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围绕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借债与还债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人性善与恶的较量.安东尼奥保住性命的后却一声叹息,女主人公鲍西亚法庭上的峰回急转,戒指试探,两人平静的表面下暗涌着一场斗争。鲍西亚面对自己丈夫与安东尼奥的不为社会认同的同性之爱,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战。  相似文献   

2.
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环节包含了两个方面:"人性有善"与"人性无恶".人性有善即人性具有向善的趋势,说明了人性善的可能性,是对性善论的正面证成;人性无恶即将恶从人性中剥离,是对"性可以为恶"的证伪,从反面表明了"性善"的完全性.在孟子人性学说的论证中,人性善的证成与人性恶的证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树立尧舜这一道德典范而逐渐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足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无法完全脱离极端的暴力现象,而暴力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是球迷。由于球迷暴力的出现,足球在缔造一种现代文化品格的同时,也兼容了史前文化的内涵,所以足球更富有部落战争的特征,球迷暴力则更具有仪式感。但不可否认,极端性暴力案件又具备了一些黑帮争斗的鲜明元素。因此足球暴力很难构成美学体系,它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原罪。中国人对待足球暴力现象相对不宽容,但往往用隐恶的方式来处理。足球与政治的高度融合折射出足球集团性的全新寓意:球员集团负责足球的炫技功能,球迷集团承担足球的能量扩张,社会集团是足球存在与发展的隐性力量。媒体对球迷暴力的报道往往有夸大之嫌,而对于球迷暴力行为的规制也大可不必采取极端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英国作家毛姆的影响。两人作品主题都表现出人性趋恶的共同指向。这其中不但留下了他们童年生活的深深烙印,更与他们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即从作家的创作思想入手,来分析探讨这一共通主题,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张爱玲创作中所受的外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著作之一。尼采在书中细致地阐释了他对于古典希腊艺术的美学思考。他从悲剧的起源到发展再到消亡这一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日神和酒神"理论,并以批判的精神对苏格拉底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尼采所推崇的酒神和日神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冲动",正是促生悲剧的绝对动力,从这种幻象与本源的不断激烈的碰撞中,悲剧就此诞生,而人性也得到复苏和彰显。  相似文献   

6.
周剑 《职大学报》2013,(3):53-55,29
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副主教克洛德这一形象,书中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凸显了作品的反封建、反宗教的人道主义主题,无情地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的黑暗,宗教脱离了人更会走向反面与极端,成为制约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有口头与书面、显性与隐性之分,多表现为物化人、剥夺他人话语权、侮辱、歧视、贬损人和文字缩写或谐音谐意。调查发现,常见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中师生间的语言暴力发生概率较小,普通学生间的语言暴力与学校公共设施语言暴力较为常见,大学情侣间的语言暴力比较隐蔽,社会人员与学生间的语言暴力影响比较恶劣,虚拟网络语言暴力最为猖獗。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具有传递性、隐蔽性、多样性和性别指向。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足球骚乱和暴力属于一种集群行为,具有集群行为的各种典型特征。刚开始被社会体系所约束,球迷被动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但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这种社会控制体系就可能解除,从而产生直接的冲突,造成社会控制机制失控的骚乱,甚至引发球场暴力。足球暴力行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成为国际体育社会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2.
打击贿赂犯罪是我国目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贿赂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恶源除了在预防教育和“严打”之外,仍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法律机制,以遇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贿赂犯罪中,受贿人所收受的“贿赂”,其范围应该如何界定,法学界一直以来都在争议,根据我国刑法对“贿赂”范围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建议贿赂犯罪的本质决定“贿赂”的范围界定应扩充。笔者认为,根据贿赂犯罪的本质及惩治腐败的现实;调整刑事法律结构,完善有关规定;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多个二难命题,从犯罪嫌疑人“坦白”与“抗拒”的两难、侦查讯问人员“宽”与“严”的两难及“保护人权与惩罚犯罪”的两难三个方面质疑这一刑事政策;并提出“政策法定化”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作为儒学传统的价值观念,其基本要求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从现代化的历史需要出发,超越传统,重新审视、改造与利用这一观念,对于当今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需要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 ;需要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 ,自律自控自身的非理性需求 ;需要运用技术政策等综合手段维护、扩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在属性上主要牵涉到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在本质上主要表现为公权利益与私权利益的纠纷。由于这类冲突的诱因牵涉到观念、实践和法律3个层面的多个因素,这就要求解决冲突的策略应该是从全方位综合着手,多措施立体改进,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二者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19.
古代山水诗人在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陶醉中,有感情愉悦进入哲理深思。他们的诗作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及用永恒无限的大自然激励人生的进步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20.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的发展既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其意义是:它的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其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它开辟了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它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进化心理学的局限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对心理机制模块性的看法存在着局限性;其方法论亦有一定的缺陷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