
实行新的工时制后,周末军营文化生活开展得丰富多采,如何充分利用周末这两天,让官兵登上书法艺术殿堂?金秋8月,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按响了全国政协委员、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家门铃。在我国,欧老在书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树,是我国书法界敬重和公认的书法大师。欧老对部队有一股浓厚、炽热的感情,他从70年代末,就在《战友科学文化》杂志上连续给全军官兵做了24期书法讲座,对军营书法的普及呕心沥血。如今,欧老的弟子已在三军桃李芬芳,一大批小有名气的青年书法家已在军内外令人刮目相看。交谈中,话题自然转移到书法与成才上…  相似文献   

4.
新疆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刘兴让,酷爱书法艺术。入伍20多年,当过工程兵、放映员、干事、科长,足迹踏遍天山南北。他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业余时间坚持研练书法,勤学不辍。他练习书法,可谓不拘条件,检根树枝即可在雪地上走笔,抬个石子也可在沙滩上研艺。做机关工作后,工作异常繁忙,他早起晨练,晚睡临摹,在他的居室里,最多见的东西,莫过于笔、墨、纸、砚、字帖,以及临摹的作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当战士起,他就有多幅作品在军内外书法大展中获奖。他的作品,承颜体风格,以楷书为奠基,以行书见长,刚毅苍劲。漂…  相似文献   

5.
走进51011部队军官训练中心,我们不禁被墙上的各种书体所吸引:“贯彻落实江主席五句话的要求,建设全面过硬部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楷书结体严谨,笔力遒劲;行书潇洒飘逸,自然流畅。 有谁知道,这些佳作竟出自一名叫赵国风的普通战士之手。小赵出生于江苏高邮市一个书法世家,自幼对写字着迷,常因练字误了当天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读中学时就获得全国“龙人杯”书法比赛少年组三等奖。1990年12月,小赵应征入伍,当了某部机关一名测绘员。驻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熏陶着这个好学上进的战士。在部队领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业余生活乐几许龙必锟我是平常一记者,平平常常采访,平平常常写稿,业余生活也平平常常。(一)我当记者快35年了,基本上是全勤。工作上自认是满负荷,从来都是快节奏。这充沛的精力,一来源于家务劳动的调节,二则和自己喜欢体育有关。我是沪州长江边长大的,从小喜...  相似文献   

7.
秦超 《军事记者》2005,(11):56-56
作为一名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不可能像各大新闻单位的记那样,有机会参与各种影响全国全军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工作、训练、生活小事。如何从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把部队的工作报道出来,把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去,是摆在我们各级新闻干事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明,你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啦!”近日的一个晚上,当一位朋友把这一喜讯通报给正在灯下笔歌墨舞的武警江苏总队政治部新闻电视工作站战士黄明时,他先是一愣,既而激动的泪水溢满了他那双因熬夜而变得红肿的双眼。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20世纪末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最后一次书法盛事。开展以来,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篆刻作品2.5万余件,经评委严格筛选,有1000件作品入选,50余件获奖,其中,全军和武警部队仅有11幅作品入选。作为部队一名战士,其作品能入选书展,黄明高兴、激动,情在理中。今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纸社会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开斯特(F.W.Lancaster)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无纸社会,无纸情报系统的理论影响很大,但近些年来,他的观点似首有很大变化,本文是他199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他的观点的变化,编译出发,仅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在部队时因写过失实报道受到通报批评的崔平,退伍到开封日报当记者后,7年写了近700篇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竟无一篇有事实差错。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大早,我就叩响了崔平办公室的门。崔平眼圈里布着红丝,不难看出他昨晚又加了班。我说明来意后,他毫不掩饰地  相似文献   

11.
武警安徽省总队司令部警士长曹永胜是一位颇富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的军旅书法家。他的书法在美中蕴藏着粗矿,阴柔中含有刚烈,古朴中流溢着洒脱,营造了一种古朴而又优美的艺术氛围,读之令人心旷神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陶冶。曹永胜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艺术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我1984年入伍后,正赶上部队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处于高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现代书法大家吴玉如的字,那俊秀飘逸、灵动欲飞的线条,引发了我内心深处对书法美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从此,无论执勤训练多么累,他都要坚持每天2小时习字。微薄…  相似文献   

12.
杨福昌的作品没有挤身林林总总的各种大赛,他也没获得令人仰慕的等级,然而,他的“展室”却大得让人无以用尺丈量,戎马从军22载,他走过的训练队、分部机关、医院、仓库,无一不留下他挥洒泼墨的印迹。从分部战勤科标图到汽车牌号;从210医院大门口醒目的金字到各科室高悬的行医宗旨;从他溢满墨香、宣纸纵横的书屋到老兵离队时珍藏的字画,无一不在告诉人们:杨福昌爱墨之深如海洋,用墨之广处处香。儿时,用奶奶那充满乡土气的剪纸和白描,一直是他绘画和书法生命里最朴最真的痕迹。在他刚学会拿笔的年龄,便学着哥哥的样子画梨。后进…  相似文献   

