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娃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主人公,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去分析李娃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中不仅有善良、多情、忠贞的一面,也有狡诈、冷酷、虚伪的另一面,从而说明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同样存在着圆形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显著区别 ,在于成功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圆形人物。本文以钱塘君、李娃形象为例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4.
李娃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主人公,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去分析李娃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中不仅有善良、多情、忠贞的一面。也有狡诈、冷酷、虚伪的另一面,从而说明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同样存在着圆形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福斯特关于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观点,论证了狄更斯小说人物既有简单、静止的,也有复杂、发展的。由此形成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四大类型:静止中的简单人物、发展中的简单人物、静止中的复杂人物、发展中的复杂人物。  相似文献   

7.
历来学术界不认为《封神演义》有圆形人物。经过仔细查对,论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英国佛斯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概念的理解仍有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纠正。在此基础上,对于《封神演义》的圆形人物进行开创性的论述,认为哪吒、通天教主、云霄娘娘是其中最主要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术界不认为《封神演义》有“圆形人物”。经过仔细查对,论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英国佛斯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概念的理解仍有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纠正。在此基础上,对于《封神演义》的圆形人物进行开创性的论述,认为哪吒、通天教主、云霄娘娘是其中最主要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9.
"圆形人物"本是一个文学术语。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性格较为复杂、往往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而把性格简单、按照单纯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人物叫作"扁平人物"。在学校教育中,"圆形人物"是指那些优点较多、缺点明显的学生,甚至是某时某刻会犯原则性错误的学生。如何与"圆形人物"相处呢?一、放大亮点,缩小过失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  相似文献   

10.
夏洛克作为欧洲文学的艺术典型,莎士比亚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动态的视野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夏洛克是被作为一个不断变化角色的圆形人物来塑造的,他的高度个性化来自其性格因素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结构艺术从意象结构、人物结构、章法结构上都表现出圆形的特征。把诗歌、散中广为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移植到小说中,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单个意象还是对应意象,其结构总是一个个正反复合的圆,并在意象结构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美。人物叙述、镜像结构、矛盾性格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环形视角。人物的对映互照和形象的矛盾张力,产生了人物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张爱玲小说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还表现在章法结构的布局上都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第三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合称为“意大利小说”。文章主要是运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分析小说人物的理论。即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解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认知科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指出因为圆形人物的塑造符合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划分,所以圆形人物比扁形人物形象更丰满,艺术魅力也更持久。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泛娱乐化倾向在媒体日常操作实践中日益明显,新闻逐渐异化为噱头与谈资,导致精神产品的内在核心品质缺失,本文选取近两年部分优秀人物报道个案,通过主题分析,指出人物报道审美取向的三个特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精神超越的情感认同及批判性的社会关怀,笔者以此反思媒介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并试图引发业界对新闻作品价值引导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两类"圆形人物"("喜剧性主角"和"严肃的主角")及其塑造方法;三类"扁形人物"("纯粹气质缺陷者"、"气质品格均有缺陷者"、"品格恶劣者")及其塑造方法;"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一谈到审美教育,许多教师便联想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许多多光辉高大的正面人的形象,而忽视了教材中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变异人物。我认为这些变异人物同样值得我们教育者关注,也同样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拟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就什么是变异人物,解读变异人物有何价值,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刻画变异人物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郭雷  王旭 《文教资料》2010,(14):31-32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尤其是它的前八十回,写的多是平凡小事,情节不能说是紧凑,对一心听故事的读者缺少吸引力,但是它在塑造人物上则远胜前人。比如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写的是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大白天在房里闲扯,既没有什么感情的表白,更没有什么正言要道;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独自扫花葬花,而这两回都是《红楼梦》的精华,让人百读不厌,其中的场面不太适宜用戏剧再现,却可以编成优美的舞蹈。  相似文献   

20.
王先霈的《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是“新时期艺学建设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集中体现了他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发展历程。所谓批评的“圆形”境界既指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学批评学过程中,充分占有并尊重中西方几千年的学批评传统,总结和确立的学批评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也指我们在从事学批评学研究、从事学批评裎占所应当具有的开放、宽容、宏阔的批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