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花城》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2.
看《花城》     
名家残雪最近新作不断,这篇《水娃》(中篇)也延续着她的风格与策略,制造了一个充满幻觉、怪异、魔魅而阴郁的世界。这个世界无始无终、模模糊糊、不辨天日,弥漫着淡灰色的雾气,却又包含着巨大魔力让主人公深陷其中,无路可逃。《水娃》虽然是残雪小说中几乎最流畅的一个,但也延续了残雪的固有弱点。比如小说的内在逻辑和现实之间通道的问题。她让怪异出现却让它们随意埋伏和分散,缺乏整合——在追踪阿良的前进脚步过程中埋没了太多并不接驳的线头,使得它们相互缠绕却无必然关联。残雪在给自己的作品打上强烈个人印记时,似乎也应考虑摆脱“影响的焦虑”,无论这焦虑是来自前辈作家还是自己的旧作。  相似文献   

3.
石舒清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是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以马子善老人老妻之死引发的思考及人与牛对死的不同反应布局全篇,表达了对死的敬畏与明澈,揭示了回族文化心理中的宗教悲悯情怀。小说小切口,大主题,言近而旨远,是一篇紧凑干净又饱满丰厚的佳作。其“人牛相对”结构和悲悯情怀,可以作为高中语文小说鉴赏教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看《花城》     
本期《花城》共有8篇小说,中篇短篇各4篇,基本质量也是四平八稳,过分黯淡处不多,亦少有鲜明亮色。  相似文献   

5.
看《花城》     
长篇写作的风气04年遽然勃发,随后两年持续高烧,到本年度依然绵延跌荡至今而参次嵯峨、余热不绝。杂志的当期格局,也由"大盘小盘落餐桌"的江南流水席突变为长篇一家独大的塞北烤全羊。本期《花城》推出的长篇《阮郎归》,出自山西的作家吕新。  相似文献   

6.
看《花城》     
本期《花城》由于刊选了长篇,篇目较少,其中两篇值得详论。名作家红柯的长篇小说《乌尔禾))不得不说,也值得一说而曹寇的《携王奎向张亮鸣谢》(短篇)短小精悍,别有新意,更值得细说。  相似文献   

7.
薛忆沩的《物理老师》(短篇)是本期《花城》最有味道的小说,简短而能委婉,平静而生波澜,让人甚至舍不得一口气读完——这一则是想停下来回味;一方面也是害怕,怕小说的结尾不好。如今有才华写好开头的人尚有不少,有耐心写好结尾的总是寥寥。所喜结尾也不错。  相似文献   

8.
看《花城》     
《菜地》是王祥夫津津有味地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村长米菜籽给米仙红一家带来了希望,这希望真切而如同梦幻,甚至遭人妒忌——“那狗日的”(一个城里的有钱人)相中了米仙红的地,这块地将成为专门为“那狗日的”种环保菜的私家园地,它给米仙红带来的是利润和美好的希望。为此米仙红宴请了全村人,然而带有梦幻性质的欢乐和期冀最终由于他“体检不合格”而破碎了。期冀破碎了,而日子还得过下去,那块地,米仙红决定继续种菜,这里面,有和希望对抗与和解的双重成份,也有被掩蔽的怨气。《菜地》着重的是小处的经营,它不激烈,却贮藏了众多的感怀和吁叹。他故意不提供更多,“那狗日的”除了拥有财富之外我们无法知道其它,这个人物始终被置于场外而又笼罩全篇。小说的叙述语调味道浑圆,细致,有质感,时时处处体现着精心。譬如:小说开始是村长和米仙红对话的场景,用场景进入是营造氛围的手段之一,王祥夫在小说一开始也将氛围感造得很足,它既交待了故事背景又埋入了谜,  相似文献   

9.
看《花城》     
本期《花城》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悼念死难者,特意拿出将近70页的篇幅、以“世纪之恸”为总题刊发为这次灾难而作的散文和诗歌,小说的篇幅也因此较往期有所削减。  相似文献   

10.
看《花城》     
双月刊的第5期正值期刊征订之时,按照惯例,往往是阵容最强大、质量最高、内容最吸引人的一期。但本期《花城》不仅没有什么好作品,整体文学水准还比不上前面四期。  相似文献   

11.
看《花城》     
看刊如赴宴。本期《花城》,也就是主人,规规矩矩准备了大小八道菜:中盘(篇)四个,小碟(短篇)打了个平衡,也四个。菜色花,有特色,不仅有家常菜般的现实主义叙述,还有近似魔幻的传奇,更绝的是竞添了玄幻武侠的特色菜,但坦白地说,多有做工粗糙之嫌疑。唯有李师江的《医院》(短篇),没心没肺地穷侃、黑幽(黑色幽默的简称),让第一次读他作品的我也没正经地开胃了片刻。  相似文献   

12.
看《花城》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13.
看《花城》     
作为一个不能再惨淡的句号,本期《花城》的落魄面貌,正反映了其一年来的真实窘境。  相似文献   

14.
看《花城》     
连续三期,《花城》都以素有实绩的成名中青年作家的长篇小说压轴,紧接着刁斗、海南之后,这一次推出了张者。与去年比,从中颇能见出编者方针上的微妙调整。既有干货硬货镇舱,又适当吸收锐气挺盛的文坛新面孔,成就了本期《花城》花团锦绣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看《花城》     
想用“花落尤堪寻,香销无从觅”来形容本年度的《花城》虽然不忍心但也忍不住。纵观前五期,虽然锐意创新,收获却不丰;勇于提携新人,佳作却不多。好在年终的《花城》终于有了让人叫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看《花城》     
2009年过半,本期《花城》仍然没有足够完善的作品,质量仍然参差不齐,不过总算有些可圈可点可供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看《花城》     
本期《花城》的小说中以两篇最为醒目。首先是盛可以的《袈裟扣》(中篇)。素来敢打敢拼的盛可以再次以笔作刀。女主角樊莲花在闪电结婚之后,渐渐发现新婚丈夫吴非相的诸多可怕缺陷:狂躁、偏执、狭隘、懦弱、酗酒,轻易就陷入无可控制的愤怒与猜忌、甚至自我暴力,其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也与莲花的现代独立女性原则和艺术家职业格格不入。然而他又深爱莲花,每次狂烈的战争后都主动乞和,竭力维持水深火热的婚姻。  相似文献   

18.
看《花城》     
照常理说,由于关涉到来年刊物的征订绩效,双月刊的文学杂志总会在每年的第5期拿出自己最有分量的作品,摆成一桌丰盛的大餐以飨读者。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期《花城》刊发了今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离骚》。可惜这部肉气哄哄的长篇实在压不住阵脚,更别说挑起大梁;中短篇方面除《城里的田鸡》或可一读外,其它三篇小说也都虾兵蟹将一般疲疲沓沓,提不起精神。如果读者先前还对本期《花城》抱有什么期许或希冀的话,那么这桌粗茶淡饭注定要让他们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19.
看《花城》     
相比前两期《花城》,本期容纳的小说不多,但整体质量有所起色,虽然可推荐的精品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20.
石舒清小说创作是以回族文化传统为核心的多重文化资源交织的多维文化为背景。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中"牛"的意象包含着农耕文化、回族文化、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多重文化,书写了西海固大地上普通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了对生命、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