13.
他走了,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生活的军营和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他是某部专业军士翁竹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报道员,但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当了他3年多的报道组长,十分敬佩他。得知他今年夏天在老家去逝后,既悲痛又怀念,提笔写下这篇文章,以示对一位在新闻战线上执著追求的战士的纪念吧。(一)翁竹山1975年底从江苏高邮入伍。高邮是个自古才子辈出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翁竹山灵性十足,读书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和文章。到部队后,领导看中了他的才华,让他当了一名报道员。正当…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军区某炮兵旅政治部战士王贵红是位书法爱好者。他用树叶制作的书画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去年,他接到《中国硬笔书法大成》编委会的通知,聘请他担任该书编纂委员会编委。王贵红1994年从陕西紫阳农村入伍。入伍后,他开始练习硬笔书法,进步很快。之后,他不满足于在纸上练字,独具匠心地把字写在树叶上,变成树叶作品。一片片普普通通的树叶,在王贵红的笔下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贵红获得了成功。在第二届“中和标”全国书法大赛中,他撰写在树叶上的作品《青春无悔》获得二等奖。1996年,王…  相似文献   

15.
过年了,别人给战友、亲朋寄花几元以至十几元钱买一张精致贺年片邮去,他却用一张极普通的白纸,甚至是包装盒上拆下的硬纸片,画一张简洁、明快、情趣盎然的贺年片寄出;去部队采访碰上搞文娱活动,二胡、笛子、手风琴、小号、扬琴,他随便操起一样为官兵伴奏,或对着话筒来上一段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什么的;.弄起书法,他家、草、隶、魏4种字体能让人想象不到出自一人之手,且有两种字体的书法获过奖;搞电视专题片,他集编导播于一身,其普通话之标准,可与一些电台专业播音员媲美;作为新闻干事,他更是两条腿走路,写到哪里,“咋…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藏书     
一个人如果被一本书吸引住,开始去认识作者、去理解他,与书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时,书才对他产生真正的影响,他自然想保有这本书。 每一张印了字的纸都代表一种价值,所有的印刷品都源于精神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这种看法在我们这儿已经过时了。现在,无论在大海之滨或荒山之上很难再找到一个不在印刷品泛滥之灾中灭顶的人。  相似文献   

17.
当个军人本身就不易,当个从事新闻工作的军人更难。当我有点空的时候,总想多读几本书,或写点东西,也就常常因此而耽误了写家信。有一段时间,我先是忙集训,接着忙演习,回来后又参加驻地河道清淤,差不多3个月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这下可急坏了父亲,他专门搭了趟车赶到县城,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不巧我又F部队,妻接着了电话,父亲在电话中告诉妻,说还以为他的儿子失踪了。一个星期后,我高高兴兴地赶回部队,我想妻见Z我一定会和以前每一次那样,十分亲热地问长问短。可是这次,妻的脸色显然不对,一看就冷冰冰的,着实有些气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藏侧理纸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通过对乾隆御制侧理纸诗的分析和解读,梳理了乾隆皇帝发现侧理纸的史实,考察了其对侧理纸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探讨了其不断题咏并仿制侧理纸的原因。乾隆皇帝认为,内府所藏与他南巡所获的侧理纸均为《拾遗记》中所记载的古纸,侧理纸淳朴而坚韧,比"澄心堂纸"和"金粟山藏经纸"更为古老和稀少,故使用起来十分珍惜。他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间不断题咏侧理纸,并命人进行了成功的仿制。乾隆皇帝自小接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即位后遍临历代名家法帖,尤其钟爱王羲之。在他所临习的古代各家法帖中,王羲之所占的比重最大,远超其他任何法帖。他喜爱和推崇侧理纸的原因即在于他对以王羲之为书法正统的追求和"以古为徒"的崇古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对"社稷之臣"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有一位姓钱的秀才,写文章最不简潔,人都管他中叫“罗嗦先生”。甚至他的妻子都嫌他罗嗦。有一次,这位罗嗦先生赴京赶考,临走的时候,他妻子再三嘱咐他:写文章无论如何不要罗嗦。他也答应了。到京后考试完毕,当他快要返里的时候,事先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信:“吾妻妆次:前日罗嗦而令不复罗嗦矣。吾在下月即将返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以下引者略);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所以不写三十日,下月因小月之故也。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小伙子,已跻身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行列,曾先后在北京、长沙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书画展。他便是就读于长沙政治学院文管系学员──周广军。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周广军,五岁起便在外祖父的督促下学习书法。那时候家境艰难,他借到一本好的字帖,就用心临摹一遍;刻印找不到石头,就用青砖替之。贫寒的家境没有冲淡广军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兴趣反而更浓。入伍后,由于在文艺方面有较高的天赋,部队领导决定把他调到机关工作。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家乡父老的嘱托和希望,使其更加如饥似渴地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他靠自己的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