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两块银元》。在梳理文章条理时,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随即板书:“赔”银元——缝银元——还银元。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机灵鬼”祝航高高地举起了手。“方老师,我认为那个‘赔’字不应该加双引号。”“哦?为什么?”,“加上双引号就不是真赔了,我觉得这里刘伯承、邓小平是真赔银元。”  相似文献   

2.
《两块银元》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银元”是本文的主线,小小的两块银元却折射出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严守纪律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军民的鱼水之情。因此教学的切入点也落在了“银元”上。“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掏出两块银元。“银元——”孩子们拉长了声音回答,显然孩子们早就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错,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流通的一种货币。现在市面上一块普通的银元大概值60元左右,两块银元就是120元。可在战争年代,这两块银元相当于一个战士一两个月甚至是半年的生活费,穷苦的老百姓家可…  相似文献   

3.
《两块银元》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银元”是本文的主线,小小的两块银元却折射出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严守纪律的品质,同时也反映军民鱼水之情。因此教学的切入点也落在了“银元”上。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九年七月,随着《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方法》的颁布,银元券被运到西宁,但直到九月初西宁解放前,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西宁分行一直未能“奉令发行”。西宁分行既未“奉令发行”银元券,又元“奉拨”的银元可供兑换银元券,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方面原因导致银元券在青海地区出现了这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山里人的门前有一尊蛮大的石像,在附近的人看来,它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一天,一个城里人经过这里,看到了这尊石像,便想以一个银元的价格买去.山里人很高兴,因为这不但使自己得到了一个银元,而且也让门前宽敞了许多.几个月后,那个山里人有事进城,看见一间富丽堂皇的屋子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有一个人在高喊:“快来欣赏世界上最精美、最奇妙的雕像,只要两个银元就够了……”山里人付了两个银元走进屋子,也想要一睹为快.事实上,山里人所看到的正是他卖掉的那尊石像,可他已无法认出这块曾经属于自己的石头了……  相似文献   

6.
“”是外币的一种代表符号。它起源于西班牙。古代西班牙铸造了一种名为“PESO”(比索)的银元,这种银元的图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由狮子和城堡组成),一面是两根柱子,根据西方神话,它们是大力士赫居里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S的山峰。相传很久以前,欧洲和非洲彼此连接,后来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开。人们为了纪念这段传说,就在银币上设计了这个图案。1732年西班牙属地墨西哥城用机器铸造出一种新式的双柱银元,其图形与“PESO”差不多,只是在两柱之间加上了东西两半球的图案,并在两柱上各有一条缠绕的带形标志,成…  相似文献   

7.
1933年3月至4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法令,宣布银元为本位货币,废除以银两作为商品交换和价格的标度,史称“废两改元”。废两改元的施行是中国近代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上海开埠后不久,中外客商云集,当时外滩十六铺码头是国内各路来沪客商的交汇地,生意十分兴隆。一些从外地来的小商小贩,白天在十六铺做生意,晚上就在那里休息。由于小本生意经济不是太宽裕,这些小商贩舍不得花钱去住旅馆,于是往往就在路边打个地铺过夜。这样,一些巡捕、地痞流氓就乘机前来勒索“买路钱”。当时通用的货币是铜钱、银元,携带很不方便,那些小商贩为了防止意外,就喜欢将铜钱、银元装  相似文献   

9.
邓希贤的父亲邓文明一天查账,发现少了五块银元。五块银元在那时可不是小数字,足足可以买五担谷子。为此邓文明气得火冒三丈:“你们谁做的好事?快点承认?”没想到大儿子邓希贤站了起来,坦白说:“是我拿的。”说完,他拿一根竹片,递到父亲手里,宁愿挨打。邓文明正在气头上,挥起竹片朝儿子打去,一下、两下……见儿子强忍不哭,突然一个念头在邓文明心头闪过:这娃子过去很节俭,零花钱都舍不得花,怎会拿这么多钱呢?就厉声喝问:“这钱你干什么用了?”可小希贤就是不吭气。母亲含泪劝说,小希贤这才说出了原委。一天放学,一个同学在伤心地哭泣,邓希贤…  相似文献   

