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下绝大多数女性皆是家庭、社会双重角色的承担者,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给职业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冲击。有效缓解职业女性双重角色扮演所带来的角色冲突,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文章在对职业女性角色;中突的成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化解职业女性双重角色扮演所带来的种种冲突与矛盾提供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欣是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城市书写中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职业女性形象,这些职业女性大多在传统和现代的性别意识形态夹缝中艰难挣扎。张欣小说表现了职业女性因性别的“双重角色”而造成的困窘之境,且对传统性别话语下女性之爱的负面特征进行了思考;她作品中的部分职业女性具有“后女权主义”特质,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些职业女性的性别观念。作为女性作家,张欣给予笔下的职业女性以同情和关怀,同时,也传达了对于真情和诗意世界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高潮中被提出来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中心理论,这一理论的引入和运用为女性继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为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促进女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传统性别意识对女性继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角色既要求职业女性自立自强,又要求她们是贤妻良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女性处于职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如何才能让职业女性摆脱这种困境,本文从倡导社会性别公正、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和强大女性自身素质这三个维度帮助职业女性实现职业与家庭的两全选择。  相似文献   

5.
职业女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女性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从事某种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女性 ;狭义的职业女性 ,是特指相对于农村成人妇女而言的在城镇里专门靠从事某种工作以取得生活来源的女性。本文所探讨的即是狭义职业女性的发展问题。职业女性的全面发展 ,既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支撑 ,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而职业女性只有与社会协调发展 ,才显示出其特有的风采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知识女性乃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但身处“男性社会”的知识女性,其继续教育问题面临观念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困境。传统性别观念的文化约束、男性主流意识的现实宰制、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的担负以及自身发展动机的弱化,或隐或显地构成了知识女性继续教育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文化制约下的各种性别关系中,女性已不甘于传统性别文化派给自己的各种屈辱性别身份,而力图通过性别抗争和文化重建,恢复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都市女性写作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凸显和张扬,昭示了当代新潮女性具有性别革命意义的精神觉醒和思想成长。  相似文献   

8.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的女子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挖掘其在中国近代性别文化激烈冲突时期的办学过程,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女性知识分子,增强了女性群体意识;从家庭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学生打破"贤妻良母"式的传统期待角色,作为职业女性立足于社会;从社会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勇于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在争议中坚持女性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引发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公共领域的多重困境,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现代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性别意识。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表明,女性年龄、生活地域、教育水平、自我阶层认同是影响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职业女性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程。本文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反思职业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阻碍职业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职业女性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1902年5月8日,陈撷芬在上海创办了《女报》,从1903年第1期起《女报》改名为《女学报》。《女报》(《女学报》)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认为妇女要争取女权就必须首先争取民权;提倡女子教育,尤其提倡发展女子体育。  相似文献   

13.
西方早期女子学院为不能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妇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美国走在了西方女子高等教育的前列,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早期女子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上。女子学院作为一种专门提供给妇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其特点非常鲜明。早期女子学院的创立和实践改变了整个高等教育的结构,并且作出了严肃对待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历史贡献。直至今日,女子学院仍是世界各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在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间通过兴办女子学堂、允许男女合校、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以及创办女性团体和女刊等多种形式,拓展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女子教育的发展速度。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妇女的思想,唤醒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利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我国的女性教育已经蓬勃发展,女大学生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当代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面对着女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迷茫、女性主体意识的困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男权社会男女不公平竞争等社会现实中,高等女性教育应义不容辞地以“十六大”为发展契机,用“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构建女性教育的新平台,全面推进女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培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挖掘人力资源,为女性深层的解放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时代的女性人格追求蕴涵丰富,表现出时代个性与民主精神的张扬,展现出女性思想提升的萌动和人格的成熟。在女性人格追求中,表现出女性人格的苦于乐、爱与恨、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再现了两汉时期的女性精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在妇教伦理的束缚下,女性大胆的探索、思想意识的超越、情感理想的提升与追求,完成了人格理想的突破,实现了情感的自觉,展现了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女性就业与女性继续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女性就业领域广,但就业率相对较低,就业质量较差。在经济结构调整、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之时,妇女下岗就多,再就业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女性本身素质及社会性别因素的影响。知识经济给女性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女性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但是女性继续教育又受其自身心理障碍的影响。因此,女性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克服继续障碍,接受继续教育,从而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说《妇女生活》与电影《茉莉花开》都是以建构女性为中心。《妇女生活》书写的是女性生存的命运轮回,电影《茉莉花开》呈现的是女性命运的自我突破。不同的女性特质建构来源于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伦理需求,作家与导演因此设定了不同的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