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张选雁 《辽宁教育》2009,(12):24-25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呈现出教育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状况。可以说,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困惑德育工作者的最大难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最急迫的任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把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情感起着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情感对人的价值观的确定、认识活动的顺利完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当以情感人、以行示范、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体验教育中获得的情感、知识、能力体验远比坐而论道得到的更直接、更深刻,也更能领会其教育意义。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领域,道德教育定位偏移,未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从而导致德育退化为一种机械、单调的道德知识传授和行为模式训练。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道德,依托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道德资源.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起来,通力合作,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5.
一、直觉体验:擦亮儿童情感的火花 直觉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他们的认知注意.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育作为一种选材典型、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这种方法对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同样十分有益.何以如此呢?从教育交往理论、探究教育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这五方面来讨论德育案例教育的可行性,凸显其要义,厘清其与德育实效的关系,力求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案例教育提供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7.
充分利用德育信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就其科学含义而言,它是指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作用因素,即对一切相互联系、运动、发展、变化并有其规律性的事物及活动的反映、描述和传递,以丰富、更新人们的知识、观念和智慧。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把物质、能量、信息看作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信息成为一种可以相互交换,能够创造价值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日益突出的地位。相应地,在我们高校德育实践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德育信息资源,增强德育实效。一、信息是高校德育的基础高校德育…  相似文献   

8.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确立可亲的德育目标、让德育活动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等方面阐述了重视学生情感与提高德育实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结合各年级特点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点面结合地构建起学生道德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切实增强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德育低效的表现形式,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差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过程分析,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过程,用无条件服从取代自由选择的欲望。二是轻视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体验,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品德心理实际严重脱节。在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效是一定的社会环境与德育主体、德育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品质、法纪观念上的变化与发展所汇成的正向合力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作用。德育实效是全部德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 ,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与保持社会稳定 ,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综合国力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防腐拒变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德育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实效。一、审理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 正视增强德育实效的客观前提德育是立足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起到动力作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亲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应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增进课堂教学实效。以下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改变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状况,是我国高校德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是立足德育需求,增加德育的有效供给,使之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从而增加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18.
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的爱护及对学生能力的信任;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把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以情动心,使学生容易接受,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学生是转化学生思想的首要条件和良好开端,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要转化一个学生的思想,首先应动之以情,通过情感的感染,产生转化学生的心理动力。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品学较差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之,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回归德育实践.德育回归实践是个系统工程,绝不可以想起来时做一做,没事时做一做,为搞活动做一做,为打造影响做一做.  相似文献   

20.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育人。在育人过程中,包含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如何认识德育,如何提高德育实效,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以求取得共识,更好地推进工作。 一、对增强德育意识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