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收集了 46起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案例,采用2-4模型统计分析了事故致因频次和占比,进而建立了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行为分析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事故防范对策.该研究结果对预防高校易燃易爆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和安全文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事故致因理论"2-4"模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出了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图,针对性地从下到上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和控制,同时从上到下在组织层面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对高校科研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防控目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安全信息角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高校实验室FDA事故致因模型,并从实验室人员、高校实验室管理、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三个层面进行实验室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须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严格完善和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防止事故主链的形成,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成因,引入现场管理"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五要素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现场管理的"4M1E"要素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材料、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室环境"相对应,将现场管理"4M1E"要素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教学标准化和确保科研实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4阶组织机构与13个核心要素;运用“1+N”模型,采用PDCA循环模式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与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融合,进一步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1+N”模型的二、三阶层。同时通过实例阐述“1+N”模型在高校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中的运行机制,讨论了该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5W2H分析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路,然后论述了5W2H分析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流程,包括明确安全管理意义(Why),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主体(Who);制定安全管理职责(What),履行安全管理义务(When&Where);制定安全管理评判标准(How much),形成反馈激励机制(Ho...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有些大学生更是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下,造成高校培养了人才,却不能把人才推向社会,为社会服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推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更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指导。足球战术中的"4-2-3-1"模式颇具特点,对推进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海南大学正处在从教学向科研型转变的特殊时期,本文通过对学校实验室HR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学校实验室HR应积极革新原有的传统模式,从而推动高校HR开发和管理向人本化、多元化、社会化、弹性化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地位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认真研究写作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重视资源的建设和利用。"1-2-3"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所形成的包含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体系。本文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中,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模型。参考国内实验室安全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福州大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将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量化为具体的数据作为BP网络的输入,评价结果作为输出。通过专家评分获得训练样本,用trainlm函数训练网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网络仿真。实验表明网络仿真训练值与实际评价结果误差很小,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该模型可以利用已有较成功的实验室安全评价案例信息,使专家的评价经验得到积累,为实验室安全评价提供较科学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1.
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全视觉识别系统的概念、主要内容、创建步骤和应用的方法,并概括了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在保障实验室安全、彰显高校办学理念等方面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考企业安全绩效实践经验,对照教育部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要求,设置了实验室安全绩效的内容,跟踪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有关安全工作的执行效果。并对开展实验室安全绩效及运行机制实施提出了初步设想。最后对开展实验室安全绩效的预期成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很大影响。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科研和教学功能。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实验室安全评估方法,发现其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并不合适。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的问题,,将量规评价法应用于安全风险评估,设计出适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的量规表。以江苏师范大学各化学实验室为例,利用该评价量表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后讨论量规法应用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师范专业教育,应在历史专业课程基础上,积极打造“4-4-5”思政课程体系。这符合历史学所承载的思政属性的基本要求。“4-4-5”课程体系,核心点在于从“五大核心素养”、“四观”、“四个自信”方面塑造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新型模式,同时着重强调思政思维、思政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体实施过程中,“4-4-5”课程体系既强调理论教育,也重视实践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育人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现状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指出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从构建"以人文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创新实验室安全文化活动载体、提倡学生自我管理以及加强"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设计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迅速发展,实验室安全工作已经成了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科研实验活动实质上就是"人—机—环"动态组合系统的运行。通过分析科研实验室该系统各个环节的特点,可以总结科研实验人员的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而能够适时有效地干预和控制不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动态系统良性运转,从而达到安全实验的目的。这一有机组合动态过程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是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阐述.对其相关的应用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激发学生健美操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行有益的尝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这对于确保高校健美操教学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风险分析基础、内容及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华南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例,对风险分析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存放着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其发生事故的概率通常较大.该文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旨在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强化安全问题整改4个层面,逐步解决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范式,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研究中,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界定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韧性的概念,构建以稳定性、冗余性、效率性和适应性4个安全韧性特征要素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有序加权平均C-OWA算子计算指标权重,通过云模型理论得到各安全韧性特征要素和安全韧性的评价等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楼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实验楼的实验室稳定性等级为“较好(Ⅳ级)”,冗余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效率性等级为“较好(Ⅳ级)”,适应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整体安全韧性等级为“较好(Ⅳ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运用该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对改善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