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如何让枯燥的知识在师生的演绎下鲜活起来,让陌生的情境在师生的体验中被熟悉起来,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知识”“问题”“情境”三者的关系,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聂振 《中学教学参考》2024,(6):65-67+87
“依托情境,点面结合”是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知识内涵,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支撑,立足课堂教学之“点”,辐射课外运动之“面”,让学生完成复杂情境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现学科知识的激活、运用、迁移、建构乃至创造性运用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呈现及解析“50米折返跑”的教学设计片段,进一步阐明“依托情境,点面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实践样态:情境问题设置—情境任务呈现—事实观察与探索—学习反思与分析—情境知识创造性运用的具有完整意义的教学程序,并分析有利于学科知识应用与创造性拓展的课外教学路径,从教师、教学、安全三个角度提出有效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的学科,也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所以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体会知识的实用性,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多媒体情境,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创设问题情境,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4.
“对话”即师生互教互学,并在对话、互劫、讨论、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知识的“学习共同体”的关系。数学课的对话首先基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便于鼓励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挖掘出更广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峰 《小学教学研究》2022,(18):83-84+87
“道”为“德”之本体,“德”为“道”之功、“道”之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通过“问题情境、已有经验、学习活动、真实体验、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在道德认知中提升,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所谓“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是指把学习置于实际、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如何让枯燥的知识在师生的演绎下鲜活起来,让陌生的情境在师生的体验中被熟悉起来,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知识""问题""情境"三者的关系,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回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经验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开、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种的感召.  相似文献   

9.
任晓松 《江苏教育》2023,(50):53-55
学科实践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习得应用知识能力之知,这与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指向是一致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跨学科情境、数学史情境、真实应用情境等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关联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桂珍 《现代教学》2004,(12):24-24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堂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这种“情感场”是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对教材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从而去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能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发情感,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将音、像、动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使之与课堂教学的“情感场”相互交融,可以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交流、对话和沟通的互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常常出现,教师不应回避、扼杀学生的“意外”,而应善待、善用这些“意外”.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这些“意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彰显学生的个性,焕发师生活力,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与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学要以愉快的心情为基调.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情绪。主动摄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初中物理情境创设研究”课例,探讨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又能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的特色课堂。通过情境问题讨论及恰当的评价引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高度参与的生成性课堂学习中教学相长,将物理知识转换为学科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增强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故事情境”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之中自主、积极地参与各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从而使全体学生在练习中增长知识、增添爱心、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江炜炜 《教师》2013,(34):38-38
1.注重情境创设。启迪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思维互动及交流的过程。一堂课“硬灌”和“巧输”,其结果截然不同。“巧输”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地迈入知识的殿堂。闪而,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求知的“胃口”,满足其“食欲”。例如.  相似文献   

16.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备课时精心设计的,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几分钟内产生疑问、发现问题,物理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物理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教学中物理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单地说,就是师生的“情“与物理的“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夏添  王姝玮  王珍珍 《化学教学》2022,(12):48-52+58
从“能量转化”的视角抽提大概念统领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的单元教学,从而实现知识关联、认识思路、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教学中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在实际问题“如何让小车跑起来”“小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及“如何让小车跑得更好”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对原电池模型的逐层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俊 《江苏教育》2022,(65):14-16
“真实情境”需要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任务性”。“表达与交流”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触发学生交际动机,唤醒其作者意识、读者(听者)意识和目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挖掘社会生活情境”“提炼文本情境”“创设拟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帮助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对此,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型”教学导入被打入“冷宫”,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内容生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似乎在预设好的情境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事实果真如此吗?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六年级数学活动课,课题是《求石头的体积》。执教者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让…  相似文献   

20.
蒋老师的音乐欣赏课《聆听〈摇篮曲〉》已经结束了,而所有听课的师生还久久地沉浸在浓浓的母爱氛围中……蒋老师在这堂课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让人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