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讲评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与归纳。通过讲评,帮助他们明确写作常识,掌握作文技巧,更自觉地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作文讲评课,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太差,内容陈旧、枯燥。从这种心态出发,自然是篇篇皆弃文了。庄子说:“……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去找学生文中可“救”的因素,那一定会“常善救文,故无弃文”了。而要做到“无弃文”,首先还要从教师的思想意识问题上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文学浩瀚的星空之上,有两颗璀璨的明星。鲁迅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弃医从文,海明威为了传播和平的理念而奔走世界。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人生"是他们共同的主张,"硬汉"是他们共同的"绰号",关心民族和人民的命运,体现时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具一定规模,但其中的语文教育出现“荒废”现象。本文从人文角度对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疗救“荒废”,使高职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写“下水”作文 要贴近学生 开始写“下水”作 文时,都是以我自己的 认识、身份来写,后来 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 章学生不大感兴趣,经 了解,一说老师认识、 感受同我们不一样。于 是我试着改变自己,从 学生的角度去写,也就 是以学生的口气、用学 生的语言和观察角度 来反映学生的生活,袒 露学生的内心世界,效 果很好,学生听起来顺 耳,情感上产生共鸣。 特别是我专门对学生 虽然熟悉但又常认为 没什么可写的领域里 的素材进行独到的挖 掘,这样写成的文章常 使学生感到惊异:原来 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 可以人文啊!每当朗读 我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人类”不可截然区分,“自然”是人类存在其中的自然,“人类”是存在自然中人类,对“自然”的解释与对“人类”的解释是同一种解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不是静观而后素描,而是躬身实践,正是在实践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敞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的又一最新重大学术成果《论地理科学》一书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1983年,他从中年地理工作者浦汉昕的一篇文章中所用“地球表层”一词受到启发,开始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地球表层学进行深入研究。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学术讨论会”上,钱老正式提出“地理科学”这一划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地理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文艺理论九大部门并行构成十大科  相似文献   

8.
我看鲁迅     
面对鲁迅,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他那不屈的精神已注进我的心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变的。他一出生便受尽宠爱,但好景不长,在其祖父因事入狱后,苦难童年的序幕在他面前拉开了。他后来进入南京矿物学堂,再后来至日本仙台留学,最后弃医从文,致力于中国的文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它们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能有效地克服和避免功利主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有利于当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本文作者博采众专家及学者之观点,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新进展,对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也谈鲁迅的“弃医从文”江苏江都一中卞幼平每每听老师讲授《藤野先生》时,总是发现他们这样教育学生: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看到国民精神的麻木,决心弃医从文,以唤醒民众,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先生学习的地方。今天许多人在演讲中、在论文里也常引鲁迅的“弃医从文”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学语文》2011,(6):9-10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重视“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文”的人文性。而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此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弥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对学生进行情操与精神的培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诸如重灌输、重说教,大而空的不良倾向,无论是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还是教师声情并茂的煽情演说,似乎都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动,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疗救现代性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疾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主张复苏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审美的悲剧化,将生命本能从理性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倡导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这种获得形而上之“醉”的酒神精神作为生命的“极端体验”,通过激发人内在充沛勃发的生命力祛除了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而否定和颠覆了日常性经验,挣脱了现代性“同一性”的磨难。尼采所开出的疗救处方既不同于黑格尔所开创的启蒙辩证法的内在批判之路,同时又与早期浪漫派以建造恢复已丧失统一性的新神话的方式区别开来,显示出他企图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别样的运思理路。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机遇———“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一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由路甬祥、郑必坚主编,邓勇、莫扬副主编。书中共收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2003年全部演讲13篇。演讲者为路甬祥、曾培炎、郑必坚、周光召、熊光楷、吴良镛、徐冠华、李肇星、巴德年、栾恩杰、牛文元、吴文俊、王大珩等著名学者,内容涉及科学、人文、军事、外交、时事等主题,既体现了高深的学科造诣,又具有坚实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全书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的资料照片和国家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早年弃医就文,是为了唤醒国魂,复兴中华,张民族之正气,扬国民之精神.由于他认为“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摩罗诗力说》),所以从仙台回到东京后,便到处搜求西方各先进国家之科学文化典籍,普遍予以涉猎.尤其对于近世各种启蒙学说,再三致意,勤奋攻读,孜孜不倦.几年以后,他又认识到“欲救中国,须从文学始”,他在署周作人之名写的《域外小说集·序》中说:“我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心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素质指的是整体素质,即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实现全方位塑造人的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高等教育伊始是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为主的。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和令人眼光缭乱的科技产品大量涌现,“重理轻文”的思潮开始形成,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步挤占和替代…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电视要肩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责任(一)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人文”“、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等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现在又出现了“人文奥运”的说法,就连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也与“人文”有关。但究竟什么是“人文”?我们从“人文”一词的起源和内涵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自始至终含盖着“人”与“文”两个概念。在立论的意义上“,人”归…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相似文献   

18.
“博而返约”:科学家之正道——兼向张燮教授请教□潘艺林自然科学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存在对“学者”与“科学家”区分不明的问题,而这对人才的规范和培养十分不利。为了廓清这一对概念,《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刊登了张燮教授的《论学者与科学家的区别及其...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 提到“人文”,人们首先会想到14~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提出人文的概念都要远远早于文艺复兴。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文”一词是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果说“天文”是指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礼起源于把神与祭祖。《说文》中讲:“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I-?,。亦声,,古文礼。”王国维说:“盛玉以奉神之器谓之若丰,推文而奉神人之酒醒亦谓之因,又推之而奉叩之事、通谓之礼。”①郭沫若认为,“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盘庚篇》面所说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礼之起起于把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式。”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礼起源于原始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