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二 《中国档案》2004,(9):51-51
光阴如梭,三毛依旧。一日,老三毛独自喃喃:“这电脑要是不出点问题,真有点不知干啥才好的味道。”糟克勃头也不抬:“挖坑埋坑,不就有事儿了?”老三毛一想,也对。真理总是朴素的。走,挖坑去。  相似文献   

2.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2):49-49
老三毛的电脑常常是“裸机”,问起来他却有好多好多说道:倒腾数据呀,排除故障呀,升级降温呀,都是他的理。糟克勃在这方面缺乏对话条件,他不懂,也不想懂,只是忘不了拿老三毛开涮:“老三毛要是学了医啊,那可不得了,老婆的五脏六腑、肠肠肚肚也不知道被置换多少回了。”听多了,老三毛只能摇摇光溜溜的脑袋以示抗议。  相似文献   

3.
肖二 《中国档案》2004,(5):45-45
老三毛的热情是有目共睹了。可不少人还是不能理解,早该退休的人了,瞎折腾啥!都看他是一个不自量力的疯癫老头。但老三毛却自有一套主义: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在不断更新的状态卜才有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三毛学电脑的时代,电脑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尚属高级奢侈品,当年那台286电脑,还是封闭在玻璃隔断里的。当第二台电脑进入打字室的时候,老三毛心痒痒了,自此成了打字室的常客。键盘故事腊月的街头,行人匆匆,人们在忙着置办年货。这是一个星期天。老三毛一手提一块冒着热气的豆腐,一手捏一把大葱,晃晃悠悠,走到打印社窗前,他被窗边打字姑娘吸引住了。看着姑娘灵巧的手指在键盘上跳动,站在窗外的他,竟然钉在那里不动了。一个妇人东张西望,一路走来,当看到老三毛的时候,怒不可遏地冲过来:“怎么?还没看够?热豆腐都成冻豆腐……”糟克勃正巧路…  相似文献   

5.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1):54-54
老三毛近来美滋滋的,逢人便说:“小骡子‘上套’了。”他指的是糟克勃。可是不久,糟克勃后院起火了,老三毛被众人指为“纵火犯”。  相似文献   

6.
肖二 《中国档案》2004,(3):52-52
老三毛自从在局长面前因“先开外设”而马失前蹄之后,话也少了,人也瘦了,暗暗跟自个儿过不去,决心要学会电脑。可当初并没有电脑。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欲望。听行家说,学电脑要先学DOS(在windows之前,的确如此),老三毛便打起dos的主意了。  相似文献   

7.
学着年轻人,这会儿老三毛也把笔记本电脑称作本本了。节日期间,朋友送一本本来,称两家修理部都说主板坏了,得换。可换主板得一千多块,不划算,送您老拆巴拆巴没准还有可用的配件什么的。老三毛接过就打开,掀盖儿的时候,嘎巴嘎巴直响。插上电源,嗡嗡声,屏幕没响应。按遍所有键,  相似文献   

8.
一个电话,让老三毛险些上当.背景:去年,老三毛两次出差去过上海.也两次在上海使用过信用卡.夏天,还向上海市公安局举报一个诈骗电话. 年底前,接太原市杏花岭公安分局一个电话(录音电话),称有一传票,本日到期,涉信用卡恶意透支,让去领取.不然,4点以后将强制执行,冻结您所有账户.查询请按"9".  相似文献   

9.
上网记(3)     
肖二 《中国档案》2004,(4):50-50
老三毛学电脑的时代,电脑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尚属高级奢侈品,当年那台286电脑,还是封闭在玻璃隔断里的。当第二台电脑进入打字室的时候,老三毛心痒痒了,自此成了打字室的常客。  相似文献   

