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最感兴趣而又最为头痛的问题。因此,每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把"哲学观"作为自己的哲学思考的首要问题。那么,我们就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哲学自我理解入手,开始我们愉快的哲学思想的遨游。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将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一起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笔者在大量的观察的基础上认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是一个连续体,而且是认知隐喻决定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另外,这三种隐喻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加以贯穿。  相似文献   

4.
比喻探究     
比喻是话语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方式,一些语言大师对它的体会更为深刻。当代文学家秦牧就深有体会地说:“美丽的比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入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艺海拾贝·譬喻之花》)  相似文献   

5.
说比喻     
方士祥  方虹 《职大学报》2002,(3):108-109
本文就比喻的产生、使用、类型及其形象贴切、新颖独特、富于美感等陈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隐喻认知理论入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隐喻意义,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修辞学中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第一大辞格。比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本文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人们对比喻进行研究的历史轨迹,并宏观地展现出比喻研究的现代视角,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捷的对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个生动而简捷的方式,是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一,就是不仅仅把比喻当做修辞的手段,而当作对生活本质的理解。理解了比喻,理解了联类无穷的艺术想象之奥秘,同时也就理解了象征、夸张、借代、比兴、点染等等众多的艺术手段,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有着各种内在的联系,比喻正好可以帮助我们举其一而反其三。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对比喻进行思考,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喻进行认知解释和文化解释,以拓宽汉语词义发展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11.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12.
惠子谈比喻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经过大分化、大改组之后,最终走向封建制的时代。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弱肉强食。各国国君,或为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或为求得自身的生存,都在延揽人才,以求富国强兵之策。这种政治形势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加速了一些思想流派的形成。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纲领,各流派都涌现出了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奔走于各国,向国君进行游说。  相似文献   

13.
比喻的类型     
关于比喻的作用,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用大家所熟知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大家所不熟知的;用浅显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比较深奥的。[注]其它有关比喻的表达,文字和意义可能稍有变化,但中心意思超不出这段话。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比喻     
为了说明教师职业的崇高,歌颂教师工作光荣,人们对教师作了许许多多美好的比喻,这对广大教师无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欣慰过后,突发奇想,不觉产生了两点感喟。其一,比喻只是取其相似之点,不可深究,因此千万不能照此办理。从某种意义来说,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如谓不然,请看:“教师是红烛”,仅取其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固然是照亮别人,但教书育人者却绝对没有毁灭自己。相反,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恰恰是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较之物质生产者,岂不乐趣更多。如果说有消耗,那又有什么工作不需要消耗体力和精神呢?如果说熬白了双鬓,那么即使不工作的人也会“白丁少年头”的。  相似文献   

15.
16.
比喻,是诗歌最古老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苏轼是北宋诗坛大家,苏诗是北宋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诗中比喻的运用,颇值得一谈。 一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景);喻词(标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汉语中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喻进行准确的辨识十分必要。本文从正确理解比喻的定义、比喻的辨识特征、带"像"的非比喻句的辨识方法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准确的辨识比喻。  相似文献   

18.
从定义、理据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对语法隐喻和语法符号隐喻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同时也注意到,语法隐喻与语法符号隐喻作为解释语言现象的手段,无论从概念表述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的共性.把握好两者的区别,对于完善隐喻体系、全面科学地解释语法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最佳的学习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巧妙地运用比喻讲解,是激发学生最佳学习情绪的措施之一。恰到好处的比喻,能沟通许多孤立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迅速产生适宜的兴奋,借助联想建立起恰当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要点的理解和记忆。一、比喻要准确恰当所谓准确恰当,就是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技术概念,做到判断符合科学,推理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为基础分析英汉习语形成和理解的理据。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固定的短语,不能从它的组成部分来获得词义。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我们思维系统的产物,人类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是可以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解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