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质量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它涉及到教育的价值取向;但它更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前进。西方高等教育领域对质量的理解主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高等教育发展初期,高等教育质量被理解为“独有的”和“优秀的”;工业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质量的定义则显示出“生产型”特征,即“与设定的规格或标准的一致性”相符  相似文献   

2.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中国建立以后,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 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八十年代以 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管 理类专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九五” 期间,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总体看,可谓成绩巨大, 问题突出。探求“十五”和新世纪初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现状 1.基本规模 “九五”期间,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历史高峰。截止1999年底,整个高等教育中经济 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本专科 学生总数达到了1547383…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曙光依稀可见。在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世纪之交,处于教育龙头地位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积极促进我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有自治区特点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把一个教育质量更高、办学效益更好的高等教育带人21世纪,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纪念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回顾我区高等教育的历史,研究高等教育改革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稳步发展的我区高等教育l.我区高等教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在党的十五大“科技兴国战略”中,教育的地位被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不仅是高等教育的竞争,更是基础教育的竞争;不仅是教育投入的竞争,更是教育观念、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地把教师培养与发展列为面向21世纪的“园丁工程”。此后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更进一步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显然,振兴教育,关键在于师资。我们在承担“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专项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高师数学专业教育所经历的历史变革,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教育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要受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目前正处于振兴时期。因此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也是我们建设和发展天津大学的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本文关于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概念的界定“教育改革”,即使不是作为一个永恒的概念,也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世界各国的教育,近代以来,经常处于改革过程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也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有时称为“教育革命”)。不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动力、任务以及深度与广度均有所不同。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背景是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则除此之外,当前还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以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为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01,(3):1
大地春回,万象更新。迎着新世纪和煦的春风,我们豪情满怀,阔步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征程。 教育是科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科教兴国”是中国面向新世纪,振兴民族经济,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十五”计划和党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九五”,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指导下,青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捷报频传,已形成了创新改革、服务经济的发展态势。迄今为止,全省教育体系基本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双基”工作成绩显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整体质量不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新的制度活力日益凸显,中国高等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更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落实到实处,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下,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加紧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但由于科技教育水平较低,在知识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21世纪中国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提出高等教育要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变革教育观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大力提高教师素质,从各方面加快改革高等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伴随着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雄伟步伐,适应神州地大人多、人才紧缺对远距离高等教育实践呼唤的需要,《中国电大教育》在十年前应运而生,为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理论导向和队伍集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众所周知,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在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人才奇缺和人才断层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照中勃然兴起的。十年间,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犹如腾蛟起凤,鲲化鹏游,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走了“先上马、后备鞍”的发展道路。“后备鞍”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当时还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起在苏、浙、吉等省试行的“3 X(文、理综合)”高考模式,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推开,高考模式的变革,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四年的“文综”试卷来看.仍以政、史、地各学科内的综合为主,其中历史部分试题更是明显地体现了专题化的命题特点。如,选择题部分,2001年考查了中国教育史、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中美关系史三个小专题;2002年考查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国际性战争史和三次科技革命史三个小专题:2003年考查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问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三个小专题。非选择题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培养目标的确定及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等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一、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以及竞争机制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说高等学校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课题。而对于被人们称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的高校来说,更是严竣的挑战和考验。面向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动地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  相似文献   

14.
一、电大科研需要与经济、社会更加紧密的结合 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教育、特别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指导意义。当今世界教育推动社会发展成为历史必然,产学研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科研作为高校的基本任务,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科研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更是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红军 《继续教育》2007,21(10):23-25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您作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可以说亲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能否结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给我们谈谈您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1、“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17.
WTO:呼响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中国“入世”在即,WTO规则的运行,不仅将使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为“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平稳,有序,健康地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使其更好地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 ,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认为 ,如果我们把一个世纪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考察 ,就会发现 ,百年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圆圈。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又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如何处理对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移植与对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扬的关系 ,又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这种移植与传统的冲突、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差距,充分重视并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首先应解决好教育投入问题;其次,要实行教育思想的战略转轨,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变;第三,应采取有力措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确保“普九”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最后,还应加快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0.
高枫 《广西教育》2012,(20):8-10
当前,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我区教育事业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区“追赶型”的基本教情仍没有变,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水平还不高,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上述问题和矛盾的存在,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最根本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方式、行为方式的落后。所有这些难题,既是我们解放思想的空间,更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