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健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61-16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已经成了职业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总结了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制定了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编写了能力训练手册,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了OTPAE五步法。本文就具体实施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时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教师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追求。基于国际比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需要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和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互构与衔接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步入质量评价重心项目化、学校组织行为功利化、课堂教学地位边缘化、学生能力发展黑箱化的误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达成亟待确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指挥棒”,构建要素完备、紧密协同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职业学校组织运行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4.
廖君 《考试周刊》2012,(61):9-10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近年发达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是实施我国技能振兴战略的新途径。三年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通过试验“现代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职业语言能力是构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之时,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学会做事,先学习做人.本文提出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具备职业素质的必要性,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在职业素质教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方案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要实现进一步的良性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是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选择,只有从人的个体需求、个别差异、多元价值、终身教育、职业能力等角度考量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主体特点,建构尊重个体差异的学生观及建构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性发展并重的目标观是“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8.
虽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就提出了“综合职业能力”这个概念,且各类职业学校对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也做了一些探索,但由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毕竟是近几年世界职教界研究的新课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来说更是全新的理论,因而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基本完成了外延扩张的任务后,走上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志的内涵发展道路。这就迫切需要构建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自己的教学体系:职业学校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教情”呼唤着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我国职业教育20多年的实践孕育了学生主体学习模式;主体性教育理论催生了学生主体学习模式。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学改革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树立“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体系在参考目前国内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成果以后,将职业能力分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两大类别。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指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练的专业技能、应用技术开发与革新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主要是指胜任职业需要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它的检测不应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要尺度,而应当转到以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轨道上来。职教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常有一些“优秀”学生就业后工作业绩平平,甚至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这种能力与分数“倒挂”的现象,正反映了传统考试的失当。考试既不能区分和反映质量的高低,又不能对学生训练自己的职业能力起鞭策和引导作用,这种对职业教育有负面影响的考核方式应尽快废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技工学校的职业教育职能基本上停留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这一层面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时至今日,许多教师还是把传授知识当作“看得见的硬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视为“摸不着的软任务”。有人就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评价出两个优势和两个不足:两个优势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两个不足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这种情况与未来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3.
引入印度教育体系 增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面临全球竞争的压力,需要更多具备良好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人才,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首次引入印度NIIT教育体系中的ISAS课程,形成全新的“项目教学模式”,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三个统一”是前提 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只有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才能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学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才能展现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应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教育要求出发,阐述提高职业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指出构建职业综合能力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对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李晓玲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1):109-111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深入研究“行为导向”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借鉴其精髓,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一、“行为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产生的背景首先,经济发展对职业能力要求提高。对职业能力要求变化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建构行动导向教学,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在阐明职业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关键能力形成的特点,并结合基于行动导向听教学模式的探讨,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针”。我国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征,并始终存在着工具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论争。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极度工具主义价值取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体现为:过分追求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导致职业教育多重价值的流失;以“就业”为唯一的办学目标,导致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以“工作过程需要”为唯一依据的课程设置,导致了职业能力内涵的片面化。当前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应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调整教育目标,使之从培养“职业人”向培养“完整的人”转变;调整职业能力培养面向,使之既能面向当前确定性的职业要求,更要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职业要求;调整社会功能,使之从“社会阶层的筛选机制”向“社会公平促进的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等职业学校所从事的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预期的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通畅、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校企合作难度更大。职业教育要破除阻碍发展的坚冰,就要构建“五度四融”的“岗课赛证”融合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翻译能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研究,认为高职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应涵盖双语信息交流的能力、从事初级翻译工作的转换能力和灵活处理翻译问题的变译能力以及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应加强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