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向受众传播完整的信息。然而这种“声画双主体”的关系不是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常见地市县(区)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出现“声画游离”现象。所谓“声画游离”是相对于“声画对位”而存在的。“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有别于声音与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声…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是通过视觉形象给人以感染的,它是声、画合一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所以处理好声、画关系是编好电视新闻的关键。在编写一条电视新闻时,文字记者必须到“画”中去。即深入生活,到拍摄的现场。作到“心中有画”,才能写出“话中有画”、“让画说话”、“话是画的升华”的稿子来。文字记者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受现实生活中生动事物之感染;摄像记者不了解“话”意,不探讨“画”情,就很难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提出问题的层次,对新闻价值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电视新闻采访节目的现状(一)电视新闻采访节目的无创新性电视新闻采访节目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做声画兼备、声画互补的一种传播形式,在传播与再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闻采访内容相同的尴尬,而许多新闻记者不注重对新闻采访节目的创新,造成同一内容的新闻被多个电视节目多次重播的现象。电视新闻采访节目的无创新性造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新闻报道形式,理应重视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和应用,真实而客观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现场同期声这一重要的电视表现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新闻节目中出现了类似“千人齐唱不闻歌声”、“机器飞转却无轰鸣”的场景,简单地画面加解说,形成令人生厌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这实在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5.
贺长春 《记者摇篮》2004,(10):17-18
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对同期声这样表述的:“能在记录其它信号的同时,进行声音的记录.并在重放时与某一信号保持同步的录音.称为同步录音——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收到的效果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6.
唐宁 《传媒观察》2005,(3):51-52
优秀电视新闻常常是在紧扣时代大背景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得好看、深刻。电视新闻选题的策划与创意非常重要,创意好是成功的一半,电视新闻区别于平面媒体及网络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视听语言的处理与展示,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声画结合得越好,思想性、艺术性就越强。因此,从事电视新闻的采制必须充分考虑现场同期声、画面、同期采访等元素的组合和编辑。  相似文献   

7.
吴南 《记者摇篮》2006,(1):41-42
新闻标题是新闻要义的浓缩,是引起受众对新闻关注的“第一印象”。但长期以来,新闻标题一直只是平面媒体招引受众的第一“迎宾人”,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这个“迎宾人”常常是站在电视新闻的次要位置甚至旮旯里,作为可有可无的一分子存在着。因为注重声画表现的电视新闻,更乐于用鲜活的声画充当传播前锋,而以字幕形式附着于画面出现的标题,一定程度上只是声画表现的辅助形式,帮助观众理解、强化新闻记忆罢了,所以受到冷落也似乎是情理之中。地位低、作用轻还不可避免导致了另一个消极后果,这就是一直以来,很多电视人不重视标题制作,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刘洪 《记者摇篮》2004,(11):37-37
融声画于一体,将画面、解说二维平面的新闻传播模式。转变为画面、解说、同期声三维立体的传播模式。这既是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地位,也是它的总体作用。对电视新闻来说。同期声的运用,不仅是信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它可以叙述新闻事实,介绍新闻背景,增加新闻现场感.表达抽象的人生哲理。因此,同期声直接构成了新闻事件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声画对位”的特点是利用声音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调动人们视听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迭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  相似文献   

10.
陆颖 《记者摇篮》2006,(2):64-64
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方式,同时又以活动的视觉影像、有声有色的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声画传情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一直以来,人们对电视艺术从认可、熟悉到青睐,多仰仗于一些成功的歌舞音乐专题片、精品电视连续剧、大型综艺晚会的播出。无形中人们把电视艺术与电视文艺性节目划上了等号。新闻类节目尽管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但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纯粹的信息传递,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新闻类节目都与综艺类节目有较大的差别。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艺术同样根植于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竞争中,中国的电视新闻纷纷改革,追求内容的人性化、形式的现场感等,而逐渐被重视的电视新闻立体报道,就是其中打出的一手好牌。电视新闻立体报道作为一种形式,基本特征有:1.连动性。所谓连动性,是指立体报道内容不是单一的、凝固不动的,而是由此及彼、不断“流动”的。比如,我们曾经做过社旗县“学生痴迷网吧害处多”的新闻。在跑遍全县诸多网吧,历述沉溺网吧的种种危害后。记者感觉到这些孩子精神空虚的背后。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县里没有青少年宫.没有体育馆,孩子们打篮球、乒乓球场地都是问题;去图书馆吧,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电视水平高低,关键是看新闻节目的质量优劣.电视新闻的取材方式,不仅是与技术要求、报道手法有关的问题,也是新闻观念和电视观念的反映,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宏观水平和整体层次.传统的电视新闻“主流”取材方式,由于受设备条件、技术手段、指导思想、意识形态等多方因素的制约,一度曾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声画分立,“画面加解说”的表现手法;音像剖离,“声画两张皮”的叙述结构;图解观点,演示成果、结论的报道套路等.人们形象地说过去看电视新闻工业题材是“三部曲”洞难、攻关、成就)、农…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电视新闻必须有完整文字稿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双通道传播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它以播音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新闻文字稿不是依附于画面的电视解说词,也不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和补充。虽然从形式上看,新闻事实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新闻评论节目在叙述外还包括评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以电视媒体的声画形式报道新闻,其叙事由声音、画面、文字、声效等要素构成,而主持人在叙事中居于核心位置,是电视新闻叙事实现的组织力量。一、作为电视新闻叙事元素的主持人(1)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栏目化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题好文一半”,读者阅报首先关注的多为标题,作为电视新闻来讲,人们在欣赏声画一体的活动画面的时候,其实也会注意标题。电视新闻标题通常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写好了,能帮助观众对新闻有更好的理解,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往下看新闻,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标题拟的好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央视"最美**"系列报道的画面、声音等多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声画多元素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提出电视新闻应该丰富运用信息,让新闻内容更具可看性。  相似文献   

17.
李振 《新闻世界》2011,(9):93-94
多年来存在着一个误区,好像电视新闻只要有画面就行,其实,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仍然是声音,也就是解说词,而不仅仅是画面。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把握电视新闻声画语言的内在规律,增强声画语言的整合,提高电视新闻的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图并茂、传播迅速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有深度、出精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更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电视新闻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字、画面“两张皮”,采访不到位,稿件质堵不高以及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出现脱节,经编辑播出后的稿件不能真正体现记最初采访意图等情况,最终使记的采访“劳动”成为一种“盲目辛苦”。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笔认为,电视新闻记应当具有一些“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19.
毕明 《新闻窗》2012,(4):102-103
一、正确认识声画间的双主体构成关系电视新闻的声画两大部分以谁为主?在电视理论界长期以来就争论不休。“主画说”、“主声说”两派都列举了一大堆论据,但是无论哪一派都是取值不同的标准,反映的是一种片面的思维,这对于传播符号高度丰富的电视新闻来说,这种争论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辉 《新闻窗》2011,(1):35-36
当今,各类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区别以住,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报道不再只是单一的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声画”记录,利用电视传播所具有的一些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