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3,(7):50-51
如果你最终决定给孩子买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的电子产品,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顾虑:万一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怎么办?或者他们利用手机浏览不健康信息又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父母的精力都用到一个孩子身上。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务劳动,更甚者还替孩子做作业。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家长替他苦思苦想,或亲手替他做出来,然后告诉孩子,让孩子把现成的答案记住或抄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懒...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13,(13):50-51
美国一位妈妈送13岁儿子一部iPhone手机作为圣诞礼物,但前提是儿子必须和她约法18章。如违反条约,手机使用权将被终止。如果你最终决定给孩子买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的电子产品,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顾虑:万一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怎么办?或者他们利用手机浏览不健康信息又如何是好?美国的一位聪明妈妈就成功地想出了解决办法,她就是詹妮尔·伯利·霍夫曼。霍夫曼给自己的儿子买了部  相似文献   

4.
我们努力让孩子觉得父亲潇洒浪漫、不输于人。表面从容不迫,却内心恐慌,害怕他看出父亲的不堪。【一】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影片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有一次,儿子被富家子弟殴打,瘦小的父亲拼命用身体挡住拳头和棍棒,滚落到水沟里。还有一次下大雪,父亲讨来一碗粥,用砂锅煮热了让儿子喝。  相似文献   

5.
想要的幸福     
我参加一个关于网络的征文,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台43厘米纯平显示器。抱砉显示器回家,我却不太开心。在路上,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天堂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最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超脱》,感觉很沉重、压抑,又有一点的纠结,真心地被这部电影感动到。电影里所讲的就是以亨利·巴赫特为主的教师,试图改变一群"顽劣学生"为主线,电影里的校长,那些不同性格的老师,他们都徘徊在痛苦的边缘苦苦挣扎,他们或放弃,或咬牙坚持,每个人最后的状态各不相同,但还不忘去帮助那些需要他的孩子,希望能够将正能量传递出去。这就是"超脱"的世界。我们所面对的虽不是那样一群"堕落至极"的学生,但绝对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黑人孩子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烦,他每天做作业时,总是爱问家长,做一题,问一题,自己就是不动脑子。如果家长不给他们讲答案,他就说不会,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人都有一种惰性,孩子一提问,家长就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孩子轻松了,他们当然乐意。但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思想,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帮助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无效的帮助方式。积极的帮助方式应该是,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与孩子共同分析题意,讲清解题思路之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让他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测量的故事     
园内组织有关测量的教学研讨,老师们不约而同,都采用了示范讲解的方式。能否通过孩子自己的操作引导孩子去发现?我决定试一试。于是,我用蓝色即时贴剪成小纸条,请孩子们用纸条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不一会儿,他们就量完了,纷纷报告答案:"老师,桌子的边有11根纸条那么长。""老师,桌子的边有14根纸条那么长。"……竟然没有一个答案是相  相似文献   

10.
参加工作近两年时间了,总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平平,常常会问自己音乐课该怎么上?却总也得不到答案。直到上学期,我接了一年级的艺术课程,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没有新鲜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抓不住他们的注意力的,并且每节课最让我觉得吃力的是该怎样引导他们去听音乐。可能是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我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叫孩子们坐端正,  相似文献   

11.
又该开家长会了。上次家长会我就看见孩子们在门口、窗口探头探脑,第二天我问孩子们,他们说想知道老师和家长们都说了些什么。我的心一动,孩子们想参与也是一件好事呀。因此我想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在课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家长会,孩子你想参加吗?”结果孩子们的答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法国电影Jeux d’enfants(《两小无猜)》是一部笼罩着童话色彩的电影。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可以变得不可捉摸和毫无顾忌,电影中男女主角骨子里天生的"自由"和"叛逆",以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这也是导演安排给角色的存在方式。电影中的情节被用来完成属于他们的"存在"。作为正宗的法式电影,有唯美的浪漫色彩,也深刻地传达了对人生存在的悲观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高中生,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智能手机。但是面对智能移动终端里的花花世界,作为学生的他们,很难做到有效的自我管控。一部智能手机很有可能就成为他们学习的绊脚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场与智能手机的新的博弈已经拉开帷幕。是智慧的"疏",还是简单的"堵",这考验着教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家长善于提出问题让孩子解答,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智力的方法。用提问提高孩子的推理判断能力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让孩子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判断,预测其后果。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停水时忘了关水龙头,突然来水了会怎样?若家里长时间无人又会怎样?”让孩子说出答案。通过这样自寻答案,孩子不仅能了解水的流动、渗透等特性,还能建立道德意识。用问题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时,问题可以简单一些,如围绕“一事多因”“一物多用”等,问“水有多少种用途?”“砂子除了盖房有什么用处?”…  相似文献   

