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维东 《视听界》2007,(1):81-82
一、电视节目市场资源利用率电视剧、新闻、综艺三架马车,依然占据节目市场的主导位置,并且资源利用率相对高。其中,新闻/时事的资源利用效率略有下滑(播出比重增加,收视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文卫华 《视听界》2007,(5):106-107
自从出现了手机短信这种简便、廉价的互动方式之后,各类电视节目都争相采用,千方百计地吸引观众发送短信,参与节目。然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收到了预期效果。虽然娱乐选秀节目中的观众短信投票,新闻、电视剧等类型的节目尽管也提供了参与的渠道和机会,但由于它们基本上只是将观众视为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共谋营利的对象,观众和节目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可言,更谈不上真正地参与节目。  相似文献   

3.
据CSM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收视动态调查显示,和2009年一样,电视剧在2010年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中排名第一,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28%,观众收视时间的32%.而排名第二、第三的新闻/时事、综艺分别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10%、6%,观众收视时间的13%、10%.①由此可见,电视剧依然是电视台凝聚观众的最主要的节目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媒介干预、影响受众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只一种观点"是某电视台一个新闻谈话栏目,像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铿锵三人行",以观点取胜,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5.
《新闻1+1》是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也是唯一一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①它在议题选择、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方面履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着新闻节目包括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新闻态度和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6.
播映的空间:内容和次序无论在定位电视剧方面学术界是否把单本剧的“严肃”和肥皂剧的“琐碎”对立起来,确定播映计划表都是电视工业组织方面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播映某一体裁的节目(肥皂剧、时事、新闻或惊险动作片)的时间段;二是调配播映的次序:新闻在晚上6:00,时事在7:00,肥皂剧在7:30,惊险动作片在8:30……。澳大利亚电视7台的经理曾就替换收视率日益下降的时事节目WilleseeatSeven发表评论:Willesee这个节目被取消了,我们有两个半小时的空当需要填补。这不是一个需要时事节目的时间段,而是需要某…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孙荣欣 《视听界》2011,(2):46-48
电视剧衍生节目,是指围绕某部热门电视剧而特别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都与该剧有关,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电视剧,帮助观众加深对电视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国新闻评述性节目不时发出纪实的呼喊,把新闻评述性的纪实性摆到了重要位置,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有的新闻评述性节日开始尝试“真实的再现”,这种由演员扮演再现历史,进行拍摄的创作方式,首先在1995年年末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在12月13日,《东方时空》节目中,播出了一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作品《南京血证》,在这部长达40分钟的片子中,有1/2的篇幅采用了再现镜头的创造方式。这种再现镜头的表现,把新闻评述性节目的纪实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评述性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视尉、新闻节目.撰乐节目一直是最受中国观众喜欢的三种节日类型,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2002年.电视剧在各类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占32.7%.超过第二位新闻节目近20个百分点。2003年举足轻重的电视剧收视率仍然维持了这一高度.而在能预见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舶来品,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却已经开枝散叶,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简明广播电视词典》中,脱口秀被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可以说,脱口秀是以交谈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而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选好题脱口秀节目离不开交谈的话题,话题能否吸引听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07,(7):9-9
第1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专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年指出.2006年,新闻节目占据收视市场重要地位。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新闻节目22、8分钟。占其总收视时长的12.95%。而每天收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长是52分钟。新闻节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综合新闻,占据58%,综艺娱乐新闻的收视份额也占10%以上。此外,新闻节目广告投放额进一步增长。去年电视新闻节目广告投放总额达到537亿元。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衍生节目是指围绕某部热门电视剧而特别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都与该电视剧有关,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电视剧,并且帮助观众加深对电视剧的了解和理解。如2010年7月29日晚,30集大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14,(6):19-19
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全面整顿电视养生节目,一下子将公众与媒体的目光聚焦到电视养生节目上。如果将中国的电视台比作一个大家庭,各类电视节目就像这家里的孩子,其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最受"家长"(官方)宠爱的"长子",电视剧、娱乐选秀节目也都靓丽出众、人见人爱,而健康养生类节目是最不起眼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甫一出生就被丢给市场,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视读报节目大致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信息播报型,以信息量见长。这类读报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也就是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这类节目以众多报纸为选择对象,融汇多家传媒信息,经筛选、浓缩后向观众发送,无疑拓宽了新闻的视野和信息的广度。另一种是新闻评论型,以点评见长,如《马斌读报》《峰言蜂语》。此类型的读报节目往往是以观点串联读报,新闻事件看似只是一个引子或论据,但观点从何而来呢?它依然要就报纸“说话”,离开报纸,观点就无从谈起。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内…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越来越普及,传播方式和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在屏幕前的时间不断被分散,为了吸引观众、贴近观众,媒体开办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大众性栏目和节目,吸引了很多受众。电视媒体也不例外,为了使观众在屏幕前停留的时间更多,新闻越来越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开始重视从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播报来自最基层的新闻内容,让观众有兴趣观看。  相似文献   

17.
新闻节目的板块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提高收视扩大影响的法宝,《新闻夜航》节目也在板块的精品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小翟关注》板块应运而生,板块结合热点时事、深度评论,成为了节目观点发布平台,起到了一定的意见领袖作用。本文分析了板块的五大特点,并结合事例分析了新闻评论的观众需求和新媒体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评论类节目是基于新闻事件基础上,采取夹叙夹议方式对此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评说的一类节目。由于其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独到的观点深受观众欢迎。它有别于现今流想的说新闻的节目。说新闻因其有别于传统播报方式的自然、通俗的风格得到观众认可,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此类节目只是简单地把原来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播音风格改为口语化的表达,甚至主持人因为放弃原有的严谨而变得冗长和繁琐,最重要的是它缺少了新闻背景的介绍尤其是评论环节。如何把新闻说的更有趣,如何让评论既理性、客观又不流于刻板的讲道理。脱口秀类体育评论节目算是一种尝试。本文结合笔者做此类节目的一些实践,就节目定位、语言风格、制作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发展,电视评论中的专家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专家效应,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来,就某一新闻事件、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进行评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影响受众,从而成为电视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性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新闻述评性节目。它们大多结合某一新闻事实,在电视评论员(即记者)的引导下,展开评述,让各界人士发表观点,最终论证出节目的主题思想来.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评说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20.
贾辉 《声屏世界》2011,(10):36-36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新闻的可看性比不过电影、电视剧.但人们最需要的,仍是有效的信息。有效的信息在影视剧里并没有,或者说不多。影视剧的可看性之所以强.是因为它们都是故事,故事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能使观者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一部肥皂剧,只要故事精彩,哪怕上百集看下来,观众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还会把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一期新闻节目.哪怕只要有一条新闻没有“滋味”,观众可能就会换台去看影视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