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拜读了吴倬教授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9期上的“‘以人为本’为高教改革指导原则质疑”的文章,受益匪浅,但对文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特就此问题与吴倬教授商榷,也就教于高教界的同仁。 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马克思说过:“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他曾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生存型态的变革,正如佩鲁等人所说的开始着一场“人的革命”,这场革命必将成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主题,它将关联、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变…  相似文献   

2.
系词“是”的涵义问题是直言命题的逻辑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在自然语言中东词“是”有着多种涵义,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颇值得商榷。木文以现代逻辑为工具,对直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认为,系词“是”是有着统一的涵义的,它毫无例外地表达等同于关系。由此出发,本文进而认为,直言命题的逻辑应建立于关系还辑的基础之上,从关系逻辑的观点来研究直言命题及其推理,必定会深化直言命题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工作应慎提“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平 《班主任》2001,(11):3-4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但是,近年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了“以人为本”的提法,并且把“以人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加以强调。然而,由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个具有现代文明显著标志的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指导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仅适合思想教育,其基本思想理所当然同样适用于教学改革,同样是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内涵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媒体上时有出现的“前苏联”的提法引起了语言学界的讨论。“搭配也有用语的需要”论者通过对名词前缀的“前”的含义的归纳 ,并从各种类型例句的分析 ,引证出“前苏联”的提法能成立的观点。本文就上述论点及论证方式存在的疑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7.
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以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使人能够持续、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与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和创造力的教育。人才是所有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学生是教育中的重要主体,一切管理行为都要服务于学生主体的活动和全面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把“人”这一因素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来认识。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入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宋延高 《江苏教育》2011,(10):52-52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明确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口号,并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行“有效教学”。但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提法并不准确,有待商榷。 一、从教学理论上讲。“有效教学”的提法本身就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改革事业正方兴未艾,在充分肯定其伟大成就时,透过我国改革尤其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及相关经验,高教改革蕴蓄着的危机亦很令人担忧。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领域尤其日常教学工作领域生成的“真空地带”或“管理盲区”在扩大,某些无病呻吟的“改革者”除了不断膨胀其“伟业”外,还在客观上不断引发广大高教人对改革的不满和厌倦情绪,这一切都于有形无形中加大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本。高教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非做不可的粗活”也还很多。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工作应慎提“以人为本”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正平 《班主任》2002,(8):25-27
拙文《学校德育工作应慎提“以人为本”》发表后(载《班主任》2001年第11期,《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作了论点摘编),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见(见《班主任》2002年第4期钟瑛:《对“以人为本”的再认识》),十分高兴,因为这有助于笔者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也有助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统一。本文拟再谈几点想法就教于同行,并作为对钟瑛老师商榷意见的答复。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以“物”为本的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的教育价值观对课程体系和学生人格的扭曲。近来,有些人对“素质教育”及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看法。任何真诚的学术观点都值得尊重,但观点只有在商榷和对话中才能显现真理性。有鉴于此,最近,有幸拜读了王策三先生的宏篇大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主持人注:本刊曾于2005年第3期、第4期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转载,下文简称为《“轻视知识”》),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高度概括了它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涉及当前和今后发展、当代和世代永续发展,涉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依据究竟何在呢?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具体而言,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118页)这充分说明,只有...  相似文献   

15.
读贵刊文[1],颇受启迪,但该文中有些提法缺少了“言之有据”,现提出主要的两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高教改革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教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加快高教改革开放步伐的前提和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个思想路线问题。高教改革只有坚持以这一思想路线作为指导,改革的步子才会加快,改革才能出成效。为了加快高教改革的步伐,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邓小平即自告奋勇抓科学、教育工作。他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亲自指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拨乱反正。1971年在“四人帮”把持下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纪要》,对“文革”前17年的教育战线,提出了“两个估计”,即“…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行小语教材中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是否只是一种提法上的标新立异呢?抑或是老师们说的“换汤不换药”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新的提法应该赋予了口语交际教学“新”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为高教改革指导原则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是一个频繁见诸媒体的提法,诸如“教育改革要‘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等等。然而,在我们看来,由于“以人为本”的提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它容易使人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在实践中发生偏差。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统治,采取了用“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斗争形式,以此为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鸣锣开道。费尔巴哈继承…  相似文献   

20.
法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这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