15.
徐青芳 《考试周刊》2008,(24):136-137
一次在与孩子们聊天时,我问他们:"钱有什么用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告诉我说:"钱可以买好多你想要的东西."但当我问他们钱的面值大小时,大多数孩子是面值与钱币对起来,只有个别能简单地说出常用的钱币.我又问他们:"如果你们有了100元钱,那么你们会怎么用?"所得到的答案除了买吃的、玩的以外,很少有人会说要自己保管起来,等需要时再用.更有些答案是让人听了哭笑不得,去买架直升机,或者干脆买一个冰淇淋……  相似文献   

16.
丁山 《家长》2006,(Z2)
现在,观看电视节目和玩电脑游戏似乎成了儿童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所以到10岁时,大部分儿童都已成为“遥控专家”和“鼠标专家”。但他们知道如何爬树、如何玩儿泥巴吗?国际儿童游戏权协会(IPA)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其答案显然是“不”。协会会长道格科尔认为,现在的儿童正在遗弃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研究报告说,现在的儿童很少有自由时间到大自然中自娱自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些孩子不希望他们的衣服被搞得脏兮兮的(这种担心当然也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一些孩子的日程被排得过满,他们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参加有组织…  相似文献   

17.
杜诚 《教育》2013,(10):64-64
我在加拿大修学期间,一次,在中文辅导课之前,两个小男生跑过来,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副校长是个年轻的亚裔男士,没有听说他的孩子在五年级啊。我笑着问他们是怎么发现的?他们说,副校长常来他们班,每次副校长来他们班,都要单独和这个孩子聊上几句,有说有笑的。过了几天他们又来跟我说,副校长的孩子成绩不怎么好,有一次社会科学课上,要在加拿大的地图上找出指定的地点,他们不太会,就照了答案写了,结果老师批改下来答案大部分是错的。又过了几天,这俩孩子又跟我汇报这个副校长的孩子了,他们说这个副校长的孩子厉害得不得了,两个老师才把他抬出去呢!我很诧异,出了什么事了吗?  相似文献   

18.
我依然记得     
和孩子们在一起六年了,有些记忆已经随着岁月消逝,有些记忆则随着时光永远雕刻在我的心里。 一天,早春的北京刚刚下过小雨,空气中还留有泥土的芳香。孩子们一到操场就被小蜗牛吸引住了。有的孩子拨动小草,瞪圆眼睛在寻找小蜗牛;有的孩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放在手里观察;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法让小蜗牛伸出头来……每个孩子都流露着喜悦之情!要回班了,这些小蜗牛怎么办呢?孩子们都用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我,似乎要我给他们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9.
景玮华 《时代教育》2009,(6):181-181
关于孩子缺什么,不能从直观的现象中去寻找答案,而是要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心灵的造就上来分析。只有用心钻进孩子心灵深处,才能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只有用符合孩子自然成长特点与规律的东西去抚慰孩子的心灵,才能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拾回那些失落的东西,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电影属于二十一世纪的艺术这是人类梦想的。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的一家咖啡厅用投射的方法放映了12部(每部一分钟)影片之后,电影经历了从诞生到成长,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电影到向高科技进步的较为完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从1905年到1931年经历了筚路蓝缕的拓荒期之后,迎来了3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年轻的左翼电影艺术家们,勇敢地高扬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的现实主义旗帜,难怪外国电影学家说:“新现实主义始于中国30年代电影。”就电影艺术本身而言,学习好莱坞的电影叙事与剪辑技术,借鉴苏联蒙太奇经验,他们作了极其可贵的探索与创造,拍摄了不少的经典名片:如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于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第一部获奖作品;吴永刚编导的《神女》具有最初的现实主义风采,是中国默片的典范之作;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轰动一时;袁牧之编剧并主演的《桃李劫》,是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由他编导的《马路天使》,是一部久享盛誉的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葩……那时,还涌现出可与嘉宝、玛琳·黛德丽媲美的阮玲玉、天才的演员赵丹,以及“金嗓子”周璇、胡蝶等一代影星,他们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永远闪耀着不朽的艺术光辉。在今天,回眸不仅仅只是为了重温,更是为了艺术未来的进步与希望。一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