10.
自打王老师布置了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挣一元钱,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两个字——“亏”与“赚”。第一次创业:小亏听说班上的刘思航挖野韭菜卖给小餐馆,净赚三块五角。我和死党侯朴毓眼红得厉害,一合计,也决定奔这条“致富路”,可我们两个千金大小姐,连野韭菜都不认识。咳,挖不到野韭菜,可以退而求其次  相似文献   

11.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只见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只生日蛋糕,请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蛋糕的平均分。教师似乎想渗透一下思想教育,又问:“这8块蛋糕两块给你,两块给爸爸,两块给妈妈,剩下的蛋糕给谁芽”这时,一个个学生高高将手举起:“给我们自己吃。”“给我们家的狗吃。”学生们的回答使听课的教师愕然:给自己吃,竟然还有甚者给狗吃……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虽然像准备“给狗吃”的学生只是少数,但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思考。现在的孩子思想空虚,情感贫乏,缺少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你有没有观察过一片叶子,对它能精确地分成两半惊奇吗?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花的花瓣形成完美星形?你有没有注意到某些贝壳和松果螺旋形的生长模式?面对奇妙纷呈的自然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数学只是人类的专利,其实,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蚂蚁是“计算专家”。英国科学家兴斯顿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蚂蚱切成3块,第二块比笫一块大1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1倍。当  相似文献   

14.
请你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咱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创造汉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冰”和“寒”的意思来?然后再看下面的图文。(语林)水上的浮冰在互相撞击的时候,往往形成倒“V”字形。甲骨文“冰”就像两块这种形状的冰,后来加上了水旁。屋子里有一个人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参见“冰字条”),说明天气很冷。他在周围放了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冰”和“寒”@李乐毅  相似文献   

15.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七月十日,朝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方孔圆钱。“开元”有“开新”的意思,“通宝”指通行的宝物,即钱币。“开元通宝”四字在币面上作上“开”下“元”左“通”右“宝”分布,可是民间不这么上下左右地读,而是上左下右逆时针打圈儿读为“开通元宝”。阴差阳错,久而久之,“开宝”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特指重约50两的大银锭,而“通宝”则专指铜钱。银锭与铜钱之间,银锭为“大”,这大概是银锭被称为“元宝”的一个潜在原因。到明清之际,西洋银币流入中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银锭形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银元宝”,简称“银元”。…  相似文献   

16.
在郫县唐昌一小光荣榜橱窗里,有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两个红领巾笑容满面,胸戴大红花,手捧奖状。她俩就是闻名全县,拾得125枚银元全部献给国家的周雪梅和段玉芬。一花引来众花香。在学校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拾物交公的少先队员。老师们在好人好事记载本上,记下了五年级小裴和二  相似文献   

17.
现今是一个讲究张扬个性的时代,在关键时刻恰当地“秀”一下,是抓住幸运和机遇的妙方。 汉代名士东方朔,诙谐多智。他刚入长安时,向汉武帝上书,竟用了3000块木椟,公车令派两个人去抬,才勉强能抬起来。汉武帝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把它读完。这在当时也堪称是“吉尼斯世界之最”了。  相似文献   

18.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一文中“乞食于野人 ,野人与之块”之“块 ( )”字 ,应训释为“土块”或“一块土” ,而不能如陆宗达、陈桂申两位先生所说的那样 ,将其训释为“土筐”或“草器”。  相似文献   

19.
银元源起于15世纪的欧洲.16世纪西班牙开始大量铸造,明末传入中国,俗称“洋钱”或“番银”。道光年间,民间开始仿铸银元。光绪年间,清政府开始准许地方官署正式铸造发行机制银元。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发行纸币,银元才停止使用。本人收藏的银元中刚好有4枚银元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变迁,下面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一、猫和蜘蛛是“几何专家”.在寒冷的冬天,猫睡觉时总要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样,身体露在冷空气中的表面积最小,因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蜘蛛结的“八卦”网,既复杂又非常美丽.这种八角形的几何图案,即使木工师傅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得如蜘蛛网那样匀称.二、蚂蚁是“计算专家”.英国科学家兴斯顿作过一种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的蚂蚁有28只,第二块有44只,第三块有89只,后一组差不多较前一组多一倍.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