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梅花拳与其他拳派的最大区别,是拥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场组织,且以文场领导武场。它起初与道家全真教龙门派有相当渊源。拳理、歌诀明显吸收融汇了儒、道、释各家思想和清代无为教、清水教、八卦教等教义,但它从不皈依任何教门。文场注重自身的整理、调节和变易,对传统文化、社会时尚具有吸收消化功能。负责训练拳众、组织拳派日常运行的是武场。武场收徒严格,拳规和礼节平易,易于拳民接受,增强了拳派内在凝聚力。武场的“亮拳”活动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梅花拳的源流及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考察、数里借鉴、逻辑推理、综合归纳等方法,对梅花拳的组成、源流、文武场特点以及内部拜师、收徒、学艺、组织秩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更多的人对这种独具特色的拳种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梅花拳的跨文化传播、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梅花拳花架     
曹广超 《精武》2008,(9):36-40
1.预备势 两腿自然并立.上身正直,挺胸立腰收臀,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下腭微收,目视前方,呼吸自然,精力集中(图1)。  相似文献   

4.
曹广超 《精武》2007,(10):59-59
在曹州梅花拳界与台湾梅花拳及海外同一系的有这样的说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曹广超 《精武》2008,(4):I0001-I0002
太阳,是梅花拳文班内部尊崇的对象,被誉为圣帝老爷,因为人体的心为火,五行中的火为阳,太为始为初,所以梅花拳是以武治心的,也是从练心开始的。练太阳功即指此。  相似文献   

6.
曹广超 《精武》2008,(8):10-11
内壮功是导引内气的练功方法,久练可使内脏坚实,肌肉强壮,增大力气。  相似文献   

7.
贾氏梅花拳     
前言根据省、市体育总会进行挖掘整理传统武术在拳术、器械,内功、技击,擒拿格斗及疗伤秘方等方面的传统武术功夫精华的有关精神,在此,我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以供有关部门采集。  相似文献   

8.
对梅花拳代表性传承地河北、山东、河南等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口述史等研究方法,探析梅花拳传承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梅花拳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传承,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身份认同特征,但在当代社会出现文化变迁现象:交往对象由以熟人为主到生人增多;维护机制由个体主导到协会填补;行为意向由人情维护到利益倾向;规范模式由严格要求到自由显现;信仰方式由传统权威到现代理智。梅花拳传承中身份认同的变迁既受科技、文化、经济等发展的影响,也受竞技体育、学校教育、国家政策指引的外部导向,以及习练人群减少、存在价值动摇的内在制约。提出发展策略:适应时代发展,辩证对待传统革新;明确本质属性,维护集体主义功能;增强精神动力,传承守护传统文化;依靠社会合力,强化国家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9.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精武》2008,(6):52-53
梅花拳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通过对梅花拳的理论、技术、功法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从整体上对梅花拳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建议:加强理论研究;培养高素质传人;以创新思想为指导,系统整理和研究能体现健身、益智价值的功法和技术;走“双轨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练习太极拳对五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13-314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和具有一整套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通过长期系统有恒地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心养肝,健脾补肺,固肾益脑,调气和血,练性怡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机制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雅敏 《体育与科学》2002,23(2):59-60,71
膝关节损伤在太极拳运动中较常发生,它的损伤与太极拳运动的动作姿势、技术动作、下肢肌肉的收缩力和韧带的牵拉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太极拳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是为了更好而有效地达到预防膝关节损伤的目的,也为改进教学、训练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专项练习对肌肉力量训练的作用,为运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专项力量练习动作,提高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3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4个专项力量练习,参与动作的8块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4个专项练习总体上是以发展下肢的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力量为主,但侧重点不完全相同。15 kg挥片转体练习对竖脊肌的作用效果较明显,30 kg杠铃抡摆练习动作对发展腹外斜肌一次性用力力量最有效。结论 5 kg壶铃轮摆转体是对肌肉作用程度及强度最强的一种练习,也是发展股二头肌力量最有效的练习。原地挥片(1.5 kg)练习对肌肉的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4.
《武魂》于1984年创刊,先后经季刊、双月刊发展成月刊,其始终本着以推动武术遗产的挖掘、继承发展,开展对武术的宣传和学术交流,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的办刊宗旨。文章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对《武魂》自1988年至2009年刊载拳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1988年至2009年期间,《武魂》刊载拳种数量平稳增长趋势;(2)内家拳刊载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拳种;(3)内家拳中太极拳刊载数量高于八卦类与形意类数量;(4)技术解析与习拳心得成为拳种刊载重点;(5)拳种连、续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拳击运动形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古代武艺活动中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是古代拳击形式发展的重要源泉.徒手技击在发展中形成了颇具后世拳击特点的武艺形式,并在演化过程中为后来拳击运动的成熟和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近代西方拳击运动的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拳击运动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定位武术练拳致趣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探析中华武术(习武练拳)独特的致趣因素及其效果,主要采用访谈法,从技术本体论域的视角切入,从武术教育与教学拳种模式开发、武术课程思政文化育人方式转变、武术功法常态化演练艺术表达苛求三方面出发,思忖技击本质论视域下中华武术练拳致趣的实效改革,得出以下结论:劲力蓄发与体悟攻防、节奏缓疾与身心感受、轨迹曲弧圆融与动作顺畅奔放是达成练拳致趣的三个内在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武术教育如下实践理路:在武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练拳致趣的拳种模式;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渗透练拳致趣的思政文化元素;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过程中突出功法常态化训练的致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8年和1999年两次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赛双方比赛结果和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统计,分析和探讨中国武术散打如何在今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与发扬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气论、人体之气及气功修练之“真”,认识气的变化规律,论及调练人体内气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进行考析,提出“导引图”是我国最早的运动医学的见解,并提出其对人类健康的功效和继承发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说,绘画作品只有具备摹之形传其神,才能真正达到绘画作品之天趣。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形神兼备"是两者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