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西方音乐史上因其对歌剧的改革而闻名于世。18世纪中下叶,歌剧在诞生了百年之后沦为取悦欧洲封建贵族生活的装饰品,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内容与形式日趋僵化,陷入一种夸张造作的陋俗。贵族们对阉人歌手的崇尚到了趋之若鹜的境地,逼迫作曲家为了迎合某位歌手炫技的需要而创作大量与剧情无关的咏叹调。早年在意大利因创作正歌剧而成功的格鲁克,深受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正歌剧中的弊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经他改革后的歌剧咏叹调,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载体都体现出"力图使音乐为诗歌服务"和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本文以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著名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为例,分析了他咏叹调的形式美学特征、内容美学特征和载体美学特征,从而归纳出其综合美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美学特征的成因、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歌剧序曲采用歌剧中的音乐主题,概括歌剧的内容要点。作曲家用各种音乐语言转化成阐释能力,把歌剧的内容转化成扣人心弦的旋律,为歌剧正式演出提供必要的铺垫。本文以罗西尼的喜歌剧《灰姑娘》为例,分析其序曲结构的"不完整性",从而进一步剖析序曲音乐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歌剧的改革者。在18世纪初,他对意大利正歌剧提出了改革。主张音乐要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摈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淳朴的表现,并强调歌剧应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力求将歌剧的各种表现手段融会一体。由他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就努力实现了这些改革主张,并获得了成功,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介绍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和歌剧入手,分析了瓦格纳的歌剧思想及其形成过程,阐述了瓦格纳作为德国歌剧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复兴了德国的歌剧,而且使格鲁克和韦伯的伟大传统和理想在他身上得以真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5.
欧洲音乐发展上三次歌剧改革格外引人注目: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莫扎特的德国歌唱剧和瓦格纳的"乐剧"形式。这三次歌剧改革是音乐史上发展的三个恢弘时期,这三次歌剧改革给歌剧注入了新生命因素,使得歌剧在前进的轨迹中有着质朴、自然和朝气蓬勃的特征。研究这三次歌剧改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剧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法国篇 在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以及法国革命,拿破仑王朝时期“拯救歌剧”的影响下,巴黎于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歌剧之都,并因此带动了一种严肃歌剧的兴起。这在《贞女》(1807)一剧中得以充分证明。此剧作者加斯帕罗·斯蓬蒂尼(1774——1851)是一位1803年来巴黎的意大利人,1820年后在柏林任宫延音乐指挥。在该剧中期蓬蒂尼将格鲁克后期歌剧的英雄形象与那时流行的(英雄救美)紧张情节溶为一体并将之展现于宏伟的独奏、合唱及乐队演奏上。斯蓬蒂尼在巴黎的主要同事有:路易奇·凯鲁比尼,他的歌剧《两天》(1800后改名为《担水夫》)  相似文献   

7.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17、18世纪的歌剧有法国复调风格序曲和意大利主调风格序曲。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著名的序曲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等。  相似文献   

8.
综合课教案     
课题: 《卡门》序曲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序曲、歌剧体裁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特点。 2、聆听《卡门》序曲,哼唱主题旋律,使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对乐曲所表现的画面和场景展开积极的联想。理解歌剧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以及叙述情节时丰富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林志超 《文教资料》2009,(32):89-90
莫扎特倾心于歌剧创作,他意识到了意大利正歌剧一味炫技的弊病。莫扎特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继承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歌剧创作中尝试冲破当时森严的声乐等级制度,男声声部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在其成熟期的多部经典歌剧作品中形成了新的局面,其中歌剧《唐·璜》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颜婷婷 《儿童音乐》2013,(10):74-81
<正>【教学年级】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授课类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并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和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2、初步认识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绅刘大鹏的遗著《晋祠志》是研究晋祠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记载的戏曲史料是考察晋祠戏曲活动的珍贵资料。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晋祠祭赛与演剧活动,这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也可以得以印证;在长期的演剧过程中,晋祠祭赛演剧形成了摊派费用、置办田产、村社轮流多种筹费形式以保障演剧的可持续发展;刘大鹏本人只肯定戏曲的警世劝惩功能,对戏曲含有鄙夷之情,但又喜爱戏曲,陶醉于戏曲的声乐之乐中,戏曲观念相对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有声之诗”的地方戏曲的建构,与地方戏曲声腔音乐的形成密切相关。浙江的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等地方剧种,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对地方戏曲和戏曲声腔音乐的文化心理结构,时空表达方式的形成,总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空间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印记,鲜明的地方性戏曲文化建构,成为一个地域戏曲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3.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 ,“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 ,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 ,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14.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京剧服饰中融入了大量满族服饰的元素,满族服饰具有的形象生动、直观显眼、实用普及等特点,通过整体与部分搭配、角色类型搭配、材料工艺与款式搭配等方式运用在京剧服饰中,使其展现出程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代戏曲批评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方法,而且以迥异于往昔的崭新视角观照、阐释中国传统戏曲;既对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论述、著录进行了肯綮评价与充分总结,又对近现代戏曲学的启动、构建给予了积极思考与主动尝试;还自觉将中国传统戏曲置于亲身感受过的世界戏剧文化氛围,为现当代戏曲批评的发展壮大开辟了无与伦比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8.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9.
晚清戏曲理论批评家梁廷枏主张戏曲负有歌颂盛世、教育风化、动荡之际有补于世的政教功能,主张戏曲有揭露现实的黑暗、抒发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不平功能,同时,他认为词曲为小技,还有娱乐抒怀的作用。由于动荡时代的需要,传统儒家诗教影响下文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兼受经世之学思想的影响,梁廷枏的戏曲功能论以富国强民的爱国精神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