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铮 《中国教师》2009,(2):58-59
<正>一《先知》是纪伯伦意境最优美、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之一,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部散文诗集对于纪伯伦,正如《吉檀迦利》之于泰戈尔,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知》被世界读者称为纪伯伦的代表作,作者在其中用纯洁美丽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爱的哲理,但在《先知》中"爱"的理念是什么?作者给"爱"赋予了怎样的特性?这值得探析。本文通过对纪伯伦《先知》(冰心翻译版)28篇问答中出现"爱"这个特性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联系纪伯伦的生平和创作《先知》时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先知》中"爱"这个广泛而抽象的理念,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先知》这一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生命主题在纪伯伦的散文诗中经常出现,《先知》作为纪伯伦的散文诗代表作,通过对婚姻、教育、罪罚、善恶等问题的探讨,表现了纪伯伦对于生命的哲学式感悟和体验:个体生命存在是独立自由的、平等的,并具有永恒的超越性;在爱与奉献中,精神(灵魂)将得到自由和永恒。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考察冰心对纪伯伦《先知》的翻译实践,第一部分以几组诗性意象为译写现象,考察文化因素在翻译实践中的地位,以意象为翻译单位,而不是句子,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这构成冰心翻译实践的光亮。第二部分集中考察纪伯伦原作中的隐喻,尤其是宗教式隐喻的翻译,纪伯伦的多文化特征造成了隐喻翻译的困难,而冰心在翻译实践中往往采取消解和字面维持的策略。19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展示了更多背景性制约。第三部分更进一步考察纪伯伦原作中一些宗教哲学观念的翻译,冰心似乎并不成功地处理了这些宗教哲学观念,这一现象应当引发人们的思考。第四部分,余论,结合冰心在1920年代的创作,谈论冰心在翻译中的自由和敏捷,和大胆的书写活动,以及相关的翻译现象的理论探索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用双语写作,共出版小说、诗集17部,9部用阿拉伯语写成,8部用英语写成。其英语作品《先知》和《沙与沫》为他赢得国际声誉。国内纪伯伦的翻译看似非常繁荣。尤其是《先知》和《沙与沫》的翻译,分别有了9个和11个译本。但是,目前的一些译本仍存在因理解不到位而造成表达不到位、气韵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翻译最高境界是译出语气、韵味(包括内在节奏),力求能体现"纪伯伦风格"即深邃的哲理内涵,诗句端庄大气,寓意隽永。  相似文献   

6.
纪伯伦语录     
《初中生之友》2014,(10):36-37
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先知》中纪伯伦以诗一样的语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万物的态度做了论述,对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态度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纪伯伦语录     
正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1.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相似文献   

9.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中的先知起源于中东特有的巫术背景,其特点是神秘性和预言性。摩西宗教只有祭司才有与上帝对话的特权,然在犹太王国后期及亡国时期,正典先知举起了社会正义、民族复兴大旗,获得与上帝对话的权力,同时也赢得了先知的美誉。先知运动后,先知没有改变其本质上的神秘性和预言性,往往成为犹太教、基督教的异端。  相似文献   

11.
《先知》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先驱纪伯伦的一部散文诗,它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为人们称道,而且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耳目一新,实属散文诗中的珍品。《先知》的汉译者是冰心,其清新隽丽、典雅自然的艺术风格,给译作锦上添花,甚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2.
永远沉静     
读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一部格言式的书。虽然语言的波浪永远覆盖着我们,但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沉静。  相似文献   

13.
《圣经》(这里指希伯来语《圣经》,即《旧约》)的大部分内容,除了字面上的意义以外都有一个更为深刻的隐含意义,信徒们通过考察这些隐含的意义,可以窥探到上帝的奥秘。《妥拉》是一部记载了古代以色列宗教仪式的文本,其中记载的某些仪式具有一种特定的魔力潜能,可以在参与者的生命中产生一种活的力量。“先知书”里的预言,就其在先知著作中所呈现出的面貌来看,很难脱离一个神秘主义背景的假设来进行解释,这个背景包含在同上帝的直接联系中。在哈吉奥格拉法(文集)中,反映出宗教思想各个方面的内容——宗教实践和敬拜,令人震撼的上帝创世力量,对弥赛亚拯救以色列人的期盼以及正义的最终回报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宗教的本质以及《圣经·旧约》中上帝在神话部分和历史传奇部分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上帝”宗教哲学涵义。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上帝的本质是民族社会制度、道德律法的神圣体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先知》是阿拉伯现代学的先驱纪伯伦的一部散诗,它不仅以其深遂的思想内容为人们称道,而且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耳目一新,实属散诗中的珍品。《先知》的汉译是冰心,其清新隽丽、典雅自然的艺术风格,给译作锦上添花,甚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6.
分享经典纪伯伦的代表作哲理散文诗集《先知》,是20世纪阿拉伯文学的一座高峰。在《先知》中,纪伯伦创造了一个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哲人的形象。这位东方哲人具有阿拉伯人先知的美称。他滞留西方阿法利斯城12载,终于盼到回归自己东方故土的日子。在他登舟乘风归去之前,向依依惜别的城民们作了情深意长的临别赠言,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爱与憎、生与死、哀与乐、美与丑、情与理、罪与罚、给与取、劳与逸、善与恶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涉及了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部领域。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表现了作者教人从善、改良…  相似文献   

17.
[导言]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为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流浪者》等. [原文] 贪心的紫罗兰 (黎巴嫩)纪伯伦 在一座孤零零的花园里,有一株紫罗兰,花瓣艳丽,芳香四溢,幸福愉快地生活在同伴当中,得意洋洋地在群芳之间左右摇动.  相似文献   

18.
<正>巴哈依花园依山而建,背靠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麓,迎面吹来地中海温暖、湿润的海风,以金色穹顶的主建筑为中心发散,形成19级巨大的平台式阶梯,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欧拉于1891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巴哈伊花园最终在2001年惊艳亮相,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巴哈伊花园建造成本为2.5亿美元,每年维护费高达400万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圣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  相似文献   

19.
沙与沫     
“显而易见的东西,在被人简单地表现出来之前,从不被人看到。”这里,我们把黎巴嫩诗人、散文家哈利尔·纪伯伦(1883~1931)的《沙与沫》奉献给广大读者。《沙与沫》是纪伯伦用其精深博大的思想珍珠串成的一条闪光的银链。它不仅给人睿智的灵性、美与爱的旋律,文中那深沉丰富的情感、隽永而深刻的哲思,更令你在它每一颗珍珠的闪光里照见一个灵魂的世界,陈了给你审美的愉悦外,更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并得到终生的教益。哈利尔·纪伯伦还著有《先知》《折断的翅膀》等。《沙与沫》由冰心翻译。  相似文献   

20.
母亲颂     
自有人类以来,母亲就成为人们歌颂的典型。但像黎巴嫩著名作家哈·纪伯伦这样,怀着对上帝似的虔诚,深情讴歌母亲的伟大,讴歌母性的伟力的作品还不多见。同他的其他诗歌和散文一样,文中似乎也存在某些宗教气息,但主要是表现他对爱和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