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所包含的实验技术在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化学、酶学性质的有关内容,将鸡卵粘蛋白的制备、猪胰蛋白酶的制备、猪胰蛋白酶的纯化以及纯胰蛋白酶活性和鸡卵粘蛋白抑制活性的测定重新整合,设计了一个包括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酶活性测定3个单元的综合性实验,并将光谱和色谱技术融入其中。最后对实验内容的综合性设计部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为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酶的应用     
<正>酶的应用包括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尝试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探讨酶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探讨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等五项具体内容标准,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较,如表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探索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腹腔注射大黄素10.0、1.0、0.1 mg·kg-1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对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进行测定,并测定脑指数。结果:大黄素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探索认知功能障碍;减少NO和H2O2含量,降低NOS活力,提高CAT活力和增加脑指数。结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探索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力和增强CAT活力,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第一部分第三节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均课设计若干模块."  相似文献   

5.
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讲授2010年第3版的《物理》选修3-1的"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一节时,觉得它的"思考与练习"中,习题3设计的一组实验数据及教参给出的解答与这节的内容不符,如果用它训练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6.
正"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是教育部编制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是高中物理"选修3-4"第1章中的内容,是两个必做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效果的明显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材实验由于小球运动较快、数据难以采集,对于实验结论教师往往通过理论加推导的方式而得出,缺乏直观性,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而传感器能自动、快速、精确且实时动态地采集实验信息,并实现数字化显示简谐振动及阻尼振动的图象信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的内容,包括酶的作用和本质两部分.教材通过"比较过氧化氧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酶的作用;借助于资料分析来说明酶的本质.规范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变量的能力和领悟生物学研究思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探究性学习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节内容又是生物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变量控制,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自变量、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各种变量,是学会设计实验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不少省份陆续开始了新课程实验,对有些专题是否选考及选考专题的内容与数量由各省区自行决定.其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在大多数实验省市都作为文理科学生的选修内容,而且部分省市的高考试题已有所反映,同时北京市也即将选修这部分内容.基于此,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了《几何证明选讲》,有如下一些想法与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被命题人看作是设计思维陷阱较多的实验试题源,其发散的设计思维难倒了众多的考生,但恰恰是这种难题,实现了对优质生源的选拔。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实验部分包含四个方面,即化学实验的原理及运用、化学实验的操作与安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重要物质的制备实验等.化学实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仪器、药品与操作;实验的具体应用——物质制备、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一、物质的制备与分离、提纯例1实验室制备扑炎痛的化学反应如图1所示.图1(注:RCOCl遇水剧烈分解)主要装置和步骤如下:1.用阿司匹林和DMF乙酰水杨酰氯备用.  相似文献   

11.
一、高考的内容范围和试卷结构1.课程标准的规定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将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的电磁感应现象这节内容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为了更好的教学,本人将三组实验做了以下补充设计。1增加产生电磁感应的方式(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教材有导体切割磁感线、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见图2)、向线圈B中插入和图1抽出条  相似文献   

13.
对人教版选修1中专题4"酶的研究与利用"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的实验制作教学思考和设计如下: (1)提出实验目的的思路:知识要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所以笔者通过对直接使用酶存在哪些问题引出实验的目的. 设计实验目的:提问为什么要将酶和细胞进行固化,让学生说出直接使用酶制剂存在的缺陷,明确动手实验制作固定化酵母的原因所在,体会固定化细胞的制作和固定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鲫鱼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测定及影响因素"为内容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生物化学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文献了解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的应用,拟定实验方案,课上通过实验讨论底物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课后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的第3个课题,是江苏省统一选择的7个课题之一。该实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接触过的一个全新的实验课题。实验课程改革至今,笔者所在学校才在本学期第1次开设了该实验。从实验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该实验中并没有获得理想结果。笔者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发现该实验经过改进后,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康发明 《快乐阅读》2011,(23):94-95
一、该实验的地位和作用这组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2节内容的三个演示实验中的两个,其目的是通过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并放出二氧化碳"这一结论,进一步延伸到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氧的参与并产生二氧化碳,最终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二、实验原型及改进1.这是两个验证性的教师演示实验,其实这两个实验有关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里设计成验证  相似文献   

17.
"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是高中生物选修1的开篇之作,上好这一课对整个选修1的教学意义重大,那么该如何做到学生分组实验的可操作性?笔者从教学安排到实验操作等方面提出开设该实验的建议及怎样组织实验。一、实验教学内容分析"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是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课题1和课题3的内容,涵盖了果酒、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32页"做一做"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了解估算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第三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中增加了光的偏振内容 ,但却没有相应的演示实验 ,笔者使用三片摄影中常用的虑光镜——偏振镜来做两个有趣的光的偏振实验 ,并对其实验原理做出分析 .一、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实验一 两只线偏振镜重叠后的消光现象这一实验比较简单 ,也最为大家所熟悉 ,实验时将两片偏振镜重叠 ,然后转动其中一片偏振镜 ,观察透光率的变化情况和消光现象 .实验二 线偏振镜和圆偏振镜的组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步骤现象   (1)在投影幻灯机上放一写有文字的投影胶片 ,并对胶片文字调焦  屏幕上可以得…  相似文献   

20.
焦祖卿 《中国教师》2010,(23):31-3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系列1"至"系列5"五个系列组成。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情趣,从而改变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僵化、低效的事实,然而,其实施情况并不十分令人乐观,高中语文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在现实面前常常感到很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