10.
上网以后,老三毛更忙了。甚至顾不上向他的朋友炫耀他的网上新发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邮箱。在老三毛看来,一个E-mail地址,是时代和文化的标志,身份和品位的标签。他渴望自己有这样一张名片——只干干净净地印着“编辑”俩字和自个儿的大名,并有EDITOR的字样加上姓名拼音当然,最要紧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E-mail地址。现在有了电脑,这一切可以自个儿完成了——亲手做一张高雅别致的名片。老三毛不求人,不是要挣“无师自通”的名声,主要是他觉得“娃子要亲生”,他想当亲爹,不想当继父。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策划好久了,材料准备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1.
报载:一个自称“新三毛”的人,以其“在几十个国家举办过演唱会并获奖”为名行骗于社会,也使不少新闻媒介受骗上当,纷纷为他扬名。 谎言腿短,假的成不了真的。“新三毛”行骗术揭穿后,所谓《新三毛流浪记》也因人告发而胎死腹中。但是,这一案情得出的教训却发人深思。其破绽百出的骗术为什么能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缺少采编人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记者上当受骗,甚至随波逐流的主要原因。“新三毛”自称去过数十个国家演出,但是他竟连一本出国护照都拿不出来。“新三毛”四处行骗,骗术相当拙劣,但仍有“热心”的记者“可怜他”;有的记者承认那些文章“除了性别是真的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更有记者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新三毛”不对劲,可就是懒得打个电话去核实。人们要问,记者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在史学界提起林志纯教授,特别提起日知先生更是耳熟能详,自50年代起,林志纯教授就以“日知”为笔名发表了大批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日知语出《论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意为一天天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儿,一个月不能忘记已经知道的东西。日知,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四台子村老齐家在清朝光绪年间叔侄四人考取进士,长辈齐忠甲、齐绅甲,晚辈齐耀琳、耀珊一奶同胞,官司至省长,故人称“大省长、二省长”翰林齐忠甲字迪生、光绪十八年考中翰林,一生多在京城为官,因其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故人称“齐八翰林”,齐家从1890年至1895年叔侄四人科甲连第考中进士,当时深受东北先贤之称赞,齐八翰林不仅是我省化名人,其家族可谓是我省化名家。因此,“齐八翰林”家谱档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肖二 《中国档案》2004,(6):51-51
六月骄阳红似火,老三毛比骄阳还火。局长刚批了买电脑,老三毛便冒着如火的骄阳,汗涔涔地把电脑抱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张扬 《湖北档案》2005,(3):36-36
我是“7“字头的,伴着温热的牛粪长大,兄弟一大堆,自然是“猪多没好糠,人多没好汤”,一件衣裳也是“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生活尚且捉襟见肘,就不奢谈什么藏书颇丰了。  相似文献   

16.
老三毛做系统 给电脑做系统,是每一个学电脑的人少不了的一项活儿.时代进步了,这曾经的技术活儿也就不技术了,即使是新手也不怯阵.记得十年前老三毛做系统,经常是抱一堆光盘、软盘,在办公室里度通宵.现在简单了,只要一张光盘,或者一只U盘,二三十分钟就可搞定.  相似文献   

17.
对于“弱势媒体”的这一新说我是最近才接受的,其实作为一种现象它早已存在,只是它更形象地比喻了当今社会激烈的媒体竞争。眼下报纸电视甚至网络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惟独广播显得冷冷清清,特别是县级广播更是门庭冷落。广播在六七十年代的辉煌场面已成为历史留在老广播人的心里,“广老三”的称号更是把广播定格为一种弱势媒体。  相似文献   

18.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0):55-55
一日,糟克勃趴到老三毛耳上说:“我的机子一上网就打开一个糟糕网站,不停地往出飞它的页面,关都关不迭,现在都不敢开机了,老婆看见可不得了哇!”  相似文献   

19.
“弹性干部”,不“弹”!──小记汉源县三位优秀老通讯员王岩飞“弹性干部”是人们对年龄大、资格老、多说好话,少做实事,平平安安等退休的部分老干部略带嘲讽的称喟。但长期活跃在汉源县新闻界的三位优秀老通讯员,却以他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不服老的进取精神向人们证...  相似文献   

20.
阿福 《新闻世界》2006,(4):34-35
“都市柴门”里的布衣学 张中行出身河北香河农家,性格颇具幽燕之士的宽厚豪爽。一生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并称为“未名四老”。张中行生前与启功季羡林等“国宝”级大师过从甚密,启功称他为“老夫子”,他称启功为“元白上人”,季羡林评价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大抵是指他的学识修养品格.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