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潮音乐”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的音乐现象之一,对于这一有着特殊意味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1、“新潮音乐”与大众的关系;2、“新潮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的情况;3、“新潮音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态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应加强对大学生“严肃音乐热”现象进行积极引导吴倬孟宪东一、“严肃音乐热”的喜与忧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严肃音乐热”现象。这是指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欣赏严肃音乐,并形成了一股热潮。他们欣赏的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有时也包括中国的近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社会的精神产品,它的历史历来被当作某种社会现象来看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凝聚。社会是文化的驻地和载体,在这个载体中,“真”、“善”、“美”谨慎而有效地守护着自己的文化领地。音乐与各层次间跨文化的对话、冲突、整合形成了整体文化发展的动力,音乐作为文化系统中艺术层次的子层,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脱社会,充当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上帝。历史的变迁常使音乐无可奈何地变化自身。因此,讨论音乐,应从历史的层面上,在一定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条件下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对音乐教育作文化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两晋时期,描写乐器、舞蹈、歌唱等的音乐赋创作繁盛.多数的音乐赋在音乐的道德教化与审美趣味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脱离传统“乐教”思想的现象,虽然在某些作品中也表现出“新声顺变”的倾向,但从音乐赋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音乐社会功能的倾向可以看出,儒家的礼乐教化传统仍然在顽强地延续,重视音乐教化作用与政治功能的文化传统不会因为两晋文化“缺乏崇高精神”而轻易中断,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音乐历上"音乐复古现象"是一种在许多朝代都普遍出现过的音乐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出现了典型的音乐复古现象,特别是清代宫廷音乐。本文试从清代宫廷音乐复古现象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入手,具体分析了清代宫廷音乐的复古现象,提出了政治、经济两大原因,客观指出了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音乐虽然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但是它也有其社会能动作用。音乐最早作用于社会,是缘于它的政治作用。本文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中寻找音乐对每个时代都起到了哪些政治作用,以及在我国政治发展中寻求音乐的点点滴滴,从这些方面来论证我国的音乐发展与相应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它受其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政治。  相似文献   

8.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有 8 0 0 0年历史的中国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但整个二十世纪 ,她却被笼罩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中。建立有强烈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中国音乐体系” ,让中国音乐回归到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正常序列中去 ,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能忘。“文革”是党史国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文革”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激烈斗争的产物。它造成新中国政治经济上的危机。从“文革”中总结汲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在“文革”以前,它具有探索性质;在“文革”期间,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指导思想的升级,逐渐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对这一运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儒家“乐教”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上古“乐教”思想发扬光大,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礼乐文化的基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以“仁”为核心对“礼乐”进行了理论总结,使之追一步人间化、情理化。孔子不仅对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理论体系,同时提出了把音乐作为教化民隶工具的“乐教”主张。孔子对“乐”最重要的见解即认为音乐教育要引人入善,顺从天道,“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孔子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认识可概括为“教成于乐”和“调和人事”。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中叶起,大量研究发现音乐审美偏离是音乐审美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音乐审美者的一种心理适应性表现。卡尔·西肖尔(CarlE·Seashore)提出了“偏离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国内外学界还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时间心理学对音乐审美偏离相关的时间偏离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积累了相关成果。本研究借鉴时间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范式,用两个实验四种作业,探讨了音乐审美偏离作为适应性存在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其表现特点。结果发现:(1)音乐审美偏离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与审美者的时间内隐表征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表征动量条件下音符时间内隐表征存在并具有方向性、方向一致性、强度性;(2)影响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有三种因素:音符方向特性、音符运动特性、音符动量特性;(3)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与审美者的认知密切相关,表现出内隐的“认知可渗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革”结束后,适应国人情绪宣泄和政治批判的需要,“伤痕文学”应运而生。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文革”及“文革”前的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成的创伤。“伤痕”文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当代结束了“非人”的文学的历史。伤痕小说在艺术上一般比较粗糙、直露,但它还是提供了大量可以对某种荒谬的历史加以阐释的信息。继之而起的“反思小说”则把沉重的思考带进了文学,它恢复了文学质疑生活的功能。反思文学由于大多浸透了血泪人生的感悟,反映的又是苦难已被超越的审美心理,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悲剧力量中隐含的历史批判,也给了从集体迷误中走出来的人们以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梨园春”系列现象的考察和分析,结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戏曲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力图为其寻求到经得住实践考验的发展中国戏曲音乐艺术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因为儒家而倍受重视,但人们在接受儒家音乐思想时却对此产生了误解,将具有政治功能的音乐等同于政治。直到唐代,这种误解才被纠正,代表人物有唐太宗与白居易等,他们认为政治是国家治乱的根本,音乐只是其辅助手段。唐人对音乐政治功能的正确认知,有利于促进唐代音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新音乐”开始萌芽,音乐人根据自己的音乐思想进行各类音乐实践活动,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音乐”初步成型。“新音乐”是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与冲突的产物,也是中国音乐人音乐实践的结果。研究20世纪前期各阶段中国音乐人对“新音乐”的实践,有助于厘清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明确各阶段音乐教育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促进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说它年轻是因为“音乐美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十八世纪末;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之时,就出现了《乐记》这本音乐理论专著。那么,什么是音乐美学呢?简言之,音乐美学就是“音乐美”的学问。除此之外,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如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特别是与人的情感关系,则可称为音乐的美学。要弄清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最好从它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着重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关系,它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卢梭“语言的音乐化”音乐美学观点的主要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比较,指出卢梭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认为“语言的音乐化”观点尽管有些方面略显偏激,但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颇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