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朱熹论敌的陈亮之哲学,与同样以朱熹论敌而闻名的陆九渊之哲学进行相互连接与比较探讨。一直以来,关于二人的研究多以陆九渊主人心之内面,陈亮重外界之现象,视二人为立场完全相反的思想家。然笔者却以为陆九渊与陈亮皆有着试图缩小古代圣人与后世之人之间的距离,并模糊两者间的分界线,这一思想上之亲和性。最后,在与明末思想家李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陆九渊与陈亮并无后世王守仁及继承其思想的学者般十分显著的对欲望持肯定态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了解是建立在二程的基础上,这是他理学思想的主要范畴之一,但由于受到科学认知方法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其格物致知的思想具有两面性,并对当代社会及人们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熹与王夫之一个是理学之集大成者,一个是气学之集大成者。两人对理与气的不同推崇通过理气观、道器观、有无观和动静观全面展示出来,恰成对立之势。这种对立并非偶然,而是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王夫之自觉批判理学的结果,他的哲学建构便是对朱熹哲学形上根基的颠覆。有鉴于此,朱熹与王夫之的哲学不仅表明了两人哲学的差异,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宋明理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其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思考而形成的合道义的财富观、“足食之本在农”的生产观、俭奢适中的消费观等,都涉及到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开展对朱熹经济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朱熹思想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6.
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地位,唯有从其欧洲主流哲学的楔入和影响中方能体现,在朱熹时代的中欧哲学大势中,唯有托马斯&;#183;阿奎那的历史地位与之相当,而在17至18世纪欧洲的几种哲学新论中也不难发现朱熹哲学影响的鲜明痕迹。此外,朱熹哲学还成为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中重要的思想来源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朱熹主要精力用在阐发圣贤之学上,他著述宏富、弟子众多,平生讲道之功目不暇接。然朱熹自幼喜好书法,凭借渊博的学识修养和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朱熹成功地构建了其理学家的书法理论。朱熹对书法的认识闪烁着真知灼见,对后世的书法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熹的书法声名远播,“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鸡墙圭璧”。其书“意致苍郁、沉深古雅”,为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研究朱熹治学上的创新精神有重大意义 ,并提出了下列三个学术观点 :1、扩前圣之所未发。 2、格物致知穷理力行。 3、百倍其功 ,不远而复。这三点构成了朱熹治学上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朱熹早年出入佛老,盛年归于儒道,其思想是融合出世的佛学和入世的儒学而成。对从神性的印度文化中流入属于人间的中国文化中的佛学,朱熹既有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排斥,又有作为哲学家的吸纳,前者着力于佛教面向世俗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形而下的方面,后者则关注佛学超世出神的形而上之思。最终,朱熹在对佛学的扬弃过程中,创造了既有中国文化渊源、又有印度文化因素的理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朱熹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他们都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朱熹称之“理”,黑格尔称之“绝对理念”,他们都认为可以抛弃历史事实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显示出浓厚的唯心色彩。朱熹认为历史运行是循环无穷的,而黑格尔则认为是趋于完善的,两者在具体论述上虽有一些合理因素,但他们又有很大局限。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朱熹夸大了圣贤帝王的力量,黑格尔则夸大了世界历史个人的作用,但又认为世界历史个人仅仅是世界精神的不自觉的体现者;他们都对人民群众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他们不了解经济因素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便难以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便难以摆脱“天命”、“上帝”的神秘主义论调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批评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独具一格,极具魅力,形成了一套“李健吾式”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是一门说出见解并不忘批评使命的创造性艺术。文学批评要本着公正、自由和同情的原则,以“自我存在”、人性扣以往杰作为标准,达到走进杰作、发现优劣的建设性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泛关注的左手材料(负折射率媒质),对电磁波穿过左手材料(Left-handedm aterial)构成的平行板时的传播特性做了理论分析;采用FDTD方法对正弦电磁波穿过了LHM的平行板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建模,数值模拟的结果证明了正弦电磁波在穿过平板状的左手材料,会有类似一般凸透镜的聚光效果,以及负折射特性,为LHM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瑗是个理学家、教育家,也是个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备战思想.胡瑗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所以必须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战.二是将兵思想.胡瑗认为,将兵必须中正风明,刚柔相济,恩威相须;要兴仁义之师,对待士兵以恩信而怀结之,以仁义而畜养之;要以法治兵,使进者必进,退者必退;要论功定赏,差次其秩.三是人才思想.胡瑗明确提出,开办武学,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御敌本领.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价值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评价观,就是在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评价观,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即坚持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语文教育评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屈原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境,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执政党的根本发展理念。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两种生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重内固本和儒化生命主义的哲学路向使他相信解决中国问题的工作必须从乡村入手,依赖乡村人自身的力量及其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慎变求稳的动静观、中庸调和的宇宙观及儒化的实用主义,使其乡村建设运动必然走上发展合作经济、平民教育等事业的改良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
孙中山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灾荒和贫困现象的深刻认识,孙中山主张发展以国家为主体的近代社会保障事业,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救助关系,并进行救助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尽管因为缺乏实施的社会历史环境,但是孙中山主持建立起来的民国社会救助体系仍然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保障事业转型的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