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明职业大学(下称"黎大")是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我校设立董事会,原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会长、著名老教育家梁披云先生任首届董事长兼第一任校长.我校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黎明高中,创办于1929年,梁披云先生任校长.黎明高中以其平民化、科学化的显著特色吸引了著名作家巴金、著名戏剧家张庚等一批知名人士来校任教讲学.  相似文献   

2.
黎明职业大学(下称“黎大”)是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我校设立董事会,原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会长、著名老教育家梁披云先生任首届董事长兼第一任校长。我校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黎明高中,创办于1929年,梁披云先生任校长。  相似文献   

3.
正1.获10个以上诺贝尔奖迄今世界上已经有30所大学至少10个教授或者科研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所大学在科研实力上如果进入不了前30名,就很难说已经是世界一流。2.拥有一批世界级大师清华大学建校早期,校长梅贻琦定义大学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就科学技术领域来说,就是获得各个学科的最高奖者。毫无例外,世界知名大学都有一批获得这类殊荣的教授专家。  相似文献   

4.
在清华学校任校长期间,周诒春热心教育,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积极推行多项校政建设,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倡导"端品励学"",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并提出清华向完全大学过渡,奠定了清华改办为大学并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大文学家,其实他也是一位大收藏家.无论是从收藏的规模、藏书的珍稀、对藏书的喜好来看,还是从版本、目录、校勘等知识的掌握来看,开一代风气之先河的胡适都够得上藏书家的资格,尽管这一称号对获得过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名誉博士、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来说并不能增加多少光环.  相似文献   

6.
据《人物》,许智宏是北京大学第30任校长,也是第一位任北大校长的北大毕业生。去年11月11日,离任前夕,他在学生宿舍和称他为“许爷爷”的学生们一起唱起《隐形的翅膀》,被媒体称为“最具个人魅力”的校长。许智宏始终认为在大学“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四个使命当中,培养人才是最核心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大夏大学自创办之始,作为董事长和校长的王伯群素来重视教授的资格和素质.在大夏有"三大元老""八大金刚"之说.在管理方面,王伯群聘请中国近代第一位留德工学博士、政治活动家马君武担任校长,留美博士、教育家欧元怀任副校长,纽约大学硕士、教育家王毓祥担任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创办第一所新闻学校1946年2月,为适应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在江苏淮阴创办了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见图1),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兼任华中新专校长(1946年5月范长江调往南京后,由恽逸群接任校长),包之静任副校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业分编(辑)通(讯)、电务、经理三科,学习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国民政府卷宗中,我们发现了一份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亲自书写的聘书(见下图)。通过仔细阅览,档案上所载的张之江与浙江省国术馆的故事也浮现出来了。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省盐山县人,著名武术教育家。他自幼文武双修,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曾任陆军上将。解放后,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任民革中央委员。1927年,他脱离军界,任国民政府委员,全身心地投入倡导国术运动。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提倡移风易俗,改变将国术视为“民间杂耍卖艺”的偏见,提高国…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说的话。很多人记住了这句话,却忘了说这话的人。回望中国百年大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就一所大学,既离不开大师们的传道解惑,也离不开大学校长们的筚路蓝缕、承前启后。  相似文献   

11.
陆高谊(1899—1984),浙江绍兴人。1924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河南第一女子师范校长、河南中山大学教务长、杭州之江大学教务长兼附中校长。将近三十年代中,陆高谊才转到出版界来,那是1933年。他是由胡山源对林汉达说及,而由林出面向世界书局的老板沈知方推荐的。其时沈知方的秘书沈望衡去世,沈虽善于“运筹帷幄”,无奈不善“折冲尊俎”出面应付人,需要请一位秘书来帮他。最初沈氏有意于林,而林不愿做这个工作,胡山源便向林说可以介绍陆到世界来,陆会是一个好帮手。这胡、林、陆三人原本都是之江大学先后的  相似文献   

