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当编辑的往往有这样一个习惯:看到一则好新闻或好通讯,思想受到冲动,激情油然而生,必欲动足脑筋为之锦上添花而后快;不如此,就觉得既对不起作者,也有负于广大读者。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报(上海文汇报)新闻部发来一篇评弹名艺人徐丽仙访问记,读过之后,就有这样的“职业反应”。首先是值班总编辑马达同志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把访问记刊登在二版头条显要位置上,要二版编辑和  相似文献   

2.
东京世界田径大赛上,鲍威尔成功地跳出8米95的新世界纪录令人瞩目。而《人民日报》(8月31日)报道的标题更锦上添花,让人过目难忘。《8米95——鲍威尔一跃跨过23年》,12个字,动感十足,回味无穷。首先,妙在连用两个动词“跃”和“跨”,恰到好处,十分得当,不仅准确地刻画出跳远运动项目的动态,而且使整个标题一下子动了起来,动词的合理使用,使“8米95”和“23年”两组数字也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把标题喻为文章的眼睛。一则好的标题可以吸引众多读者,给人以深刻印象;相反文章内容写的再精彩,如果忽视标题的推敲制做,也可能让读者忽略不读或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反复斟酌,既突出文章主旨,又与时代气息合拍的标题,不但为全文增光添色,有的则演变为社会大众流行甚广的口号,久传不衰,对此我深有感触。2005年6月30日,河北经济日报首开驻外记者刊发长篇通讯的先河,用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刊发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包括照片)。平心而论,这篇通讯也谈不上写出了多高水平和深度。但是它有一个区别于…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些新闻报道在真实地反映现实方面打了折扣,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反面文章正面做,大肆表扬。久而久之,许多报道失去了读者。然而,也不尽然。有人就用一种“发散思维法”读新闻,即把报纸上报道的内容试着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你别说,这种读报法,还真能把报纸读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标题要求能概括、提示报道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编者对报道内容的立场、态度;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取得共识。因此,一则好的际题应力求做到三点:一是文字简练;二是表达准确;三是鲜明生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近年来阅读报刊,深感这方面的不足。一些作者和编辑在精心制作标题上下功夫不够。有的标题不仅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令人有莫名其妙之感。这里随便举一个例子:去年9月中央某大报一则社论标题  相似文献   

6.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最近在《新闻记者》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某报一则犯有原则性错误的新闻标题。意见中肯,分析透彻,使人受到启发!现全文转载供读者一阅。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6月7日向官方电台表示,为了同叙利亚实现和平,以色列准备付出“非常高昂的领土代价”,本市某报在报道这一新闻时,做标题  相似文献   

7.
媒体上有很多新闻实际上是应景新闻,比如每年春节前团拜会的新闻,一般都是党报头版、头条新闻,报纸上大约都是这样作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主标题),副题是“胡锦涛主持 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祝贺新春,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温家宝讲话”.  相似文献   

8.
新春伊始,新闻界就出现两件事。事情虽不大,却颇耐人寻味。一月二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刊登启事,要求广大读者监督自己的记者。并提供了四条督规:“一、本报记者联系群众好不好?二、本报记者的采访作风是不是艰苦深入?三、本报记者所写的报道有没有失实?四、本报记者、其他工作人员有没有‘以稿谋私’的行为和其他不正之风?”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其实,那是一种虚假的  相似文献   

9.
据法国媒体报道,世界首例成功“换脸”手术中的捐脸女子系上吊身亡,而换脸女子迪努瓦尔对这位供脸的妇女则表示“非常感谢”。就是这么一则新闻,国内某报在发布消息时竟然做了这样的标题:“换脸”女新面孔来自“吊死鬼”。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正当西安市市民想知道市政府今年又将提出为群众办“十件事”的内容时,《西安日报》1月8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不提“十件事”随时办实事》。这是一则好消息,更是一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11.
12.
某报刊登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丈夫醉酒打老婆妻逼急咬掉其鼻。从标题看,读可大致了解该新闻的内容,但这则标题明显有几点问题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3.
视听率调查数据需要长时期地观察,才能从现象中探索到一些规律。通过对1988年5月30日至11月27日6个月(26个周)视听率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使我们对浙江和杭州覆盖区内5套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21日,各新闻网站、商业门户均在显著位置报道“毛新宇晋升为少将”一事,在国庆60周年、民众以各种方式缅怀开国元勋的大背景下.这条新闻显得格外抢眼。虽然在两天后此事被证实为假新闻.但其被发掘和传播的过程对于重新认识新闻标题及功能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从《人民日报》“凡人新事”里看到一篇《保护耕地的“阴阳先生”》,读来饶有兴味:湖南临澧县杨板乡一农民原来把宅基选在山上,有个“阴阳先生”看了故作忧虑地说:“荒山建房,与鬼共眠,日后祸多,还是建在稻田里好。”说得他心神不安,三次打报告申请占耕地建房。乡政府土地管理员、共产党员辛柏茂知情后,三次到他家做思想教育工作,说明“耕  相似文献   

16.
5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声称这是继震动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各报都在5月30日第一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且从各自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出发,精心制作标题,为这一重大新闻增添了色彩。笔者翻阅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横行一时的强奸、流氓罪犯陈小蒙、胡晓阳、葛志文等六人,最近分别被依法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这件大案的秉公处理,显示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确实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这伙罪犯的三名主犯中,有两人是高干子弟,同时还披着“新闻记者”的外衣,这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思索。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得好:“谁要是以为自己有什么‘靠山’‘后台’就可以践踏法律,欺凌群众,干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勾当,那就必定要自食其果!”陈小蒙等罪犯自视特殊,目无法律,为非作歹,罪大恶极,终于被判处死刑。这再一次说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正得到贯彻,谁胆敢以身试法,必将落得可耻的下场。  相似文献   

18.
3月4日天津日报有一则不起眼的“更正”引起我的感叹。这则“更正”云: 三月一日本报一版所载《市委负责同志在京参观塘沽版画展览》一稿中,将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桦同志错为“副市长”,系记者温超藩工作疏忽  相似文献   

19.
从一则新闻看报纸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这几年,一直做报纸新闻版的编辑,清楚要做个好编辑,需要从做好标题开始.于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网时对于自己编过的新闻就更为关注,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编过的稿子标题和网络上同样新闻的标题对比一下,在对比的过程中就发现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传播对象的小同,对于同一条新闻,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网络同报纸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的标题评选中,新华日报获奖的一则标题《“九星会聚”已散地球安然无羔》获得大家好评。好的新闻标题,除了要简炼、准确、生动以外,还要有强烈的新闻性,充满着一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