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时间意识的建构契合了20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时代语境,以其文本为参照系,能洞悉其时间意识的文化成就和思维特质。具体而论,鲁迅时间意识的嬗变主要呈现出如下轨迹:由早期的批判静态时间的进化意识,到中期的关注主体存在的中间意识,再到后期的实践古今融通的历史意识。以"时间意识"的角度切入有助于扩充鲁迅主体思想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也能将鲁迅的文学想象放置于"现代性"这一背景中来观照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想象作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面的相关陈述,我们可以把此类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乐思、乐写,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能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想让学生的想象作文达到以上的预期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要我作文"变成"我要作文"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同时突破《水浒传》中其他侠者偏激嗜血的局限,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  相似文献   

4.
积极想象是从"催眠"经由"自由联想"而后形成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心理分析最重要的方法。通过积极想象、无意识自发呈现、意识和无意识积极交流,意识领域因此而丰富扩大,并最终带来态度的转变与人格的整合。沙盘游戏疗法在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上继承并发展了积极想象技术,其三维的象征性游戏治疗方式特点尤为显著,成为当代广泛运用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女侠一方面继承了唐女侠"侠"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尽量弥补唐女侠"女性"特征之不足,突出女侠作为女性在容颜、情感、女工、女才等方面的特征,使女侠与男侠真正区别开来,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回归性别本位。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塑造了各具风采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豪侠类故事展现了风姿各异的豪侠义士和刺客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义"称侠、以"武"称侠、以异术称侠三种,其实也是豪侠形象演变的三个阶段。而该类作品中的不少传世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尤其是武侠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确定了侠的内涵为"武"与"义"相结合,而且为其中的人物形象起到了借鉴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瑾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13-115
明人汪道昆出身于徽州商人世家,又出入官场与文坛,其独特的经历和敏锐的眼光,使他在《太函集》中为徽人作传时特别突出了"儒侠"精神。"儒侠"这种受传统影响又能够勇于突破、求新求变的特质成为明代中晚期处于上升时期徽人的重要品质,也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秋霞 《化学教学》2011,(10):30-32
本文对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复习课的教学进行了实录与反思。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意好奇"揭示了唐传奇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小说创作中引进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段来布置符号、事件,以从中获得幻想的乐趣为意指,最终达到文本奇幻的阅读效果。唐传奇叙述中时间反差模式的运用集中反映了其"作意好奇"的特点,而《柳毅传》中的不同生命体的时间反差作为唐传奇中最为奇特的一类时间反差模式更是对"作意好奇"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识人"意识是《虬髯客传》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但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从人物形象的塑形看,文本不仅将"识人"意识体现在主要人物的性格结构中,而且通过"识人"意识的推演也彰显了晚唐豪侠小说的超人色彩。从"识人"意识的视角研究《虬髯客传》,不仅可以重新观照"风尘三侠"的形象特质,而且对挖掘文本的复杂内蕴也有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性话语在其发轫之初就把女性身体解放与民族国家话语纠结在一起。在五四知识精英的现代认同中,民族一直是作为男性主体而获得象征意义,女性的性别表征被不断编码,成为男性主体缓解民族焦虑的丰富的话语资源和阐释空间。由此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体现出对女性性别身分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审美意识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出现、发展的。我国传统文化下审美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决定着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想,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为强调“全新中国”政治构想所推出的“全新文学”构想,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乌托邦意识.从其乌托邦意识形成和表现来看,农民子弟身份和浪漫主义诗人情怀强化了毛泽东文化实践和革命生活中的乌托邦色彩,直接影响到《讲话》“政治文本的文学想象”品质形成;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来看,《讲话》是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一次文学艺术方面具体出演,演绎的是社会发展形态的构想与展望,服从于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的乌托邦想象;从20世纪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讲话》所包含的乌托邦意识表现在对民族国家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共鸣式叠合的理性诉求,是对历史的自行展开过程的一种高清度的把握.毛泽东借用乌托邦思想所显示的不满现存、指向未来的努力,使《讲话》文本和全新文学实践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体现了超越时代的历史性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由于晚清以来“中国”形象发生了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这种“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和救亡意识,最终使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循环论而接受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正是建立在传统/现代的“时间想像”和中国/西方的“空间想像”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制度化力量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成为我们理解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承载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思想与情感.文学对乡土的想像,就是对民族的想像,乡土想像于是演变成为了一种民族寓言想像.这种想像虽然可以抵抗全球化对东方民族的解构,但要警惕民族寓言叙事可能会影响知识分子对人类自身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苦难造就了艾青的主体意识,这在其狱中诗里表现出来,即对社会现实的深化反思、对个人和国家民族出路的探寻、对自我角色的设计和开拓及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以古典姿态守护现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教育生活面临着平庸化的危机,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实际上迫切地需要以教育哲学意识的不断开启来促成教育实践者主体意识的上升。我们试图把教育哲学定义为理想教育的哲学辩护,意在保持对教育现实的必要距离,由此而激活教育想象的空间,以对理想教育的追寻来促成作为教育人的德性的生成。对于当下的教育而言,不断地探询教育实践的本与源,以古典姿态守护现时代的教育,不失为一种培育教育精神底蕴、激活教育实践可能性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学视角看,“白马”作为指代特定族群的名称,经历了汉人这一“他者”历时性想象与“民族识别”语境下国家制度性建构。究其本质,“他者”与国家对白马族群的建构,在相当程度上均是在客位视域下的主观建构。但至今,在白马藏族的自我建构中似乎仍能看到“他者”(theother)的痕迹与国家的“在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形象的建构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性的自我建构。抗战文学负载着完成民族国家想象的文学表达和话语实践的重任。其文本的符号表意系统呈示中国形象的可能性形态及精神表征:重"群体"的集体主义情怀、崇尚生命"强力"的革命意志。抗战文学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地理的绘制和新的中国形象的想象与构建,确立了自身现代民族"主体性"工程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