12.
沪江大学是1950年以前美国教会在中国所设立的13所高等学校当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在华东和华南各地影响较大.1900年,美国南北浸礼会会议决定在上海创办大学来扩大影响,并在上海杨树浦郊区购地兴建校舍,进行筹办.1906年设立了神学院"浸会道学书院".1908年正式成立了一般性的"浸会大学",南美国传教士柏高德任校长.1912年,神学院并于大学,由传教士魏馥兰继任校长;1915年,更名为"沪江大学".沪江大学的声誉来自于它的办学特色,工商管理、银行、会计、国际贸易、化工等系在师资方面都比较有特色,受到上海中上层人士的青睐,使其纷纷送自己的子女去学习.沪江大学得到社会的重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社区服务机构--沪东公社,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校长二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周刊》2003,(6):50-51
人们通过兼容并包的思想而记住了蔡元培,通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而记住了梅贻琦。但是今天的形势要求校长能够为大学争取利益,为大学的发展去找钱。校长,变得越来越像经营大学的CEO  相似文献   

14.
香港大学校长遴选在一片争议声中确定了英籍新校长马斐森。港大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教授陈婉莹发表公开信,质疑马斐森的资历及其对香港、中国和亚洲事务的认识,"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中国以及香港社会运作、中港历史、不懂华人社会人与事之间微妙关系,简历上看来和人文和社会科学没有涉猎的校长而言,他要怎样维护一所大学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5.
在美发美容的殿堂里,有这样一所学校——沈阳哈佛国际美发美容学校。在美发美容教育的行业中,有这样一个人——杨滨赫,一位业界公认的美发美容理评专家。从记者到校长——漂亮转身1987年,杨滨赫在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一家画报社任首席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6.
韦磊 《北京档案》2021,(7):51-53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李大钊高度重视自己家乡乐亭党组织的建设.1923年秋,直隶省教育厅在乐亭县城关建立了一所初级中学——乐亭中学.李大钊对家乡的这所中学非常关注.在乐亭中学校长变更之际,李大钊决定利用这一时机,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1924年初,李大钊介绍共产党员王岑伯(又名王俊)来乐亭中学任校长.同年2月,李大钊又介绍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共产党王德周(又名王佩环)来乐亭中学任英语教师.自王岑伯、王德周来校后,学校有了党的力量,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党组织也随之开始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浙江档案》2003,20(7):22-22
私立之江大学是由美国基督教南、北长老会差会联合主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其前身是1845年由北长老会差会于宁波创设的崇信义塾,1867年迁至杭州,改名育英义塾,初设校于杭州市皮市巷,后复移至塔儿巷,改名育英书院,并有高等教育之计划,分正预两科。1897年得差会之承认,设为教会大学。且因校舍不敷扩充,有另辟校址之议。1907年学校购买杭州江干六和塔西二龙头之荒山六百余亩为校址,动工兴筑。1910年南长老会差会加入合作,计议开设大学,组织联合校董会。次年迁入新校址,因倚钱塘江势更名之江学堂。嗣以办理大学计划实现,遂名为之江大学。其时学生百…  相似文献   

18.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19.
漓江版《朱荫龙诗文选》,封面为梁漱溟先生题签,并影印尹瘦石绘、柳亚子题诗的朱荫龙像,徐铸成先生作序。朱萌龙(1912~1960),字琴可,自号甘寂寞室主人,幼年得旧学之传,青年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治学涉猎颇广,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尤有贡献。曾在南宁、桂林等地任教,并曾任广西通志馆编审。解放后应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之邀,任该校教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  相似文献   

20.
张华 《现代出版》2008,(1):78-80
我们无从考究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一所大学的校长,但正如本书所采访的校长们所体现的那样,他们都具有一颗永不安定的心,他们都渴望着在时代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作为年轻一代的校长,他们深知校长已不再是单纯的学者,他们在社会中更应该能长袖善舞,他们是这个舞台上的名流,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和中国其他的大学校长们一起,确定大学在这个转型的社会中到底要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