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结合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节课,就课堂教学设计怎样有效贯彻“课程回归生活”的思想。谈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数学体系的完全展开,忽视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来学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4.
5.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并且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  相似文献   

6.
反观时下的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课堂创建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价值是使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随着教育之人文性、当下性、教化性、自由性和共通性的消失,教育出现了现代性的危机。如何让教育丰富鲜活起来,如何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了当前体育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弊端,详细论述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当下物理教育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引已沦为狭隘的物理应试教学,其弊端已露端倪,繁、难、偏、旧,高强度机械化习题训练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弱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耗费了学生宝贵的独立思考的时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认为应废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含糊不清的口号。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建构性,建构出一个基于“教育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李佳佳 《考试周刊》2012,(74):170-171
“生活世界”的概念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导致了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命题的争论。本文认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要慎思。我们应该既改良教学世界,又改造生活世界,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应当实现三个“回归”,不放过能让学生受到情感冲击的机会,使德育生活化,融入教育的整体之中,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初中作文的盲区和误区,作文教学如何采取应对策略呢?让学生回归生活就是一条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心冰 《福建教育》2006,(11A):48-48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9.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象学的重要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思考点,思考了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以及如何回归生活世界。认为,回归生活世界是向我们自身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社会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我们过去生活世界的回归,也是向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的回归。要做到这些,应该关注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保护他们得到适宜的信息,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同时,要有刻意而不苛刻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各种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新课例、新方法令人目不暇接。但静下心来不难发现:当前课堂教学的种种“创新”“改革”已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轨道,与新课标理论指向貌合神离。诸多做法热热闹闹,但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已成为课程改革新的“绊脚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