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先生的语文教学本体论是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总结出来的理论,然后又放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运用,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从道、法、术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阐释和验证,既有“道”的高度,又有“法”的指导,更有“术”的操作,从而使他的学说不仅可以正确地指导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更具有了哲学的高度,上升为—种境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理论,历来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脱离了“道”,就是语文外壳脱离了思想实体。因此,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文教育怎么务“本”?如何生“道”?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少慢差费,严华银等新生代语文特级教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育缺少“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4月3—4日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田家炳中学与洪镇涛先生“第二次握手”,再次聆听其教诲,受益匪浅。与十多年前相比,洪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显然更为成熟完善了,既有形而上的理论依托——“道”,又有落实“道”或曰从“道”生发出来的“法”和“术”,不可谓不周详完备。可见一个人的发现和创见是一步步靠近真理,一步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肖爱招 《文教资料》2010,(26):71-73
《庖丁解牛》中关于“技”与“道”关系的思想内核使我们得到启发:语文教师应努力练就高超的教学技巧,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使语文教学由“技”而“道”,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6.
陆一平 《文教资料》2010,(20):49-50
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教师就要使"道"与"术"有机统一,即语文教育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有机统一,让教学模式成为统一"道"与"术"的纽带,让《语文教育改革指导意见》成为统一"道"与"术"的范式,让微型课题研究成为统一"道"与"术"的孵化器,让校本研修成为统一"道"与"术"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7.
郭平 《现代语文》2007,(4):103-103
常听人说,教师需要点教育理想。许多人都不以为意,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为目前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让学生上个好大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我真觉得是该洗洗脑了。所有学科教师无不如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有点教育理想。人们常说,立言先立人。立人是立言的基础。把语文教好,与教学生做人是一条路道上的任务。离开“立人”之道而专钻“言语”,恐怕就有失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里有什么,我们该强化学生对言语极其强烈的敏锐力,能够较快捷地把握“言语内核”,这“言语内核”包涵的就应该有学生发展需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姓“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小学语文还姓“小”。 小学语文姓“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将自己多年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须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2003年,顾黄初先生以70高龄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关心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顾先生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即是他晚年对自己上述三个基本观点重新思考的结果。所谓语文教育“三生观”,  相似文献   

14.
“文”“道”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上的一对概念,在引入语文教学以后,涵义发生了变化。“文”“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对其涵义及两者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从“文”“道”的涵义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文”“道”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度春秋,我一直徘徊在教育矛盾与朦胧的渡口,总希望到达那豁然开朗的对岸,去拨开云雾看到语文真正的青天.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专家认为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高人抛的这块砖似乎让我顿悟了语文这块玉.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生本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能力。本文主要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初步的学理解读。包括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解读和特点解读,为理解和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提供一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7.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无非就是三大任务——识字、阅读、表达。 世间万物都由道和术两个部分组成。语文教育的道,应该是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建立起起码的开放思维体系,掌握较为熟练的阅读和文字表达(写作)能力。术呢?  相似文献   

19.
何为语文味?把“语”字拆开来看,“言”加“吾”,就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所以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口头的、书面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拥有这样的“语文味”并非易事,其中通过“读”是不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